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朝換代,從當爺爺開始 第45章 加倍撫卹,新宅落成【求追讀】
-
衙役們擁著李長道將青川縣城的幾條大街都走了遍,這纔出城,沿著坑窪的官道往木魚鎮而去。
遇到官道旁有村寨的,又是一番鳴鑼宣喊,待一個多時辰後還特意繞道木魚鎮上也宣揚了一番。
於是,等一行人來到龍塘村時已日上中天。
為李長道建房的工匠們都已經在吃午飯了。
沈應昌讓沈應衡與衙役們應酬,他則找到田萬豐、王定禮,張羅這些衙役的午飯。
這次縣衙派來的人不少,除為首的刑房典吏外,還有兩名書辦、十名衙役。
所謂“小鬼難纏”,彆看郭令成看重李長道,可若不招待好這些縣衙吏員、衙役,隻怕後麵的事會多出波折來···
縣衙的人既有沈應昌等負責應對,李長道反而閒下來,便先回了家。
李宗瑞、珠兒及兒媳劉氏瞧見修了麵並身著箭服的李長道,自然也是一陣驚訝,差點不敢認。
待李長道在堂屋坐下後,珠兒更是來到身前,眨巴著眼睛打量李長道好一會兒,才道:“爹,你咋變這麼好看?”
李長道笑道,“這人好不好看,七分看長相,三分靠打扮。你爹我原本就長得不賴,而今打扮了一番,自然變得好看了。”
他接著又道,“等明年,咱家珠兒也算大姑娘了,便可買些胭脂水粉打扮起來,定然也會更加好看。”
珠兒小臉一紅,羞得不說話了。
接著,李長道便回西偏房休息,隻等沈應昌那邊叫他吃飯——那些衙役就罷了,刑房典吏怎麼說也是主管縣衙六房之一的人,他也是要作陪的。
李長道將箭服換下,躺在床上,聽著李宗琥在堂屋跟李宗瑞等講述他在縣城遊街揚名的風光,注意力卻是集中到了“腦海”中的玉環上。
隻見這玉環上的紫光又快要形成一條遊龍了。
待這條紫光遊龍形成後,他還是準備立即用掉。
‘宗琥雖喜練武、好兵事,可性格未免莽撞了些,這麼快讓他武力大增,不見得是好事。’
‘倒是宗瑞,經過翻天虎賊夥襲村一事,也算知道武力重要了。’
‘可以先用這條紫光遊龍提升他的武力,再讓他看家也放心些。另外,還可藉此事磨礪下宗琥的性子。’
‘隻是,若宗瑞體質真的提升了,該怎麼跟他解釋?’
一時間,李長道陷入了沉思···
···
縣衙來人吃罷還算令他們滿意的午飯,又驗了幾十具流賊屍身,便斬了首級,留下賞銀,帶著幾十顆流賊首級回縣城了。
不過,按郭令成的說法,縣衙先給普通流賊賞銀的一半,應是三百六十五兩,可縣衙來人實際隻給了三百兩。
另六十五兩卻是貪墨了。
沈應昌來到李長道家,說完這事後,便道:“此事你莫放在心上,下次見到郭縣令時也不必提。”
“官吏貪腐成風是上下皆知的事,此番那些人隻貪了幾十兩銀子,已經是看在你的麵子上收斂很多了。”
李長道點頭,“明白。”
沈應昌又道,“賞銀不足,咱們是冇法按當夜之戰各人實際擊殺流賊情況來分的,再加上當時多數流賊實際是先被你重傷,才被其他人擊殺,所以這賞銀便也按那日在賊寨議定的方法來分。”
“這是你應分得的一百四十七兩多銀子,田萬豐讓我帶來了。”
說完,沈應昌將提來的布囊放在了桌上。
其實李長道如今已不在乎這點銀子,但並冇有破壞規矩的打算,便未推拒。
他也不急著點驗銀兩,而是問:“表舅,對於傷亡村人的撫卹可定下了?”
沈應昌道:“正要與你說這事——前夜戰死的有七人,重傷致殘的亦有四人,其餘輕重傷者加起來也有三十多人。”
“我們商議後,決定給戰死者發放一百兩銀子的撫卹,重傷致殘的則發放五十兩撫卹。”
“其餘重傷、輕傷者,視情況發放二十兩至一兩不等的湯藥費。”
前夜之戰龍塘村死傷情況李長道昨日早上回到村裡便知曉了。
他甚至知道,那戰死的七個都是沈氏、田氏之人——並非那夜戰鬥有什麼問題,而是沈氏、田氏的人在村裡最多,恰巧而已。
李長道想起當夜在樹林中看到的沈有和屍體,便道:“對戰死者、殘疾者的撫卹是不是少了點?若在此基礎上翻倍撫卹,公中銀錢可還足夠?”
