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朝換代,從當爺爺開始 第61章 任人唯親,將卒同食?【求追讀】
-
對於秦德虎讓從自己招募的鄉勇中選人組建所領一哨,李長道並不意外,因為這是當初在縣衙議事時便定下的。
也是此時組建新軍隊的常規操作。
因此時的將領看來,有同族、鄉黨關係為紐帶的卒伍更有凝聚力,打仗的時候也更團結,能彼此信任,爆發出較高的戰鬥力。
對於訓練時間不多、裝備也相對較差的鄉勇來講,利用這種天然紐帶關係增強戰鬥力就更重要了。
所以,秦德虎才讓李長道等到各自熟悉的家鄉募兵,並讓他們率領自己招募的鄉勇。
至於說李長道等都頭、副都頭,因此對所領鄉勇掌控力超過他位校尉,在秦德虎看來並不是問題。
一則,就算李長道等人將所領鄉勇變成唯其命是從的私兵,也隻是一哨兵馬而已——秦德虎作為校尉兼任都頭,可是直領一都鄉勇的。
二則,三個都頭、四個副都頭彼此相製,不可能威脅到他這個校尉的地位及威信。
更何況,四個哨正、十二個哨副都是他任命的,不出意外都算是他的人···
李長道很快挑選了四十四名錶現較差,或是對他不甚服從的鄉勇,交給了秦乙成。
雖然這些人是他招募來的,這麼做似乎有點不負責,但鄉勇營規則如此,他也冇辦法。
以後若方便,他會略照顧下這四十四名出自木魚鎮的鄉勇。
隨後,李長道對剩餘的一百四十九名鄉勇進行整編、任命。
麵對一支名義上並不屬於自己的隊伍,李長道自不會避嫌。
於是,整編之後,王定佐、劉廣勝二人被他任命為夥長——另一個夥長按例由哨副兼任。
出自龍塘的剩餘十九名鄉勇中,李宗欽帶著九人組成一什,李長道準備放在身邊當親兵用。
李宗鈞與另外八人則都被李長道任命為什長或伍長,剩下的職位,纔是任命其他村寨有能力的人。
不過,在任命完所有職位後,李長道卻道:“眼下你們的軍職都隻是試任,需在今後七日的訓練中證明能力,方可轉正。”
“若是有人能力不足,還不知努力彌補,即便是與我同村,七日後也莫怪我不講情麵,將他撤換掉!”
王定佐、李宗鈞等十個剛得了軍職的龍塘丁壯正高興呢,聽了這話不禁心中一凜,有了很大壓力——他們知道,李長道既然當眾說出這話,必不是虛言。
這些人當即暗下決心,一定要在訓練中努力提升能力,好好表現。
如此才能保住到手的軍職,也不給龍塘村丟臉。
至於兵種的配備,李長道選擇對三個夥進行混編——每夥都是由十名弓箭手、二十名刀牌手及二十名長槍手組成。
不過,如果有足夠的訓練時間,條件也允許,李長道會儘量將麾下鄉勇訓練得多能,也即是往精兵方麵提升。
當李長道將所領一哨整編好時,太陽也快下山了。
這時一個略顯瘦削的中年漢子過來了,向李長道一抱拳,道:“哨副秦丙文前來任職,見過李副都頭!”
一聽這個名字,李長道便想到了之前認識的秦丙升、秦乙成,不禁問:“秦哨副之前是校尉親兵?”
為避嫌,軍中多數時候都是將家丁稱為某某親兵,便是家丁本身,也喜歡自稱親兵而非家丁。
秦丙文道:“我眼下也還是校尉親兵。”
“哦。”李長道恍然,秦德虎將家丁派來當哨副,就相當於半個監軍了,他當即抱拳道:“以後這一哨的事務,便要請秦哨副多多協助了。”
秦丙文仍是一副不苟言笑的樣子,道:“職責所在,屬下會儘力的。”
李長道看了看天色,道:“時候不早,秦哨副這便帶人去領了帳篷,我們好早些紮下營帳。”
秦丙文問:“哪是屬下所兼領的一夥?”
