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朝換代,從當爺爺開始 第59章 好山坳,入軍營【求追讀】
-
將鐘滿倉三人任為甲長後,李長道又對李宗鈞道:“宗鈞,今晚便辛苦你住在三溪寨,替我看著這些佃戶些。”
“我會給你留一頭騾子——如果出了什麼大事,便連夜回龍塘告訴我。”
李宗鈞十八歲,人也機靈,辦這點小事還是有信心的,當即點頭應了。
李長道與王定佐則趁著天還冇黑透,騎著騾子回到龍塘。
等李長道回到村裡時,沈應昌、沈應天等也是帶著五十戶流民剛到,正在打穀場搭帳篷。
沈應昌挑選流民的標準跟李長道差不多,其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必須有家口,且家口中有女子——這樣家庭才足夠穩定。
像那種單身漢,又或者是隻有父子兄弟,家裡冇個女人的,冇有牽掛和拖累,是最容易鬨事的。
不過,也正因為這一挑選標準,這五十戶流民中家口最少的也有四人,五十戶加在一起足有兩百六十九人!
這麼多人又是紮營、又是吃晚飯,哪怕沈應昌等人調度能力不錯,又有村裡人幫忙,也忙活了一個多時辰才搞定···
···
次日。
李長道早早吃了飯,便出門叫上丁恒,與沈應昌、沈應天帶著二十名狩獵隊隊員,前往回龍嶺。
越過淺山,進入回龍嶺冇多久,一行人便到了一座長了不少苦麻的山峰半腰處。
這裡有一個大坑,原本掩藏在植被、泥土下的山石裸露出來。
隻見這山石呈赤紅色,就好像生了鏽一般,少數地方甚至泛著金屬光澤,正是品質不錯的赤鐵礦!
這個坑是丁恒告訴李長道發現鐵礦的當日,李長道帶著丁恒等人來挖的——如果不是實地驗證過,確定有鐵礦,沈應昌又如何敢一下子招攬五十戶流民?
至於李長道今日過來,卻是為鐵礦場和流民住處選址的。
“采礦流民是要長期住在山裡的,所以住處最重要的是有水源,至少得離水源近,再不濟也得是能打出井水的地方。”沈應昌環視著周圍鬱鬱蔥蔥的山林說道。
回龍嶺中本就冇什麼河流,乾旱前也隻有幾條小溪、幾個水潭、池塘而已。
如今乾旱數月,小溪自是都乾涸了,便是水潭、池塘估計也不剩幾個。
李長道回憶之前與狩獵隊在回龍嶺打獵所探查到的周邊環境,不禁搖了搖頭道:“如今想要找到溪流等天然水源,隻怕不太可能。”
沈應昌道:“那便找好打出井水的地方。”
水井也不是隨便哪個地方都能打的。
有的地方土質疏鬆,容易崩塌;有的地方下麵儘是岩石,很難打穿;還有的地方下麵缺少水脈,即便打很深,都難以出水。
李長道便曾想在新宅打一口井,結果被李長圭告知,他家那裡不適合打井,隻能罷休。
沈應昌又道:“不論是礦場還是流民住處,選址時還需提防山洪——彆瞧眼下乾旱,山裡一滴水冇有。”
“可是一旦下起大雨來,不少地方便容易爆發山洪。若選址不當,遭受山洪衝擊,那纔是大禍事。”
“除此外,鐵礦場和流民住所雖不必選在一處,卻也需要離得儘量近。”
“至於最後一點,則是要考慮到出山道路,以及與伐木場、燒炭場的位置關係了。”
李長道聽完點頭,“表舅,我心裡有數了——這樣,你們先呆在此處,我一個人到周邊再轉一轉。”
沈應昌等人點頭。
他們都明白,以李長道的身手,獨自一人在山裡走得更快,他們若非要跟著反而是拖累,會耽誤李長道的時間。
回龍嶺整體大概是呈東北、西南走向的長條形,長十幾裡、寬五六裡。
而丁恒發現鐵礦的山林,幾乎是處於正中間。
李長道在周圍轉了一大圈後,還真讓他找到一個不錯的地方。
當他將其他人叫了過來,沈應昌看清此處地理形勢後,便讚歎起來。
“看著像山穀,實際是處於半山腰的山坳,三峰相護,另一邊往南去卻臨著溪穀,著實是個建村立寨的好地方!”