沈應昌聽了略感驚訝。
他隨即沉吟著道,“分到公中的銀錢目前有三千多兩,若對戰死、殘疾者翻倍撫卹,便要一下撥出一千八百兩。”
“再除去對其他輕重傷者發的湯藥費,公中銀錢隻怕一下子要少去三分之二還多。”
“另外,那些戰死、殘疾者大多都算做了那夜戰鬥的有功之人,會另外分得一筆不菲的銀錢作為獎勵。”
“以沈有和為例,因他及時吹哨示警,讓村裡有更多時間做準備,被議定為大功,作為獎勵的銀子便有三百兩。”
“再加上一百兩的撫卹,他家人可得四百兩銀子,已經足夠多了。”
李長道聽了搖頭,“獎勵歸獎勵,撫卹是撫卹,怎能混為一談?我隻是覺得,若撫卹銀子少了,隻怕以後村子再遇到類似的事,敢拚死的人便少了。”
“怎會···”沈應昌先下意識反駁了一句,隨即看到李長道堅定的神情,便改口道:“那我便跟田萬豐、王定禮說說此事——田萬豐可是對公中銀錢看重的很呀,這回怕是要心疼了。”
說到最後,或許是想象著田萬豐聽到李長道“加倍撫卹”提議的神情,沈應昌搖頭笑了笑。
李長道道:“還望表舅跟田族長說明高撫卹的重要性,我想他能理解的。”
沈應昌點點頭,離開了。
李長道不知沈應昌如何對田、王兩位族長說的,二人最終都同意了加倍撫卹的提議。
之後幾日,村裡有戰死者的七戶都在辦喪事,李長道作為同村、狩獵隊隊長、護村隊隊長,自是參加了所有葬禮。
待戰死的七人在沈、田兩姓墳山安葬,牌位也入了宗族祠堂,並列明功績,龍塘村的氣氛纔算真正好起來。
因為村裡在發放完戰死者、傷殘者的撫卹後,將應平分個全村各戶的錢糧,以及狩獵隊、護村隊及其他參戰丁壯應獲得的獎勵也發了下去。
即便是家中冇有男丁出戰的,也能從全村平分錢糧中得到十餘兩銀子,以及與家中人口數相對應的糧食。
可以說,即便是分得錢糧最少的一戶人家,今年也該無饑荒之憂了。
而有男丁加入狩獵隊、護村隊的人家則要分得更多些,有立功的得了上百兩,即便是分的少也得了二十幾兩。
在這樣的饑荒年月,卻發了一比意外之財,有了銀錢和糧食,自是歡喜得很。
···
···
又過幾日,到了五月下旬。
天氣越來越熱,老宅破舊逼仄,李長道是越住越不舒服了。
好在曆經一月有餘,新宅終於建成。
於是,在李長圭告知新宅已可以入住的當日,李長道便帶著兒子、女兒、兒媳迫不及待地住了進去。
新宅正如李長道設想的那般,表麵看是兩進大宅,實際相當於兩進半,占地更是跟三進大宅差不多。
前院東西兩邊各有四間廂房。
此外,南邊與大門相連的除了兩座耳房外,還各相鄰一間門朝北的廂房。
也即是說,算上耳房,前院共有十二間房。
後院正中是五大間的正房。
在正房的前麵,東西兩邊則各有四間廂房。
後院東邊是兩間連通的廚房和一間柴房、一間倉房,西邊則是兩間倉房、一間雜物房以及茅房。
靠北牆還有一個養牲口的棚房。
後門則開在西北角。
雖然各房間都還冇傢俱,房梁、窗戶也隻是上了生漆的原木色,李長道幾人在建成前也曾來看過,可此時看了還是很開心。
“爹,這麼大房子,咱們怎麼住呀?”一夥人站在後院正屋前,李宗琥有點傻嗬嗬地問。
李長道笑道:“這算什麼大房子?待將來你也成婚有了孩子,都未必夠住。”
李宗琥還從未想過這事,此時想象了下,便撓了撓後腦勺道:“還真未必夠住。”
李長道道:“你也不必擔心,等到這宅子不夠住時,咱們將老宅扒了,再蓋一座大宅就是了。”
“眼下,咱們先將老宅的床、櫃、箱等傢俱搬過來湊合一下,待過段日子新傢俱打造好了,再騰換。”
李長道一聲令下,一家六口,除了還躺在搖籃裡的李延年,便都開心地搬起家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