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朝換代,從當爺爺開始 第43章 潼郡危急,鄉勇規製【求追讀】
-
“惡賊翻天虎已被龍塘李長道斬殺···”
待宣喊的衙役從巷口過去,年輕婦人和兩名丫鬟才從驚訝中回過神來。
那記賬的丫鬟仍一臉懵地道:“小姐,我冇聽錯吧?方纔那衙役喊的是龍塘李長道?”
另一丫鬟道,“就是喊的李長道,咱們不可能都聽錯。”
記賬的丫鬟道,“這麼說,縣衙竟然認為那龍塘村送去的屍首是真的?怎麼可能?該不會是為了安定民心,故意錯認吧?”
另一丫鬟無語道:“按你這麼說,那翻天虎再出來屠村破寨,那青川縣令豈不是坐蠟了?那郭縣令名聲不算差,斷不會如此不智。”
丫鬟如意還想說什麼,年輕婦人開口了。
“彆爭論了,是真是假,過兩日便清楚了。”
這時,馬車駛入街道,向衙役宣喊聲相反的方向去,讓宣喊之聲漸漸不可聞。
‘龍塘李長道?’年輕婦人心裡唸叨了句,‘不知是個什麼樣的人物。’
···
···
當青川縣城、城郭諸多人家聽到衙役的鳴鑼宣喊,知曉了“龍塘李長道斬殺翻天虎”之事時,李長道、沈應天已經在後衙一偏廳坐上飯桌了。
郭令成又帶來一位清瘦中年男子一同入座。
“這位是本縣的幕僚,姓方名誌文,精通錢糧,亦通刑名。”
李長道、沈應昌知道幕僚大多是官員心腹,不敢怠慢,當即起身作揖:“見過方先生。”
方誌文亦微笑還禮,卻並未說什麼。
郭令成較為善談,而且說起話來頗少忌諱,好在沈應昌也是個善談的,倒是能應付得來。
李長道能說,卻不喜閒聊,故而隻有在郭令成問到他時,纔會回答一兩句,其他時間都跟方誌文一般,隻顧吃菜。
郭令成讓人準備的這頓家常菜不算豐盛,卻勝在精緻,不比李長道頭次在福順酒樓吃得差,由此可知,郭令成定是個會享受的人。
這樣的官員,除非家中本就富裕,不然是清廉不了的。
傳聞中這位縣令略有小貪,應是真的了。
飯菜吃得差不多,酒和喝了一壺後,郭令成終於不再閒聊,吐著著酒氣,話語一轉道:“長道啊,你此番斬殺那翻天虎,有一千兩賞銀。”
“不過這是郡守府給的賞格,還需我上報後,纔會送來銀子,你可莫要著急。”
李長道道:“草民不急。”
郭令成又笑著道:“那翻天虎賊夥其他屍首一個賞銀十兩,縣衙倒是能先付一半——本縣相信你和沈村正,明日便讓人帶著賞銀一起去,隻要賊屍冇問題,賞銀當場下發!”
“多謝縣尊。”
說完這事,郭令成忽然一歎,麵露憂色地道:“如今大雍正值多事之秋啊,彆的地方且不談,咱們豐州如今就出了大亂子。”
“前些日從潼郡傳來訊息,長水王五帶著流民攻破縣城,還殺了長水縣令,後開倉放糧聚攏流民數萬,遂舉起反旗,號稱‘天行大將軍’。”
“利郡郡守派兵前去平亂,卻反被那王五擊潰,滅了郡裡官兵主力。”
“再加上那潼郡郡城本就在地龍翻身中塌了一麵,未能修補,如今潼郡郡城可以說隨時都有可能被反賊攻占。”
“一旦潼郡為反賊占據,周邊的饒郡、嘉陵郡乃至咱們利郡,都將有被反賊侵擾的危險。”
“另外,蒼縣、芠縣、平康已因乾旱夏糧欠收頗多,不少人都逃難淪為流民,咱們青川便有些流民是蒼縣過來的。”
“州郡也無錢糧賑災,隻怕時間久了,這三縣會有野心之輩響應那長水王五,屆時變生肘腋,咱們青川縣便也危險了。”
“邊軍要提防四夷入寇和南越,朝廷禁軍既要守衛兩京要地,又要支援青州、相州圍剿天香教。”
“如此局麵,朝廷也隻能令地方自救——豐州刺史已經行文,命各郡縣編練鄉勇,剿除賊匪,保境安民。”
說到這裡,郭令成終於要講出他請李長道、沈應昌吃這頓飯的目的。
隻見他熱切地看著李長道,“世道雖亂,卻正是英雄用武之地。長道曾在邊軍曆練,又有斬殺那翻天虎的武力,正該再次投身軍中建功。”
“不久青川縣鄉勇營便將成立,我欲舉薦長道為鄉勇營都頭,不知長道可願意?”
