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釘 第83章 重鑄核心
深秋的寒意透過寫字樓的玻璃幕牆,悄然滲入“釘刺”公司的每個角落。林薇站在辦公室的落地窗前,望著樓下如織的車流,指尖無意識地劃過冰涼的玻璃。業務報表上的數字像一把鈍刀,一下下割著她的神經——連續三個季度下滑,核心客戶流失率創新高,而最讓她揪心的是技術團隊日漸低迷的士氣。
沈浩的離開彷彿抽走了技術部的脊梁。這位曾經的技術靈魂人物,他的離職不僅帶走了頂尖的技術能力,更帶走了一種難以言說的信心。留下的工程師們像是失去了舵手的船,在技術的海洋裡打轉,眼神中的光芒正一點點黯淡。
“不能再這樣下去了。”林薇輕聲自語,指尖在玻璃上按得發白。她知道,如果再不采取果斷行動,“釘刺”很可能真的會從內部開始瓦解。
當天下午,她召集了全體技術部成員開會。會議室裡擠滿了人,卻安靜得能聽到空調的送風聲。沒有華麗的ppt,沒有激昂的口號,林薇就那樣站在前麵,目光緩緩掃過每一張麵孔——有剛畢業的年輕程式設計師眼中的迷茫,有資深工程師臉上的不安,也有幾個核心骨乾眼中尚未熄滅的期待。
“我知道,最近大家很辛苦,也很迷茫。”林薇的開場白直接而坦誠,聲音在安靜的會議室裡格外清晰。她注意到後排有個年輕工程師下意識地點了點頭。
“沈浩的離開,對我們每個人都是巨大的損失,對我也是。”她停頓了一下,讓這句話在空氣中沉澱,“我們一起共事三年,見證了他如何帶領團隊攻克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關。我理解並尊重他的選擇,也理解你們此刻的心情。”
會議室裡有人微微動容。一個戴著黑框眼鏡的工程師抬起頭,目光與林薇相遇。
“但是,”林薇話鋒一轉,聲音提高,充滿力量,“‘釘刺’不會因為任何一個人的離開而停止前進!技術,過去是,現在是,未來也永遠是‘釘刺’最核心的基石!”
她的手掌重重按在會議桌上,這個動作讓幾個打瞌睡的人瞬間清醒。
“我知道你們在擔心什麼。擔心專案進度,擔心技術方向,擔心公司前景,更擔心自己的職業未來。”她走到白板前,拿起馬克筆,“那我們就一起來解決這些問題!今天下午,我們不談虛的,隻解決問題。”
她讓助理分發準備好的紙張,要求每個工程師匿名寫下當前專案遇到的最大技術難點,以及自己最感興趣的技術方向。
紙張在會議室裡悄無聲息地傳遞。起初大家還有些猶豫,但隨著第一個人開始動筆,沙沙的書寫聲很快連成一片。林薇耐心地等待著,看著那些漸漸低下的頭,和越寫越長的清單,她知道,這些紙上承載的是團隊真正的痛點和希望。
收集上來的問題比預想的還要多。從演算法優化的具體難點,到係統架構的效能瓶頸;從第三方介麵的除錯困境,到新技術學習的資源匱乏。林薇花了一整個下午的時間,和所有技術人員一起,一個問題一個問題地討論、梳理。
她不懂具體的技術實現,但她擅長抓住問題本質。“這個演算法優化需要多少算力資源?”她轉向財務總監秦悅,“立即協調預算,最晚明天我要看到方案!”
當一個工程師提到介麵除錯需要“啟辰”方麵配合卻屢屢受挫時,林薇直接點名運營總監喬娜:“馬上聯係對方技術介麵人,如果解決不了,我親自給他們老總打電話。”
最讓人意外的是,當看到一個年輕工程師在紙條上寫道“對自然語言處理感興趣,但覺得公司用不上”時,林薇的眼睛亮了。“好!這個方向很有前景。我們現在雖然專案用不上,但可以成立一個興趣小組,先做一些技術預研,公司提供資源支援!”
