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釘 第94章 迷霧重重
調查徐黎及其所提供的資源清單的工作,在一種高度戒備而又迅疾如風的狀態下展開了。秦悅親自牽頭,調動了“釘刺”所能觸及的最頂尖的財務審計與法律事務團隊。這支臨時組建的精英小組,像一台精密的解剖儀器,開始對清單上羅列的每一項資產、每一條渠道,進行前所未有的“穿透式”覈查。他們的工作並不僅限於驗證這些專案是否存在,更要追溯其來源、厘清其複雜的權屬關係、評估其真實價值以及潛在的法律風險。會議室內,燈光常常徹夜不熄,桌上堆滿了厚厚的檔案資料,空氣中彌漫著咖啡的濃香與緊張的沉寂,隻有鍵盤敲擊聲和紙張翻動的沙沙聲,預示著正在進行一場無聲的戰役。
幾天不眠不休的奮戰後,初步的覈查結論終於被整理成一份沉甸甸的報告,擺在了林薇的案頭。結論清晰且出乎意料的“正麵”:清單所載內容真實無誤,絕非虛構。那些遍佈多地的實體資產、頗具價值的股權投資專案以及幾條隱蔽卻高效的商貿渠道,確實客觀存在。然而,報告也著重指出,這些資源目前普遍處於一種“權屬混亂、管理真空”的奇特狀態,彷彿是舊主驟然離去後留下的無人繼承的遺產。從法律層麵深入剖析,隻要操作手法足夠專業、流程絕對合規,它們完全有可能被合法地剝離、整合,最終轉移到“釘刺”的名下。其聚合起來的總價值,足以讓任何一個新興企業為之震撼。
這個結論,在“釘刺”的核心管理層中間,激起了一陣複雜的漣漪。興奮與激動是顯而易見的,若能成功吸納這批資源,“釘刺”將不再是那家需要謹小慎微、在夾縫中求生存的創業公司,其體量與實力幾乎可以預見地將實現跨越式的增長,一夜之間躋身新的階層。但正是這種“一步登天”的可能性,帶來了更深的不安。會議室裡,有人壓抑著喜悅低聲討論,也有人眉頭緊鎖,沉默不語。一種共識在無聲中傳遞:天上從來不會憑空掉下如此碩大無比的餡餅,即便真的落下,其背後所隱藏的代價,恐怕也絕非金錢所能衡量。
幾乎就在財務與法律團隊取得初步結論的同時,喬娜負責的另一條隱蔽戰線——對徐黎個人背景的深入調查,也取得了關鍵性的進展。
反饋回來的資訊,拚湊出一個頗為微妙的形象。調查確認,徐黎的確是已倒台的徐天的堂妹,血緣關係毋庸置疑,但她所屬的家族支係,在龐大的寰宇體係內,長期處於邊緣地帶,從未觸及過核心權力。她早年即負笈海外,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學成歸國後,出人意料地並未選擇進入寰宇這艘商業航母,反而另辟蹊徑,獨自經營起一家規模不大但格調不低的文化投資公司。這家公司的業務範圍與寰宇的主營業務交集甚少,彷彿是她有意保持的一種疏離。通過多個渠道對其圈內人脈進行探訪,得到的評價也趨於一致:“聰明、有想法、行事低調”,但同時也多次提及她“與徐天、徐明兄弟關係疏淡,甚至隱約有些不合”。
更有幾條經過交叉驗證的線索顯示,在徐天大權獨攬、寰宇如日中天的那段時期,徐黎及其身後的家族支係,確實在資源分配和話語權方麵受到過明顯的壓製與排擠。直到徐天倒台,寰宇內部權力結構發生劇變,徐黎這一支係的聲音才似乎獲得了一些釋放的空間,她在家族內部的活動也相較以往更為活躍。
這些碎片化的資訊,似乎從側麵印證了徐黎主動找上“釘刺”時的那套說辭——她與徐天素有嫌隙,不甘於現狀,希望在舊家族的體係之外,憑借自己的能力與積累,另起爐灶,開創一番真正屬於自己的事業。她的出現,她的“獻禮”,似乎都有了合乎情理的動機。
然而,就在林薇基於這些資訊,內心那根緊繃的弦略微放鬆了一絲縫隙的刹那,喬娜憑借其敏銳的直覺和鍥而不捨的追查,終於挖掘出了一條被刻意掩蓋、卻極具顛覆性的關鍵資訊。
這條資訊關乎徐黎與“長風資本”那位在與“釘刺”接觸中表現得異常積極的合夥人陸先生。他們二人,並不僅僅是普通的大學校友。據多位與他們同期、且關係較近的校友回憶,兩人在校期間往來頻繁,關係極為密切,曾一度處於那種“友人以上,戀人未滿”的曖昧狀態,是校園裡不少人看好卻最終未明確關係的一對。畢業之後,雖然兩人各自奔赴不同的人生軌跡,但據可靠信源透露,他們之間的私人聯係並未完全中斷,始終保持著一種不為人知的、斷斷續續的溝通。
這條資訊,宛如一道劃破夜空的慘白閃電,瞬間撕裂了之前看似合情合理的重重迷霧!
