浮世釘 第47章 暗箭難防
徐天的注意力暫時從“釘刺”身上移開,轉而聚焦於整頓寰宇集團內部盤根錯節的關係與數個長期低效的專案。他推行新一輪架構調整,試圖斬斷過於依賴個人的決策鏈條,重塑業務流程。然而他清楚,這場變革註定觸痛許多既得利益者——尤其是那位雖被架空、卻從未真正離開的蘇曼君。
此時的蘇曼君,正坐在俯瞰城市景觀的高層公寓裡,指尖輕輕敲擊紅酒杯壁。儘管失去了明麵上的權柄,她多年經營的人脈網路仍如暗流般在寰宇內外湧動。她深知徐天正在嚴密監視自己的一舉一動,不能再使用那些容易留下痕跡的手段。但有些武器,從來不需要暴露在陽光下——比如謠言,比如關係。
當林薇拒絕徐天收購的訊息傳來時,蘇曼君先是愕然,隨後發出一聲極其尖銳的冷笑。“不自量力……給臉不要臉。”她喃喃自語,眼中閃過淬毒般的寒光,“既然如此,就彆怪我讓你死得更難看。”
她拿起加密通訊器,聯係了幾位仍向她效忠的老部下,又約見了兩位在業內以“訊息靈通”著稱的閨蜜。她們在某家會員製沙龍隱秘的包廂裡邊喝茶邊低語,話語間交換著心照不宣的眼神。
很快,一些陰險而惡毒的流言開始在某些關鍵圈子中悄然散播:
“聽說‘釘刺’那邊管理混亂得很,接專案根本不做風險評估,純粹饑不擇食。”
“是啊,據說內部爭權奪利,那個姓林的女老闆根本壓不住陣腳,上次火災就是管理失控導致的!”
“他們為了搶專案,報價低得離譜,肯定得在材料和執行上偷工減料,不然怎麼盈利?”
“跟這種小公司合作太冒險了,現金流好像也有問題,說不定哪天就捲款跑路了……”
這些謠言最致命之處在於它們半真半假地摻入了“釘刺”近期確實遇到的問題——火災事故、團隊擴大後出現的溝通效率下降等。這使得傳言聽起來更具迷惑性與可信度,如同沾了毒的薄刃,悄無聲息地劃開信任的動脈。
林薇和喬娜最先察覺到不對勁。一個原本已經基本敲定、隻待簽約的中型護膚品客戶,突然以“內部預算調整”為由無限期推遲合作。喬娜覺得事有蹊蹺,動用私人關係聯係到對方公司的市場總監,幾經周折對方纔隱晦提醒:“喬娜,咱們關係好我纔多說一句,最近你們公司是不是內部有點問題?外麵傳得不太好聽……我們老闆比較保守,你也知道……”
幾乎同一時間,一位合作已久的視訊製作供應商也委婉地提出希望提高預付款比例,理由是“公司政策調整”。而當一家服務了三個多月的品牌客戶——“禾素”的直接競爭對手——突然致電宣佈不再續約時,林薇真切感到了這一波暗流的衝擊力。
對方老闆在電話中的語氣十分疏離:“林總,感謝過去的合作。但我們經過綜合評估,認為貴公司的風格與我們未來的發展戰略不太相符,下個季度的合同就不續簽了。”
林薇試圖挽回:“李總,是不是我們哪裡做得不夠好?或者您聽到了什麼誤會?我們可以當麵溝通澄清。”
“沒什麼誤會不誤見的,純粹是商業選擇而已。”對方敷衍幾句後便匆匆結束通話電話。
事後喬娜多方打聽才得知,這家品牌轉眼就投入了寰宇的懷抱,而牽線人正是蘇曼君的一位心腹。蘇曼君利用自己在寰宇殘存的影響力,為對方提供了一個極具誘惑力的“優惠”打包方案,不費吹灰之力便撬走了“釘刺”的牆角。
接連的打擊讓團隊士氣明顯低落。客戶的流失不僅影響收入,更直接衝擊現金流命脈。張揚氣得捶桌:“肯定是蘇曼君那個壞女人在背後搞鬼!明的不行就來陰的!”沈浩眉頭緊鎖,冷靜分析道:“謠言不同於網路攻擊,無法用技術手段清除或追溯源頭。”秦悅則憂心忡忡地看著財務報表:“雖然‘禾素’的專案有分成收入,但新客戶拓展受阻,老客戶又被挖角,現金流壓力隻會越來越大。”
林薇獨自坐在辦公室裡,凝視窗外漸暗的天色,沉默了很長時間。蘇曼君這次出的刀,更加隱蔽,也更加精準地砍在了“釘刺”的命脈上——信譽與客戶關係。她清楚地意識到,過去那種依靠個人能力和情感紐帶維係的管理方式,在團隊擴大、樹敵增多之後,已經不足以抵禦外部的風刀霜劍。“釘刺”必須完成從“工作室”到“公司”的蛻變,建立起更堅固、更規範的“內功”體係。
她立即召集了核心團隊會議,語氣冷靜而清醒:“最近發生的事情,為我們敲響了警鐘。過去我們人少、目標一致,靠默契和信任就能運轉良好。但現在不同了。外界會因為我們的規模而質疑專業能力,對手更會抓住任何一點疏漏大肆攻擊。”
她首先看向秦悅:“秦悅姐,我們需要儘快建立一套完整、規範、透明的財務管理與合同流程。這不僅是為了約束自身,更是給客戶以信心和保障。”秦悅鄭重點頭:“我明白。其實我早有一些初步構想,會在一週內拿出詳細方案。”
接著她對喬娜和張揚說:“我們需要建立標準的客戶開發與維護機製,包括客戶背景調查、風險評估、服務標準流程(sop)以及危機公關預案。不能再單憑直覺和經驗做事了。”喬娜迅速記錄要點:“明白,我會和張揚儘快落實。”
她的目光轉向沈浩:“技術研發的流程也需要徹底規範化和文件化,這是我們最核心的資產。”沈浩推了推眼鏡表示:“同意。我會牽頭升級知識庫和程式碼管理係統,確保技術積累的可延續性。”
最後,林薇堅定地看向每一個人:“我們要讓所有人知道,‘釘刺’雖然規模不大,但我們是專業的、規範的、值得信賴的。謠言殺不死我們,隻會讓我們變得更加強大。”
製度的建立過程繁瑣甚至痛苦,意味著必須放棄某些隨意性與自由度過高的做法。但在林薇的強力推動和團隊的高度共識下,沒有人抱怨。大家都明白,這是企業活下去並實現長遠發展的必經之路。
就在“釘刺”全員埋頭苦練“內功”之際,林薇接到了一個意外的邀約。邀約來自業內頗具影響力的媒體《營銷前沿》,對方希望就“初創企業如何應對成長煩惱與惡性競爭”為主題,對她進行一次深度專訪。
這無疑是一個絕佳的正麵發聲機會,能夠有效抵消那些不利謠言的侵蝕。但林薇握著電話的手指微微收緊,心底掠過一絲難以捕捉的疑慮:在這個敏感時刻,這真的隻是一次單純的媒體邀約嗎?會不會是另一個精心偽裝的陷阱,正等待她踏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