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是怎樣煉出神棍的 菩薩
-
啞溝那頭,黑工的肚皮餓得咕嚕作響,廂房這頭,趙玉芬的算盤珠子撥得劈啪亂響。
算珠碰撞聲咕嚕作響,趙玉芬眉心擰成一個“川”字,心裡早把曹經祖宗十八代翻來覆去問候了個遍。
距高爐炸裂已過了兩日,各院兒竟還硬挺著不出聲,這些人的骨頭倒是比曹經料想的要硬些。
前日事發後,她策馬直奔小曹村,遠遠就瞧見曹經倚在常去的那處茶肆涼棚下,同那掌櫃的有說有笑。
趙玉芬猛勒韁繩,一個急刹下馬,馬蹄尚未停穩,她已經一個箭步衝到桌前,還未待曹經看見她,便抬腳便將曹經麵前的矮幾踢翻,茶壺杯盞應聲碎裂,燙茶朝四麵濺去,疼得那掌櫃的倒吸一口涼氣,正要破口大罵,待看清是趙玉芬時,又將罵詞咽回了肚裡,隻拿眼去瞟曹經。
“嘶——”掌櫃的揉著手背,“你這廝又乾了甚渾事,惹得咱趙大姐連帶咱家一同掀了個底朝天。
”場麵火熱,曹經卻是麵色不改,慢條斯理地從袖口裡摸出一錠銀子塞進了掌櫃的手裡,笑道:“今兒個對不住,快去缸裡過過涼的,明兒個再同你閒磕牙。
”說罷,曹經轉身朝著遠處空曠些打穀場走去,趙玉芬冷哼一聲,緊跟其後。
……“你那爐子響了炮仗,傷了十來人,怕有幾個見不到明天的日頭。
”趙玉芬聲音壓得低,話像是從牙縫裡擠出來的。
曹經撣了撣衣袖,“既傷了人,與你些銀錢,請郎中便是。
”說著,曹經拿出青布錢袋,取出五十文錢,“城南張大夫穩妥。
”趙玉芬盯著曹經攤在掌心的銅錢,冇伸手去接,“這點子錢,也隻能請張大夫。
”曹經坦然道,“張大夫一人便夠了。
”趙玉芬再也按捺不住,一步上前扯住曹經領子。
“當日必定是你在造爐的銀錢上做手腳,纔有了今日這事,啞溝裡人再下賤也是活生生的人命,你就不怕天打雷劈。
”曹經也不掙脫,語氣冷靜道:“非是我不想多請幾個郎中,一來人多口雜,容易走漏了風聲。
”“二來……“他瞥了眼趙玉芬緊攥的拳頭,“眼下這光景,耽擱久了,便是懸著那夥人性命。
”聞言,王喜手上鬆了幾分力道,但麵上怒意也冇去幾分。
“少同我打馬虎眼,你肚子裡盤算什麼,我一清二楚。
”曹經曾對她說過,啞溝這地方雖是偏僻,到底不是全然與世隔絕,對那些苦力,不能太過和善。
這些年他們一人唱紅臉一個唱白臉,這門見不得光的生意才能做得長久。
所以每逢有人染病,曹經向來不管不顧,照樣逼著上工,便是死了也當是張少吃飯的嘴。
想到此處,王喜眼神黯了黯。
“你怕是忘了,你自己初同他們一般……”“自然冇忘。
”曹經打斷了她,嘴角扯出個譏誚的笑,“不是當初,如今我仍是條賤命,乾的也淨是些醃臢勾當,我瞧自己瞧的清楚,即便兜裡多幾個銅板,也洗不淨這一身腥膻,當不了體麪人。
”忽的,他盯住趙玉芬的眼睛。
“倒是你,活了這麼些年,還冇活明白,泥水裡打滾了半生的人,莫不是心裡還念著當菩薩,死了登極樂。
”日頭燥得緊,熱風捲起幾根麥穗,打在了趙玉芬鞋麵上。
她冇再接話,隻冷冷道:“再給我三兩,你既不放過那些人,這錢我有用處。
”這回曹經倒是爽快,麻利地解下錢袋遞給了趙玉芬。
趙玉芬接過銀錢轉身就走,馬蹄聲很快消失在塵土飛揚的官道上。
——趙玉芬支這三兩銀子並非臨時起意,心裡早盤算好了章程。
如今啞溝眾人都被高爐嚇破了膽,不敢上工,她雖麵上強硬,到底冇打算真餓死那些人。
依曹經的性子,絕不肯出錢置辦新爐,故而她退求其次,這三兩銀子好歹要將剩下兩口爐子修整修整。
但她做事多少也沾些曹經的風格,比起直接同眾人說了修繕高爐的事情,不若先餓上他們兩日,讓這些人把心放得更低些,銳氣磨儘,屆時修繕,便應了曹經常掛在嘴邊那句“恩威並施。
”隻是這修爐之事也非易事當日建這三口爐子時,曹經外包給了家品相不好但價格便宜的鐵器鋪子,這回自然得尋著家靠譜些的。
曹經這些年經營的黑市買賣牽扯甚廣,打通了一條完整的生意線,其間不止是生產,還有人情,啞溝的勾當見不了光,不能隨便找人插手。
就在她想著如何料理這事兒時,門簾響動趙玉芬轉身看去,是派去看院兒的雜役。
“有個丫頭熬不住了,死活要見。
”那人道。
“就一個?”趙玉芬道。
“是。
”趙玉芬點了點頭,“讓她進來吧。
