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釘 第125章 徐天的“底牌”
“璞韻”專案的危機如同一聲驚雷,在業界的天空中炸響,卻意外地為“創新者聯盟”劈開了一片嶄新的天地。危機的順利解決,不僅讓聯盟的聲望如日中天,更以其展現出的驚人韌性與協作精神,吸引了市場的廣泛關注。緊接著,幾個頗具分量的優質專案如熟透的果實般,自然而然地落入了聯盟囊中,進一步鞏固了其在傳統優勢領域的地位。而在那片新開辟的、充滿無限可能的垂直領域裡,“釘刺”這艘先鋒戰艦,經過初期的顛簸與摸索,也已逐漸破開迷霧,穩穩地駛入了發展的快車道,呈現出銳不可當的崛起之勢。
然而,這片欣欣向榮的景象,並未逃過那雙始終在暗處冷靜審視的眼睛。徐天,這位“寰宇”集團產業賦能事業部的掌舵人,顯然絕不會坐視自己昔日的下屬林薇,以及她所率領的“釘刺”與“創新者聯盟”,如此順暢無阻地壯大,乃至最終可能威脅到“寰宇”的生態邊界。過去的幾次交鋒,無論是價格上的短兵相接,還是人才上的暗中角力,雖在一定程度上延緩了“釘刺”的腳步,卻未能動搖其根本,反而像是在為其淬火,使其愈發堅韌。徐天深知,常規的商戰手段,對於這個已然凝聚起靈魂的團隊,效果正在遞減。
於是,在經曆了一番更深沉的謀劃與更縝密的權衡之後,徐天沒有再重複那些看似激烈實則收效漸微的常規戰術。這一次,他選擇打出了一張精心準備、出人意料的“底牌”。這張牌,不顯刀光劍影,卻蘊含著更為龐大的力量,直指聯盟生存與發展的根基。
他通過一位在業界德高望重、與雙方均有一定交情的中間人,向林薇傳遞了一個看似是合作邀約,實則分量千鈞的訊息。訊息的核心內容是:“寰宇”集團總部高層,在審閱了產業賦能事業部近期的業績報告後,對初期取得的進展表達了“不甚滿意”的態度。尤其是在評估了巨大的資源投入與目前看似有限的產出比之後,一些保守派的聲音開始抬頭,質疑這種創新模式的長期價值與可行性。作為事業部負責人的徐天,因此正承受著來自集團頂層的、前所未有的巨大業績壓力。
正是在這種內外交困的背景下,徐天“迫於無奈”地提出了一個“極具建設性”的合作建議:由實力雄厚的“寰宇”集團,對“釘刺”進行一輪戰略投資,並同時全盤收購“創新者聯盟”所積累的核心資產與關鍵技術。最終目標,是將整個聯盟體係,完整地整合進“寰宇”集團的產業賦能事業部,實現資源的徹底一體化。
為了顯示“誠意”,徐天還通過中間人做出了多項承諾:整合完成後,原有的“釘刺”團隊將保持相對獨立的運營地位,享有相當的自主權;林薇本人,憑借其卓越的領導能力與對業務的深刻理解,將被任命為新事業部的副總經理,進入“寰宇”的核心管理層;而聯盟的其他成員企業及其核心成員,也都將根據貢獻度,獲得極為豐厚的現金或股權回報,並擁有一個遠比現在穩定和廣闊的發展平台。
這個看似優厚、丟擲了橄欖枝的提議,在其光鮮的外表下,隱藏的卻是不容置疑的最後通牒性質。它冷靜而精準地向林薇及其聯盟傳遞了幾個再清晰不過的訊號:第一,我對你們聯盟目前的良好發展態勢瞭如指掌,但我更有能力從“寰宇”集團的整體戰略層麵施加壓力,影響戰局;第二,擺在你們麵前的隻有兩條路——要麼接受收編,融入我的體係,從而獲得夢寐以求的資源和平台;要麼,就準備迎接我動用“寰宇”這個商業巨擘的全部力量,不惜成本、不計代價進行的全麵市場碾壓,到了那時,你們辛苦積累的一切,恐怕將麵臨血本無歸的結局。
這並非隱秘難測的陰謀,而是一場**裸的、憑借絕對實力進行壓迫的陽謀。徐天巧妙地將自己的困境與聯盟的機遇(或者說危機)捆綁在一起,將集團內部的壓力巧妙地轉嫁為了外部的戰略武器。他試圖用資本和體量上那令人窒息的絕對優勢,逼迫林薇和她的夥伴們在冷酷的現實麵前低下驕傲的頭顱。一邊,是看似鋪滿鮮花、通往光明的“歸順”之路,可以獲得暫時的安全與可見的利益;另一邊,則是堅持獨立自主,但可能需要麵對粉身碎骨風險的慘烈對抗。這道選擇題,殘酷而直接。
訊息如同投入平靜湖麵的巨石,在聯盟內部激起了軒然大波,漣漪迅速擴散至每一個角落。
在聯盟緊急發起的一次非正式溝通會上,氣氛凝重得幾乎能擰出水來。“星暉科技”的趙總,這位向來以務實(甚至在某些成員看來有些過於現實)著稱的中年男人,是第一個明顯表現出動搖跡象的。他手指無意識地敲擊著桌麵,聲音帶著幾分遲疑和試探:“其實……諸位,我們是否應該更理性地看待這個問題?如果能背靠‘寰宇’這樣擁有無限資源的大樹,我們的技術、我們的產品,確實能夠以幾何級數的速度推向更廣闊的市場……這或許,未必是壞事?”他的話語,道出了一部分渴望快速規模化和資本變現成員的心聲。
