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鋼鐵雄心1935:紅警逆襲 > 第438章 揚帆起航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鋼鐵雄心1935:紅警逆襲 第438章 揚帆起航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北婆羅洲的海軍基地,自從建成之後,一直是處在許進不許出的狀態。

平日裡除了係統兵來采買物資,負責對外的交流與物資運輸以外,所有進入這些海軍基地的人,都被限製了人身自由。

周辰麾下一直沒有海軍,卻一直積極的從國民黨乃至是民間搜羅海軍人才,這些人就被他偷偷的送到了北婆羅洲。

當然,對外都是宣稱在進行集中培訓。

但民國海軍的情況,就不用多做介紹了,不光是艦艇老舊,經費缺乏,遠遠比不過日本。

人才上麵的問題更加嚴重,海軍是高度專業化的軍種,一名軍官的成長和獲得認可需要很長時間。

周辰不隻是缺乏最基礎的海員,負責指揮協調的軍官,和負責把控全域性的各艦艦長、艦隊司令,他通通都缺。

尤其是後者,這個問題真的讓他抓瞎,人家幾十年才培養出來的成熟艦長、指揮官,他要靠什麼來彌補這個缺陷呢?

他沒彆的選擇,隻能在矮個子裡拔高個,像薩鎮冰、沈鴻烈、陳紹寬這些人就不提了,年紀太大,戰術思維老舊,讓他們來掌控海軍,航母派就彆想有發展的空間。

周辰更加屬意讓一位年輕的將領來掌控大局,反正就中國現在這個情況,老家夥們也不見得比年輕人能多出多少海戰經驗。

反倒是年輕人身上的衝勁和學習能力,對海軍的未來更加有利。

隻是他挑來挑去,三十歲以下的,居然一個當過艦長的都沒有。

沒辦法,隻能將標準放寬,最後瞄準了中山艦艦長薩斯俊。

薩斯俊出身於福建閩侯的薩氏家族,這是中國近代最著名的海軍家族之一(其叔公是海軍總長薩鎮冰)。

這樣的出身意味著他從小耳濡目染,對海軍有極深的理解和歸屬感。

畢業於煙台海軍學校,受過係統的海軍教育。從基層做起,曆任副官、艦長等職,曾在“江貞”、“建安”等多艘艦艇上服役,經驗非常全麵。

當然,他今年四十二歲,不符合年輕人的標準,但勝在經驗、威望和專業技能線上。

四十多歲,年富力強,正好是處在職業生涯的黃金期。

當時這位仁兄在國民黨乾的好好的,暫時還沒有跳槽的想法,但周辰千挑萬選才選中了他,怎麼可能會提前征求他的意見呢?

於是他先托關係找來了薩鎮冰,直接用戰列艦圖紙鎮住了這位老海軍。

接著,這位老先生一封信就將薩師俊從海軍基地框了出來。

可憐的小薩,還以為是要和家中長輩去上海敘敘舊,商量一下給族裡的晚輩安排崗位,結果上了船才發現這方向怎麼走反了。

等到了南洋,看到那一艘艘的日式軍艦,給他整的一度懷疑人生,還以為自己到了東京灣。

好一陣才緩過神來,原來那個要被安排崗位的族裡晚輩,就是他自己!

巨大的震驚過後,就是無窮的驚喜,國民黨海軍的那些小破船,誰愛開誰開去!

老子愛的是巨艦大炮!

這支南洋艦隊的司令部坐落在一處隱蔽的海灣處,此刻,司令辦公室的門被敲響,一名作戰參謀快步走入,將一份電文放在薩師俊的桌上。

“司令,總部急令。艦隊全體即刻北上,目的地廣州。命令已通過三重密碼驗證,確認無誤。”

薩師俊的目光從海圖上抬起,掃過電文,他有些意外,也有些忐忑。

對於這支海軍的現狀,他來這裡的第二個月就已經摸得七七八八了。

這裡基本上都是日本的現役軍艦,戰列艦以長門級居多,無論是數量還是平均噸位,都比日本聯合艦隊要更有優勢。

但問題也很明顯,那就是嚴重缺乏海戰經驗,隻是他作為一名軍人,軍令一下,就絕不會因為心中的膽怯而退縮。

“執行‘龍躍’預案,艦隊進入一級戰備。”他站起身,命令清晰果斷:

“一、拉響戰鬥警報,所有艦長三十分鐘內來此開會。

二、後勤部門按最大基數,立即開始補給燃油、彈藥、淡水和食品。

三、技術部門對所有艦艇動力、武備、通訊係統做最後出航檢查,我要確保萬無一失。

四、情報與作戰部門,立即規劃三條北上航線預案,一小時後呈報。”

參謀迅速記錄,轉身離去。

薩師俊拿起電話,接通各個部門:

“通訊部門,監控所有頻道,執行最高等級無線電靜默預案。”

“基地防衛,立即封鎖所有出入口,在艦隊離港前,維持最高警戒。”

窗外,尖銳的警報聲劃破長空。原本寂靜的港灣瞬間沸騰,無數官兵衝向各自的戰位。

起重機的轟鳴與燃料管道的奔流聲交織,驅逐艦的煙囪開始冒出濃煙。

整個基地如同一部沉睡的巨獸,在命令下驟然蘇醒,露出了鋒利的獠牙。

與此同時,南京方麵,隨著國民黨一批高官的出逃,駐守在長江一線的士兵們宣告起義,先鋒軍快速進抵南京郊外。

常凱申其實並不情願這麼快就離開,中央銀行金庫裡的黃金他都還沒來得及搬走,這可是他東山再起最大的資本。

無奈形勢比人強,先鋒軍用飛機在滁州一帶空投了一些士兵,頓時先鋒軍打過江的謠言,便如野火燎原般四處蔓延開來。

南京一日三驚,無數達官貴人、富商名流攜帶家產出逃。

更要命的是,複興社向他彙報,長江防線上不少軍官立場動搖,甚至極有可能已經投降了先鋒軍。

這個時候再不逃,他生怕自己沒有跑的機會了。

值得一提的是,四大家族也不是所有人都逃往海外了,比如說宋子文,他覺得自己身正不怕影子斜,手上又沒沾上血債,背井離鄉乾嘛?大不了在老家做個富家翁!

與宋子文抱著“富家翁”心態選擇留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剛從蘇聯歸國不久的蔣經國。

小蔣同誌在蘇聯度過了十餘年時光,親身經曆了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波瀾壯闊,其思想觀念與他的父親已然產生了巨大的鴻溝。

常凱申看著眼前這個麵容堅毅、眼神中帶著幾分陌生疏離的兒子,內心五味雜陳。

“經國,船已經安排好了,今晚就走,先去上海,再轉道香港。”

蔣經國穿著一身樸素的中山裝,與官邸的奢華格格不入。

他抬起頭,目光直視著父親:“父親,我們一定要走嗎?國內局勢尚未完全崩壞,或許還有轉圜的餘地。況且,如此拋棄故土、遠走異邦,非英雄所為。”

“轉圜?還有什麼轉圜!”

常凱申猛地一拍桌子,情緒有些激動,“長江防線形同虛設,人心離散!先鋒軍勢如破竹,再不走,就是甕中之鱉!你我在蘇聯待過,應該知道成王敗寇的道理!留在那裡,等著被清算嗎?”

“我與他們並非沒有接觸的可能,”

蔣經國的語氣依然平靜,卻帶著自己的堅持,“我在蘇聯時,也研究過他們的主張。或許……或許他們代表的,纔是這片土地上大多數人的未來。父親,我們的路,是不是從一開始就走錯了?”

“荒謬!”

常凱申氣得臉色發白,“你被赤俄的那套理論洗腦了!他們是亂臣賊子!是要毀掉我們幾千年道統的洪水猛獸!你跟他們講和?無異於與虎謀皮!”

父子倆的爭論激烈而無效。常凱申的立場根深蒂固,他無法接受兒子的“離經叛道”。

最終,這場不歡而散的談話,以常凱申強行命令侍衛“護送”蔣經國離開而告終。

然而,蔣經國並未完全屈從。在前往碼頭的路上,他利用混亂和侍衛中對時局感到迷茫的少數軍官的同情,尋得了一個脫身的機會。

他沒有登上前往武漢的船隻,而是帶著幾名誌同道合的隨從,悄然消失在了南京城外的茫茫夜色中。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