”——蘇冶進屋後,趙玉芬正氣定神閒地打算盤,見到蘇冶進來,也冇抬頭。
“怎的就你一個,既來了,就冇說動同院兒人,你一個燒火丫頭,也冇甚用。
”冇說動?她走的時候,來人聰耍無賴在地上打滾,一個勁兒地叫嚷餓死,要和她一起來,最後還是楊千給了一下,他纔不再鬨騰。
不過聽趙大孃的語氣,怕是隻來了她一人,啞溝裡的人倒是硬氣,壓迫久了,自然會有反抗。
她冇理會趙玉芬的奚落,直截了當道:“我有辦法讓那爐子重新開火”言下之意,能讓那些工人自願回去乾活。
聽了這般說,趙玉芬停下了手上動作,抬眼看向她。
算珠聲戛然而止,趙玉芬抬眼打量起眼前的姑娘。
“黃毛丫頭口氣不小,怕不是餓昏了頭說胡話。
”蘇冶下意識想想反駁一句她勤刷牙冇口氣,末了還是憋了回去,隻掏出個手掌大小的布團,底部已經發黑,瞧著是裡麵的東西滲了出來。
放在桌上後,蘇冶打開了布團。
“這是什麼?”趙玉芬探頭看去,裡麵是些焦黑的渣滓。
“爐子炸後,我在碎片渣裡撿來的。
”不知她是何意,趙玉芬問道,“撿這東西作甚?”“我知曉這爐子出事的緣由。
”蘇冶用手蘸了點渣沫撚在指尖。
趙玉芬愣了一下,片刻後,眯起眼睛,這回冇有揶揄蘇冶,反而說道:“說來聽聽。
”蘇冶用手搓了搓手上的渣。
“起爐用的是木炭,若是燒得透,我手裡這東西當是灰白色居多。
”蘇冶前世學化工,自然知道,木炭若燃燒充分,其中的碳大部分轉化為二氧化碳,剩下的主要都是礦物質,殘餘應當呈現灰白色或淺灰色,如今灰渣呈現多是深灰和黑色,多是冇有燃燒完全。
“你的意思是,”趙玉芬看向蘇冶手裡的渣滓,“這東西冇燒完全?”蘇冶頷首,趙玉芬繼續道:“這是爐子出事的原因?”蘇冶搖頭,“高爐裡木炭燒不乾淨不是稀罕事,但這爐子格外多,定有些其它原因。
”“你懂這個?”趙玉芬來了興致。
蘇冶點了點頭。
“你們用的高爐個頭形製都有些笨重,鼓風全靠人力橐囊,爐子裡冷熱不勻稱,懸料久久不下,下麵爐料都燒空熔化了,積了不少沸鐵水,這時候麵上了爐料若是下來,爐缸受不住,便會像前日裡那般。
”古代基層鍊鐵與現代不同,多靠經驗,大多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故而蘇冶儘量不用些專業術語,為著將話講明白些。
“說得好聽,怎知你不是在胡謅?”趙玉芬道。
蘇冶早料到這茬,“前些日子上工時,您同院裡人說,有師傅教他們掌火,這師傅如今可還在?”趙玉芬:“自然。
”蘇冶:“可否喚來同我當麵對質。
”趙玉芬思索片刻後,朝門外喊道:“把鐘師傅請來。
”不多時,門口領進一個老頭,瞧著已有六十來歲,穿著件灰不灰,藍不藍的舊襖子,身板微微佝僂著,右胳膊比左胳膊粗上不少,還有明顯的高低肩。
這人蘇冶冇甚印象,高爐爆炸那日這人大概率不在現場。
見到他後,蘇冶主動上前問候,“師傅怎麼稱呼。
”老頭瞧著和善,開口道,“老夫鐘應,姑娘是?”蘇冶:“在下蘇冶。
”鐘師傅道:“那個‘冶’字?”蘇冶道:“鼓鑄之冶。
”鐘師傅笑道:“是個好名,隻是姑孃家不大好叫。
”蘇冶道:“既是好字,何必拘泥這些。
”鐘師傅捋了捋鬍子,“也是也是。
”一旁的趙玉芬見這兩人自來熟般幾番寒暄,敲了敲桌子,“如今鐘師傅來了,有什麼話就說吧。
”“好。
”蘇冶不再廢話,直接向鐘師傅問道:“鐘師傅在此處定有不少時日,可能看出搪爐都用了些什麼材料?”搪爐和掌火是不同的分工,非是一個路子,但實際生產的時候,掌握火候的人即便不會操作,日積月累,定然也知曉其間原理。
果不其然,鐘師傅道:“自是知曉。
”“既是這樣。
”蘇冶看向趙大娘,“要是我能將這材料一五一十都說出來,大娘是否能好好思量思量我的話。
”若是換成彆人,趙玉芬八成覺著是在說大話。
可不知為何,眼前這姑娘莫名讓她有些看法。
從前日爐子出事蘇冶救人時,趙玉芬便注意到了她,她雖看著年輕,說話做事倒是有些同年歲不符的穩重,從她多年瞧人的經驗來看,這姑娘興許是個可靠之人。
“行。
”趙玉芬語氣鏗鏘,“你若是能在鐘師傅麵前將這搪爐的材料一樣不拉說出來,我便信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