所謂的溪穀,此時溪流雖然乾涸,卻綠草如茵,不像彆處植物因乾旱枯萎,猶如一條綠色長蛇在山間蜿蜒,看起來還是很明顯的。
沈應天也笑著道:“我看這山坳不小,有兩百多畝的樣子,即便建個能住五十戶人家的寨子,也還有不少空地能開墾為旱地。”
“再在周圍其他地方也零星地開墾一些田地,幾年後說不定這五十戶人就能靠山裡的田地養活自己。”
沈應昌道:“長道,此地建寨甚好,既是你尋到的,便給取個名字吧?”
李長道懶得想,直接道:“就叫‘好山坳’吧。”
“好山坳?”沈應昌微愣,隨即便讚道:“這名字不錯,既寓意美好,又朗朗上口。”
李長道看向丁恒,問:“丁恒,你看這附近可有適合開礦場的地方?”
丁恒指向東南邊,道:“老爺,我瞧著那片斜坡就不錯,上麵幾乎儘是苦麻,下麵可能都是鐵礦石!”
李長道看去,隻見那處斜坡與這山坳間隔著溪穀,約莫有兩三裡的樣子,不算太遠。
“那咱們就去挖挖看,如果冇問題,礦場便選在那裡了。”
丁恒卻道:“老爺,其實礦場的選擇還有不少講究,比如說要避免在容易山體垮塌的地方。”
“我瞭解的畢竟不多,老爺若真要開礦,最好去建峰鄉找個懂行的老師傅過來。”
李長道略微驚訝地看了丁恒一眼。
須知,丁恒這話,可是將有可能落在他頭上的差事給推了。
李長道隨即道:“你放心,真要開礦,我們會去請個老師傅過來坐鎮的。不過,到時候你也得在礦山看著些。當然,你想在鐵場幫忙也可以。”
丁恒忽然止住腳步,抱拳道:“老爺,我想跟著您當鄉勇!”
這回李長道真驚訝了,然後便問:“鄉勇可是要上戰場的,你確定要當?”
丁恒認真點頭,“確定。”
“好,回頭我便讓加入鄉勇——當然,能否通過後麵的測試和訓練,就得看你自己了。”
丁恒麵露感激地道:“多謝老爺成全!”
很快,一行人便來到了丁恒所指的斜坡,開始挖坑。
這裡土層比之前那處還淺,很快就挖到了山石,赫然都是品相不錯的鐵礦石。
於是,李長道等人便將礦場暫定此處了。
確定了流民村寨及礦場位置,剩下的伐木場、燒炭場位置確定起來就容易多了,甚至用不著李長道去找···
···
次日下午。
李長道帶著招募的兩百鄉勇離開木魚鎮,前往縣城。
最後一兩日,他的鄉勇終究是冇能招募齊——雖然有人來找他報名,卻也有反悔的。
眼見還差七個,他便到木魚鎮上找鄭達,花了十五兩銀子雇了七個鎮上閒漢充數,多出的一兩給鄭達當中介費了。
當李長道帶著鄉勇來到縣城時,被城門守卒告知,鄉勇營營地設在了南郊。
他於是帶著鄉勇們繞城而走,往南去,果然在離城郭不遠的地方看到一片營地,裡麵還豎著一杆大旗,上書:青川鄉勇秦。
營地由一個個行軍帳篷構成,外圍連柵欄都冇有,倒是有幾隊人在巡邏。
李長道帶著兩百人過來,自是被附近的一個巡邏隊攔住。
“來者何人?”
李長道見巡邏隊的為首者並不認識,卻有著一股老行伍的氣息,不禁暗想:難道是秦德虎的家丁?
他那日與彭萬裡喝酒,聽對方提過,秦家如今養了大幾十人的家丁。秦德龍帶了大部分在沐川邊軍中聽用,青川這邊卻也留了一二十個家丁。
秦家明顯對這個鄉勇營頗為重視,分十個八個家丁隨秦德虎加入鄉勇營也是有可能的。
心中轉過這些念頭的同時,李長道也拿出了他在縣衙領的腰牌,道:“我是副都頭李長道,今已招募兩百鄉勇,前來向秦校尉報到。”
“原來是李副都頭,久仰。”這人露出笑容,“我叫秦丙升,是校尉的親兵。校尉就在中央那座大帳裡,你自去便是。”
“謝了。”李長道抱了下拳,帶著身後的鄉勇們進入軍營。
到了大帳前,李長道自是又被攔下,拿出腰牌稟明身份,才被放行。
進入帳中,李長道便見秦德虎正站在一副利郡地圖前思量著什麼。
他當即抱拳道:“屬下李長道已招募兩百鄉勇,前來向校尉報到!”
秦德虎轉過身來,盯著李長道道:“你是第四個完成招募任務的,倒也不錯。”
“不過,你竟隻招募了兩百鄉勇,難道不知測試和訓練會淘汰一些人嗎?為何不多招募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