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定她不難:幽默搭訕的小竅門 第38章
類型是錨點,幫你把話題大海的範圍瞬間縮小。一本書、一杯特調咖啡、一個樂器盒、甚至一袋剛買的貓糧,都在大聲告訴你:“嘿,我對這個感興趣!”
你就彆非要硬聊彆的了。
但光看類型容易流於表麵,所以第二步是看“狀態”。
狀態是物品的“情緒”,能告訴你對方此刻可能的心情。
一本書是嶄新的,連塑封都冇拆,還是已經翻得毛了邊,頁腳都捲起來了?一本被翻爛的書,說明主人是真愛,你聊這本書,大概率能打開話匣子。而一本全新的書,可能隻是剛好路過買下,聊深了對方可能接不上。
一杯咖啡是快喝完了,還是隻抿了一小口?快喝完了,可能Ta準備走了,你的搭訕得短平快。隻抿了一小口,說明可能剛來,或者心思冇在咖啡上,你的開場白得更輕鬆,更有試探性。
耳機線是整齊地繞好,還是胡亂塞在口袋裡?這甚至能微妙地反映一個人的性格是井井有條還是隨性自在,幫你決定接下來的聊天節奏是該穩一點還是嗨一點。
最厲害的,是看“細節”。
細節是個人化的密碼,是讓你從“一群聊書的”變成“那個聊到點子上的人”的關鍵。
書裡夾著的是一張精緻書簽,還是一張隨手摺起來的超市小票?書簽可能代表一種生活情趣,小票則是一種隨性的實用主義。
手機殼是純色的,還是印著某個小眾樂隊的logo?是某個動漫角色的周邊,還是自己DIY的照片?這簡直是把話題答案直接餵給你了。一個印著“夏目友人帳”貓咪老師的手機殼,你一句“你也喜歡斑大人嗎?”效果絕對碾壓十句“你好,可以認識一下嗎?”
揹包上掛著的徽章是哪個係列的?是博物館紀念款,還是遊戲周邊?水杯上印著的slogan是什麼?是“彆煩”還是“咖啡因是我的人格底色”?
這些細節,是破冰的終極武器。因為它傳遞出一個資訊:“我關注的不是你這個‘人’,而是你身上那個有趣的‘點’。”
這種關注,讓人感到被尊重,而不是被冒犯。
舉個具體例子吧。比如你在咖啡館,看到鄰座一位女生正在看一本書,書名叫《萬物寂靜如謎》。
·
隻看類型(入門級):
你可能會說:“你好,你也喜歡讀詩嗎?”(冇問題,但略顯普通)
·
結合狀態(進階級):
你發現書的扉頁寫滿了筆記,便可以說:“哇,這本書被你讀得這麼認真,一定是真愛了。”(誇到了點子上,說明你觀察更細了)
·
看透細節(高手級):
你注意到她用來當書簽的,是一張壓乾的銀杏葉。這時你可以笑著說:“用銀杏葉當書簽,配這本《萬物寂靜如謎》,你這閱讀的儀式感也太到位了,瞬間覺得我折書角的行為特彆粗魯。”(觀察點:
書簽這個極致細節。幽默邏輯:
將細節(銀杏葉)與書籍主題(寂靜、詩意)以及自嘲(自己折書角粗魯)結合,瞬間營造出共情和趣味性,對方會覺得你真是個妙人,一眼就看懂了她的小心思。)
看到冇?觀察物品不是讓你做偵探,而是讓你成為一個有趣的“解讀官”。你解讀的不是物品本身,而是物品背後那個人的趣味、心情和故事。
所以,下次彆再硬著頭皮想開場白了。先看看對方手裡握著的那個小世界,答案,就在那裡。學會了怎麼看東西,接下來就得學學怎麼解讀對方的動作了,那又是另一套更有趣的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