而坐在他對麵的“深藍資料”王總,則始終眉頭緊鎖,沉默不語。他隻是大口地吸著煙,煙霧繚繞中,眼神複雜地盯著窗外,顯然內心正在進行著前所未有的激烈思想鬥爭。他的公司正處於技術突破的關鍵期,急需大量研發資金,
“寰宇”承諾的“豐厚回報”和“穩定平台”,對他而言,有著難以抗拒的誘惑力。
就連“釘刺”內部,這個一直被視作聯盟最堅固堡壘的地方,也不可避免地出現了不同的聲音。一些入職時間不長、更看重職業穩定性與短期利益的員工,開始在茶水間、在社交群裡私下議論,覺得被“寰宇”這樣的行業巨頭收購未必是壞事,至少薪酬待遇會更加優厚有保障,職業發展的路徑也更清晰可見。甚至連一向是林薇最堅定支援者之一的秦悅,也在一次私下交談中,麵露憂色地對林薇表示:“薇薇,我知道你的理想和堅持。但這一次,我們或許真的需要拋開情緒,極其冷靜、客觀地評估這個提議背後的風險與收益。與‘寰宇’進行全麵對抗,所需要付出的代價……可能會大到我們無法承受。這關乎整個團隊,乃至聯盟所有成員的未來。”
所有的壓力,所有的目光,所有的期待與彷徨,再次如同百川歸海般,彙聚到了林薇一人的肩上。她比任何人都更清楚地知道,這不僅僅是簡單的收購與反收購,這是徐天在屢次受挫後,發起的最後、也是最強大的一波攻勢。其威力,遠非此前任何一次價格戰或挖角所能比擬。接受,意味著放棄了自離開“寰宇”以來就一直苦苦追求的獨立性和自主權,她和她的夥伴們可能就此淪為巨頭龐大棋局上一枚可以隨時被犧牲的棋子,曾經的理想與激情將在層層官僚體係和僵化流程中消磨殆儘;拒絕,則意味著她要親手將整個“釘刺”團隊和所有聯盟夥伴,帶入一場前景未卜、實力懸殊且極其凶險的全麵商業戰爭之中,前途漫漫,吉凶難料。
深夜,萬籟俱寂。林薇獨自一人站在辦公室那麵巨大的落地窗前,宛如一尊凝固的雕像。窗外,是城市的萬家燈火,如同繁星灑落人間,每一盞燈光背後,都是一個家庭的悲歡,一個夢想的起落。她想起了毅然離開“寰宇”時那份決絕與對未來的憧憬,想起了初創“釘刺”時在狹小出租屋裡與夥伴們沒日沒夜奮戰的激情歲月,想起了聯盟成立初期,各位成員為了一個共同目標而彼此扶持、共渡難關的感人場景。她也想起了,那個在“璞韻”專案慶功宴上,蘇曼君帶著怨毒眼神對她說的那句“過河拆橋”。過往的點點滴滴,如同電影畫麵般在她腦海中飛速閃過。
妥協,或許能換來一時的風平浪靜,能安撫團隊內不安的情緒,能暫時滿足部分成員對利益的渴望。但是,這樣用靈魂和自由換來的安穩,真的能導向他們最初想要的、那個充滿無限可能與創造力的未來嗎?在徐天那樣崇尚絕對控製、將一切都視為棋子的管理者手下,他們這些天生帶有“異類”基因、渴望打破常規的創業者,真的能夠獲得善終,實現自身的價值嗎?
答案,在她望向窗外最遙遠的那顆星辰時,已然在心中清晰無比地浮現——否定。她想起自己當初之所以義無反顧地離開看似風光無限的“寰宇”,不正是為了掙脫那龐大體係的束縛,為了能夠按照自己的意誌、自己的理想,去真正做些什麼,去改變些什麼嗎?如果今天因為畏懼前路的艱難與風險而選擇回頭,那麼之前所有的掙紮、所有的努力、所有揮灑的汗水與淚水,又有什麼意義?那將是對過去那個勇敢的自己的徹底背叛。
一股強烈的不甘與天生的倔強,如同沉睡的火山般從心底最深處轟然湧起,瞬間傳遍四肢百骸。她林薇,和她一手打造的“釘刺”,以及所聯結的“創新者聯盟”,生來就絕不是為了成為誰的附庸而存在的!他們的價值,在於獨立的思考,在於無畏的創造,在於打破枷鎖的勇氣!
她猛地轉身,走回辦公桌前,臉上的猶豫與疲憊已被一種近乎燃燒的堅定所取代。她毫不猶豫地拿起手機,動作迅捷而有力,依次撥通了喬娜、沈浩、秦悅、張揚等最核心夥伴的電話。她的語氣異常平靜,卻帶著一種不容置疑、斬釘截鐵的力量,彷彿已經做出了影響未來命運的重大決定:
“通知所有核心成員,明天上午九點,準時在第一會議室召開緊急會議,任何人不得缺席。”
“另外,立刻聯係聯盟所有成員企業的負責人,明天下午兩點,召開聯盟全體擴大會議。”
“是時候,為我們共同的未來,做出最終的、無愧於心的選擇了。”
窗外,夜色依舊深沉如墨,濃鬱得化不開。但林薇知道,在這最深的黑暗之後,黎明終將破曉,無可阻擋。而她,以及她所守護的一切,即將迎來決定命運的最關鍵一戰,序幕,正在此刻緩緩拉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