聽完,李長道與沈應昌對視了眼,都一時沉默。
實在是郭令成這番話中的資訊量有些多。
李長道之前雖從各種跡象推測豐州必亂,卻冇想到,潼郡這麼快就有人造反,並且還攻占了縣城,威脅郡城了。
連利郡形勢也岌岌可危。
這般情況,他以及龍塘村該如何應對?
說起來,李長道其實是對大雍朝廷乃至地方官府很不滿的,甚至心懷怨恨。
可因為曾進入邊軍,他很清楚大雍邊軍的厲害,據說朝廷禁軍戰鬥力不下於邊軍,甚至兵甲等裝備更加精良。
以地球曆史為鑒,這個時候舉旗造反,很可能是“為王先驅”,更通俗點說是會淪為後續造反勢力的墊腳石。
再加上,他目前還隻是在一村寨中有威望,並無太大號召力。
另外,青川縣雖也受旱情影響,卻還冇嚴重到形成舉旗造反土壤的地步。
這般情況下,他拖家帶口的,甚至還有宗族牽掛,自是不可能效仿那長水王五舉旗造反的。
既然目前不能造反,那就隻能先混入官軍陣營了,興許能利用朝廷、官府的資源慢慢壯大自身勢力,見機應變,待時而動。
還有一點,李長道並不相信其他地方的農民軍、義軍。
這些人或許舉義之初,在家鄉能做些開倉放糧的好事,也不侵犯貧苦百姓。
但等到了其他地方,以及勢力的迅速壯大,可就未必能有多好的德行了,搞不好比原來的貪官汙吏對地方禍害更甚。
想到這裡,李長道心裡有了決定。
他問:“敢問縣尊,這鄉勇是個什麼規製?”
規製此詞早有,郭令成一聽就知道李長道被他說動了,當即笑著道:“據我所知,咱們青川預計招募兩千鄉勇,算是個小營。”
“這營將是由郡裡任命,我也無權過問,所以長道就不要想了。而營將之下最高軍職便是都頭,以長道之能定是能勝任的。”
大雍軍職中,基層的便是伍長、什長、夥長,在再往上到了哨副、哨正、副都頭、都頭,便算是中低級軍職了。
原身在涼州邊軍四年,卻因上麵賞罰不公乃至刻意打壓,隻做到了什長。
如今若能成為統領五百人的都頭,哪怕隻是在鄉勇之中,也算是跨入大雍中級軍職之列了。
但李長道還是冇有直接答應,而是問:“請問縣尊,這鄉勇營的軍資從何而來?鄉勇軍餉又有多少?”
郭令成冇想到李長道竟會關心這方麵的問題,略微意外,但還是耐心答道:“鄉勇軍資自然是由地方官府撥給,以咱們青川為例,因為不富裕,招募兩千鄉勇已是有些勉強了。”
“似郡治廣利那等富縣,便是招募五千鄉勇都是可以的。”
“至於鄉勇軍餉,自是要比官兵略低些許的,但絕不會讓鄉勇餓肚子——今年利郡眼見就要有饑荒,本縣想,能保證鄉勇不餓肚子就不錯了。”
鄉勇不餓肚子就不錯了?
那鄉勇的家人呢?
這話李長道自是不會問出來。
鄉勇軍餉不如官兵,這是他預料得到的,倒也稱不上失望。他隻希望屆時鄉勇營中彆出現像邊軍、郡縣駐軍中那樣剋扣軍餉,乃至貪汙糧草的事。
再考慮到鄉勇必然是要從各村寨招募的,甚至可能出現強征入伍的情況。
他若是能當上鄉勇都頭,至少能保護龍塘村不受欺壓,甚至為龍塘謀些利益。
念及此處,李長道起身向郭令成抱拳一揖,鄭重道:“縣尊舉薦之恩,長道必銘記於心!”
“哈哈哈,”郭令成開心地笑起來,拉著李長道坐下,“本縣隻希望你將來進入鄉勇營能用心任事,多立戰功,保得青川安穩,便心滿意足了。”
說完,郭令成興起,便讓仆人又拿來一壺酒,請幾人接著飲酒暢談。
等天黑透,賓主儘興,這頓晚飯才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