會議室裡的氣氛悄然變化。原本低著的頭陸續抬了起來,眼神中的迷茫被專注取代,有人開始主動發言,有人在白板上演算解決方案。林薇的雷厲風行和務實態度,像一劑強心針,緩緩注入技術團隊的血脈。大家發現,即使沈浩不在了,隻要林薇在,公司對技術的重視就沒有變,而解決問題的決心和效率甚至更高。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林薇開始大膽啟用新人。她特彆關注了在“星辰”專案中表現出色的兩位年輕工程師——張琦和李明。他們不僅技術紮實,更難得的是都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在分彆談話後,她正式提拔他們擔任專案組長,賦予他們更大的責任和許可權。
“薇姐,我怕自己經驗不足......”張琦在接到任命時有些猶豫。
林薇看著他,目光堅定:“沈浩剛來的時候,也隻是一個普通工程師。我相信,能力和責任是互相成就的。”
與此同時,她開始調整公司的技術戰略。過去的技術路線過於依賴沈浩個人的技術前瞻性,屬於“引領式”發展。現在,她將其轉變為更貼近當前業務需求、同時鼓勵內部創新的“應用驅動
孵化探索”雙軌模式。
一方麵,她集中優勢資源,保障現有專案的技術交付質量和穩定性。“這是我們的生存之本。”在戰略討論會上,她強調,“每一個交付的專案,都是我們在這個寒冬裡的儲備糧。”
另一方麵,她設立了“創新基金”,鼓勵技術人員拿出工作時間的20%進行自由技術探索和內部創業。優秀專案不僅可以獲得資金和資源支援,甚至可能獨立成組。這個訊息在技術部引起了不小震動。
“也就是說,我們可以用工作時間研究自己感興趣的技術?”一個工程師不敢相信地確認。
“不僅如此,如果你的專案有價值,公司還會額外投入資源。”林薇肯定地回答,“技術創新不應該隻是業務需求的奴隸。”
這些舉措像細雨滋潤乾涸的土地,技術部的恐慌情緒逐漸平息,凝聚力開始恢複。雖然失去頂尖技術大牛的戰鬥力短期內無法彌補,但整個團隊的精氣神回來了。走廊裡又出現了技術人員激烈討論的身影,白板上重新畫滿了架構圖。
然而,林薇深知,這些措施隻能治標。技術部需要一個長期的、能服眾的領軍人物。光靠她強撐和內部提拔是遠遠不夠的。
她私下找來喬娜和秦悅:“動用你們所有的人脈,悄悄物色合適的cto人選。”她的要求極高:不僅技術能力要過硬,更要認同“釘刺”的文化和價值觀,具備管理能力和商業思維,能平衡技術與商業的關係。
“這比找物件還難。”喬娜半開玩笑地說。
“所以才需要你們全力以赴。”林薇神色嚴肅,“記住,要低調進行。在找到合適的人選之前,這個訊息不能泄露出去。”
就在林薇為技術核心焦頭爛額之際,業務上的危機也在持續發酵。因擔心寰宇資本報複而暫停合作的客戶名單越來越長,就像一場看不見的瘟疫在客戶群中蔓延。
“薇姐,這個月的新簽合同額,同比下降了60%。”秦悅拿著剛出爐的財務報表,眉頭緊鎖,“現金流又開始吃緊了。如果下個月再沒有新專案進賬,我們可能要考慮裁員了。”
林薇接過報表,那些紅色的數字刺痛了她的眼睛。必須開拓新的、不懼怕寰宇的客戶來源,或者找到新的業務增長點。否則,不等技術部重建完成,公司就要先撐不下去了。
經過深入分析,她將目光投向了之前略有接觸但未曾深入的兩個方向:一是國企和政府部門的資料化營銷專案,這些客戶體量龐大,相對不懼寰宇的資本壓力;二是出海業務,幫助國內品牌開拓海外市場,徹底跳出寰宇的主場優勢。
“這兩個方向都需要大量的前期投入,而且競爭激烈。”秦悅提醒道。
“但也是目前最有可能打破僵局的方向。”林薇已經下定了決心。
她親自帶隊,開始攻堅幾個大型國企的招投標專案。這個過程繁瑣而艱難,從資質審核到技術方案,從價格談判到關係打點,每一個環節都充滿了挑戰。國企的決策流程漫長,關係網複雜,對初創公司充滿戒心。一連幾周,林薇帶著團隊奔波在各個城市之間,經常一天要趕兩三場會議。
然而,就在她全力應對內外危機之時,一場針對她個人的新的風暴,已經開始悄然醞釀。
一個週一的清晨,喬娜急匆匆地敲開林薇辦公室的門,臉上是從未有過的凝重。
“薇姐,出事了。”喬娜把膝上型電腦放在林薇麵前,“從昨天開始,幾家主要投資機構和我們的幾個潛在客戶,都收到了這封匿名舉報信。”
林薇點開郵件,標題赫然寫著:“關於釘刺科技ceo林薇不正當競爭行為的舉報”。內容惡毒而扭曲,將她與“啟辰”專案的合作描繪成權色交易,暗示她通過不正當手段獲取專案;更捏造了她與“星輝”鄭總的曖昧關係,配上了他們正常會麵時被偷拍的照片,角度刻意選取,製造親密假象。
幾乎同時,網路上開始出現大量水軍,舊事重提,炒作林薇母親天價醫療費的來源問題,並暗示其與某些灰色勢力有染。“一個初創公司ceo,如何負擔得起數百萬的醫療費?”“起底林薇背後的神秘金主”之類的帖子開始在各大平台發酵。
林薇看著這些精心編織的謊言,氣得手指發抖,但更多的是心寒。這種從人格和私德上下手的攻擊,明顯是要徹底摧毀她的社會形象和信譽。
“徐天,你已經黔驢技窮到隻能用這種手段了嗎?”她喃喃自語,但隨即又皺起眉頭。
這種風格,與徐天以往直接而粗暴的商業打擊手法有所不同。更加陰險,更加下作,更像是...她腦海中閃過一個念頭,那支一直隱藏在暗處的“暗箭”,終於又射出來了?
喬娜擔憂地看著她:“薇姐,我們該怎麼回應?已經有投資人來電詢問了。”
林薇站起身,走到窗前。晨光正好,城市在她腳下蘇醒。她知道,這不僅僅是一場商業競爭,更是一場針對她個人的絞殺。而這一次,她必須同時應對來自商業和人格兩個戰場的攻擊。
“先召集核心團隊開會。”她的聲音出乎意料地平靜,“然後,幫我聯係最好的公關律師。”
重鑄技術核心的道路剛剛起步,新的戰爭已經打響。而這一次的戰場,遠比她想象的要肮臟和複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