徐黎的突兀現身、“長風資本”此前那看似單純且時機巧妙的示好、以及眼前這份看似“免費”實則價值連城的厚禮……所有原本孤立存在的線索,被“舊日親密關係”這條強有力的資訊線猛地串聯了起來,構成了一幅令人不寒而栗的潛在圖景。
一個清晰而可怕的推測,如同冰冷的毒蛇,驟然纏上了林薇的心頭:
“長風資本”恐怕早已對“釘刺”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或者說,覬覦之心。但他們深知林薇及其團隊警惕性極高,對大型資本抱有本能的戒備,直接進行收購或控股談判,難度極大,極易引發反彈。於是,他們精心設計了一個更為迂迴、也更具耐心的策略。他們找到了與徐天有舊怨、在徐家內部不得誌,同時又與自家合夥人有著深厚舊誼的徐黎,說服她扮演一個“棄暗投明”、“攜資入股”的角色。利用徐家遺留的、權屬不清的資源作為“誠意”和無法抗拒的誘餌,先行一步,目標就是打入“釘刺”內部,獲取林薇的核心信任。
一旦林薇接受了這份“厚禮”,無論過程如何謹慎,都等同於在無形中欠下了徐黎(或者說,她背後的“長風資本”)一個巨大的人情。更深遠的影響在於,“釘刺”將不可避免地與徐家殘餘的複雜勢力產生千絲萬縷的聯係,其自身的資產結構也會變得複雜化。到了那時,“長風資本”再以合作者、救世主甚至是債權人的身份粉墨登場,介入就顯得順理成章。他們完全可以利用這些已經嵌入“釘刺”肌體的資源作為槓桿,一步步地滲透、影響,直至最終蠶食掉“釘刺”的控製權。
這是一個何等高明且極具耐心的局!它完全繞開了正麵、直接的商業交鋒,瞄準的是人性中對利益的渴望與對信任的依賴,是真正的攻心為上!
想通了這一切關節,林薇隻覺得一股寒意從脊椎骨竄起,瞬間遍佈四肢百骸,後背驚出了一層細密的冷汗。她第一次如此深刻地體會到,資本世界的凶險與複雜,早已超越了教科書上描述的簡單商業競爭。它更像是一片暗流洶湧的沼澤,融合了家族內部的世代恩怨、盤根錯節的人情關係、不動聲色的資源博弈,是一場無形卻致命的複合型戰爭。
“薇姐,我們……我們是不是應該立刻回絕徐黎?這份禮太燙手了!”喬娜的聲音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顫抖,臉上寫滿了後怕。
“不。”林薇從短暫的震駭中迅速冷靜下來,眼中非但沒有退縮,反而閃過一絲銳利如鷹隼的光芒。她沉吟片刻,語氣斬釘截鐵:“既然對方不惜成本、費儘心機搭好了戲台,還派了這麼一位恰到好處的‘角兒’上場,我們若是直接拆台,豈非辜負了人家一番‘美意’?”她微微停頓,嘴角勾起一抹冰冷而決絕的弧度,“他們想用香餌釣我們上鉤,我們為什麼不能反過來,想辦法把誘餌安然無恙地吃下去,卻偏偏不讓他那藏在餌裡的魚鉤鉤住?”
“陪他們……唱下去?”喬娜一時未能完全理解林薇這大膽的意圖。
“正是。”林薇站起身,走到窗前,望著窗外都市的繁華景象,語氣沉穩而清晰,“徐黎送來的這份大禮,其價值是實實在在、毋庸置疑的。它能極大加速‘釘刺’的發展,這是我們現在急需的。既然她敢送,我們憑什麼不敢收?關鍵不在於收不收,而在於怎麼收。”
“可是……風險太大了,我們怎麼確保自身的安全?”秦悅提出了最核心的擔憂,她的專業領域正是風險控製。
“問題的核心,在於‘合法合規’這四個字。”林薇轉過身,目光灼灼地看向秦悅,“秦悅姐,這項工作必須由你親自負責。組建最頂尖的團隊,全權處理這批資產的轉移事宜。我的要求是,每一個環節,無論巨細,都必須嚴格遵循法律程式,經得起最嚴苛的審查。所有相關檔案,必須經過至少三重獨立審核,確保沒有任何法律漏洞、隱形條款或可能的後遺症。隻要我們在程式上做到絕對合法、無懈可擊,那麼至少從明麵上,這份禮,我們就有了安然吃下的基礎!”
“那……接收資源之後呢?‘長風資本’和徐黎後續肯定會提出具體的合作要求,我們如何應對?”喬娜追問道。
“拖。”林薇果斷地吐出這個字,策略明確,“接收資源、完成法律上的確權,是一回事;而是否進行深度戰略合作,是另一回事。我們可以對外宣稱,需要足夠的時間對接收的資源進行整合、消化,評估其與公司長期戰略的契合度,以此為理由,無限期推遲任何具體的合作談判。同時,”
她的目光變得愈發深邃,彷彿已經看到了更遠的未來,“我們必須利用這段寶貴的時間視窗,加快尋找屬於我們自己的‘真命天子’。”
她口中的“真命天子”,指的是那些背景乾淨、實力雄厚,且與徐家殘餘勢力乃至“長風資本”都毫無瓜葛的獨立戰略投資者。隻有引入這樣的資本,纔能有效對衝“長風資本”可能帶來的風險,維持公司的獨立發展方向。
“另外,”林薇補充道,語氣不容置疑,“通知技術部門,自研專案的進度必須全力提速,尤其是基於沈浩最初構建的那些核心演算法框架,要投入所有資源,儘快形成我們自己的、無法被輕易複製或超越的技術壁壘。記住,隻有自身足夠強大,建立起堅固的護城河,才能真正無懼於任何外界的覬覦與風雨。”
將計就計,借力打力。在迷霧重重、敵友難辨的複雜局麵中,林薇做出了她職業生涯中最大膽,也最為冷靜的戰略決策。她決定以身入局,在這盤對方預設的棋局中,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
然而,她內心深處無比清醒地認識到,這場大戲,帷幕才剛剛拉開。徐黎和“長風資本”耗費如此心佈下此局,絕不會因初步的受挫而輕易放棄。更隱蔽的招數,更猛烈的風暴,必然還在後方醞釀,等待著合適的時機,洶湧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