李長道指了指李宗鈞所在的夥。
秦丙文當即帶著這五十人前去領帳篷了。
冇過多久,秦丙文便領來了十幾頂行軍帳篷——不出意外,李長道與秦丙文可以單獨睡一個帳篷,其他鄉勇則需十人睡一個帳篷。
除行軍帳篷外,秦丙文還順帶領來了草蓆、草枕、木桶、木盆,以及麻布製作的薄被、毛巾等軍營生活必需品。
這裡麵,席、枕、被、巾等自是一人一件,但木桶木盆則隻是十人兩個的配置。
其他一些物件配給也大抵如此——能公用的就少發,必須一人一件的才按人頭配給。
這般軍需配給,與後世軍隊肯定比不了,但對此時軍隊而言,至少是合格了的。
秦丙文讓李宗鈞等下發帳篷,他則對李長道道:“李副都頭,鄉勇營各哨需自己造飯,所以咱們還要再去領取糧食、柴薪、炊具等物。”
“糧食我親自去領。”
李長道說完,便命令劉廣勝這一夥人跟他走。
他來到大帳前,並未打擾秦德虎,而是向守在帳前的兩名親兵詢問了番,便前往暫存糧食的地方,找到了糧官。
“副都頭李長道前來領取一哨造飯所需糧食、菜蔬等物資。”
“原來是李副都頭,久仰,在這冊子上簽名並按下手印就能領取物資了。”
糧官是個小眼睛的微胖中年人,看起來不像官吏,倒像是個商人。
李長道往冊子上一看,隻見打開的這一頁寫著一段關於物資的文字。
“今領取粟米二十八斤、雜糧麵十八斤、豬油一兩、菜油三兩、時令蔬菜十斤、豆腐渣五斤、黃豆五斤,又領大鐵鍋、大鐵罐、長柄鐵勺···”
乍一看,裡麵的食材倒是不少,可量卻都很少。
李長道看了不禁皺眉,問:“敢問糧官,這是一哨人幾日的口糧?”
糧官道:“這麼少,當然是一頓的了。不過從明日起,你們各哨便按天來領——你須得派人早些過來。”
李長道見這糧官說話語氣不鹹不淡,甚至有點不耐煩,心中微動,拿出了幾角碎銀塞到對方手裡,笑道:“方纔失禮,忘了問糧官姓名。”
糧官收了碎銀,立馬露出笑容,說話語氣也熱情了。
“在下姓黃,單名一個棟梁的棟,添為營中糧佐。李副都頭對糧草配給有什麼不解的,儘管相問。”
‘果然是給了錢纔好辦事啊,這才建立的鄉勇營也不例外。’
李長道暗歎了聲,便問:“請問這具體是多少人一頓的口糧?”
“一百五十人。”
“一百五十人?”李長道皺眉,“可是我們一哨有一百五十一人呀?”
黃棟笑道:“李副都頭難道要與那些大頭兵一起吃飯嗎?秦校尉說了,哨副及以上可以到後勤哨中吃飯,也就是咱們這邊。”
“咱們這邊可是請了大廚,開的小灶,手藝不比城中一些酒樓的大廚差呢。”
哨副及以上吃小灶?
如果是這樣,每哨領一百五十人的口糧還多給了一份?
弄明白這些後,李長道卻不禁對秦德虎感到失望。
之前看秦德虎一副要認真搞鄉勇營的樣子,再加上其履曆確實不錯,他下意識對秦德虎期待頗高。
可冇想到秦德虎連與士卒同鍋吃飯都做不到。
隨即,李長道便聯想到原身的邊軍經曆——涼州邊軍中似乎也是從哨副級彆的軍官開始,便不與普通士卒同食。
也就是說,中層軍官不與士卒同食大約是大雍軍中一個習以為常的認知了。
‘想想也是,這可是封建時代,哪會隨便一個將領就能做到與士卒同寢同食?’
‘真要這麼容易做到,地球曆史上一些名將做這事也不會被載於史書、兵書之上,作為名將典範了。’
回過神後,李長道便又問:“黃糧佐,今日畢竟是鄉勇入營後的第一頓,是不是該吃好點?”
黃棟聞言露出驚訝之色,道:“李副都頭,這配給的食材還不夠好嗎?有豬油、還有豆渣、黃豆——如今普通百姓家彆說吃上這樣的一頓飯,不餓肚子就不錯了。”
“因今後要進行七日的訓練,纔有這樣的配給。待七日之後,豬油、豆渣、黃豆這些可就不是頓頓都能有的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