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事就變強,開局複活長孫皇後 第124章 倒打一耙
對馬島的淪陷很快傳到九州,然後傳到西國,乃至整個倭國。
倭國全國皆驚。
時值幕府將近足利義持本就對大明不報有好感,聽聞此事,立馬遣使直奔石見。
而此時鄭和正與幾名工部官員和水師將領,對著剛剛繪製完成的大森銀山詳細礦脈圖,商議著後續的開采和運輸計劃。
銀礦的驚人儲量讓所有人都處於一種興奮狀態。
就在這時,一名親隨神色緊張地快步走來,在他耳邊低語了幾句,並呈上了一份來自九州探子的密報。
鄭和接過密報,起初還有些不以為意,但當他看清上麵的內容時,臉上的輕鬆瞬間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極度的震驚和難以置信!
「什麼?!大明軍隊攻占了對馬島?!雞犬不留?!」他失聲低呼,聲音都變了調。
這訊息太過駭人聽聞!對馬島是倭國領土,雖然靠近朝鮮,但大明從未對外宣稱過要對倭國動武啊!
陛下就算要動手,怎麼可能不通知自己這支就在倭國眼前的艦隊?而且手段如此酷烈,直接就是滅島式的攻擊?
他立刻意識到事態嚴重,馬上下令:「快!召集所有隨行高階軍官和文官,立刻到旗艦議事!」
很快,寶船艦隊的主要將領、副使、以及負責勘礦的工部官員齊聚旗艦議事廳。當鄭和沉著臉將密報內容公佈後,整個議事廳瞬間炸開了鍋!
「這這怎麼可能?!」
「朝廷對我們隱瞞了出兵計劃?」
「不對啊!若是朝廷大軍行動,糧草後勤調動必然浩大,我們不可能一點風聲都收不到!」
「難道是朝鮮那邊的大軍擅自越界進攻?」
「可這『雞犬不留』也太過,這不像王師的作風啊!」
眾人議論紛紛,臉上都寫滿了震驚、疑惑和一絲不安。
他們這支艦隊奉旨來倭國「宣慰」和勘礦,雖然態度強硬,控製了銀礦區,但總體上還是保持著外交層麵的克製。
現在突然傳來大明軍隊襲擊並屠戮倭國島嶼的訊息,這完全打亂了他們的步驟,也讓他們的處境變得極其尷尬和危險!
鄭和眉頭緊鎖,大腦飛速運轉。
他敏銳地感覺到,這支出現在對馬島的「明軍」極其可疑!
行動風格、出手時機都透著詭異。但他手裡沒有任何證據。
就在眾人爭論不休、猜測紛紛之際,艙外傳來通報:「報——!提督大人!倭國幕府使者,以及附近幾位守護大名的使者,一同乘船前來,要求麵見提督大人!看其神色,極為憤怒!」
來了!興師問罪的來了!
議事廳內瞬間安靜下來,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鄭和身上。
鄭和深吸一口氣,知道躲是躲不過去了。他迅速權衡利弊:
如今對馬島被「明軍」攻擊是事實,無論那支軍隊是真是假,倭人都會把這筆賬算在大明頭上。
石見銀礦和佐渡金礦絕不能放棄,這是陛下誌在必得之物。
朝鮮發生的事情他雖然細節不詳,但也有所耳聞,看來倭國確實脫不了乾係。
此刻示弱解釋,反而顯得心虛,可能讓倭人得寸進尺,甚至威脅到艦隊安全。
既然如此……
鄭和眼中閃過一絲決斷,他猛地一拍桌子,朗聲道:「諸位!倭人包藏禍心,勾結逆匪,侵我藩屬,其罪已彰!如今又派使者前來,無非是惡人先告狀,試圖狡辯!」
他掃視眾人,語氣變得無比強硬:「我等乃天朝使者,代表陛下顏麵,豈容倭奴質問?!傳令!讓倭國使者上船!本督倒要看看,他們有何說辭!」
很快,幾名身著倭國官服、麵色陰沉中帶著憤怒的使者被引進了議事廳。
為首的幕府使者剛一行禮,便迫不及待地用生硬的漢語質問道:「上國提督大人!我國對馬島突遭不明軍隊襲擊,手段殘忍,令人發指!有倖存者稱,襲擊者打著明國旗幟!」
「請問提督大人,此事是否與天朝有關?天朝此舉,意欲何為?!莫非真要與我倭國開戰不成?!」
若是平時,鄭和或許還會虛與委蛇一番。
但此刻,他心中有底,有懷疑,更有來自朝鮮事件的怒氣,當即臉色一沉,毫不客氣地反駁道:「使者此言差矣!本督正要問你倭國!」
他聲音洪亮,氣勢逼人:「你倭國勾結大明逆匪建文,侵擾朝鮮,殺戮無數,更是在大明沿海為非作歹多日!此事,你倭國還未做解釋?!」
「我大明皇帝陛下寬仁,念爾等或不知情,特派本督前來查問,爾等非但不思悔改,配合調查,反而在此質問天朝?!」
「對馬島之事,本督尚未查明!但即便真有其事,想必也是你倭國倒行逆施,激怒天朝將士所致!爾等不去反省自身罪責,反而來此咆哮公堂,真是豈有此理!」
鄭和一頓義正辭嚴的反問和斥責,直接把倭國使者給罵懵了!
他們沒想到鄭和不僅不解釋,反而態度如此強硬,直接把朝鮮的屎盆子扣了回來!
「你你朝鮮之事,與我倭國何乾?建文之事,更是無稽之談!況且大明沿海之事,我國上任將軍已做賠償道歉!」使者氣得臉色通紅,結結巴巴地反駁。
「無稽之談?」鄭和冷笑一聲,「若無勾結,侵占朝鮮的難道是蒙古人嗎?若無勾結,石見銀礦之事,為何隱瞞不報,待我天朝發現才狡辯?爾等倭人,背信棄義,蛇鼠兩端,真當我大明可欺嗎?!」
「今日爾等來得正好!本督正式告知爾等:石見銀礦,乃天賜大明之物,由我天朝接管開采!至於對馬島之事,及朝鮮之事,爾等需立刻給出令大明滿意的交代!否則」鄭和目光冰冷,威脅之意不言而喻,「休怪本督麾下戰艦火炮無情!」
說完,他根本不給倭國使者再辯解的機會,直接一揮手:「送客!」
倭國使者被鄭和這番強硬的「倒打一耙」氣得渾身發抖,卻又被明軍士兵「請」出了議事廳。
看著使者狼狽離去的身影,議事廳內的明朝官員們麵麵相覷,既感到解氣,又覺得有些過於刺激了。
鄭和深吸一口氣,對眾人道:「事已至此,再無轉圜餘地。立刻加強戒備,所有戰艦進入臨戰狀態!同時,八百裡加急,將此處情況奏報陛下!倭國之事恐怕真的要變得有意思了。」
他知道,自己這把火,算是徹底燒起來了。接下來,就看南京那邊的陛下,如何決斷了。
而對馬島那支神秘的「明軍」,到底是誰?鄭和心中的疑團越來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