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搞事就變強,開局複活長孫皇後 > 第43章 天意昭昭,佑我大漢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搞事就變強,開局複活長孫皇後 第43章 天意昭昭,佑我大漢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她愣了片刻,隨即竟是毫不猶豫地起身,對著何健旺便要行大禮:

「仙師在上,請受衛子夫一拜!仙師救活青弟,保全太子,此恩此德,於我衛氏、於大漢江山,恩同再造!」

何健旺同樣不願真受這位賢後的大禮,連忙上前一步,虛扶一下,一股柔和的力量托住了衛子夫,讓她無法拜下去。

「皇後切莫如此!」何健旺笑道,「我出手,一是看不慣奸佞當道,忠良蒙冤;二也是與衛將軍、與太子有緣。殿下若行此大禮,反倒是折煞我了。」

他將衛子夫扶起,目光卻順勢落在了一旁同樣恭敬站立的太子劉據身上。

他仔細打量著這位在曆史上以仁厚聞名卻最終悲劇收場的太子,隻見對方麵容敦厚,眼神清澈中帶著經曆大變後的堅毅,雖略顯文弱,但氣度沉靜,確有一國儲君之風範。

何健旺忍不住點了點頭,眼中流露出認可之色,對衛子夫和衛青說道:「太子殿下仁孝寬厚,臨危不亂,有此儲君,實乃大漢之福。日後若能登臨大寶,必是一位仁德之君。」

這話一出,劉據頓時麵露感激和一絲羞澀,連忙拱手:「仙師謬讚,據愧不敢當。」

衛子夫和衛青聞言,則是相視一眼,眼中都充滿了欣慰與激動。

能得到一位「在世仙人」如此肯定的評價,對劉據的聲望無疑是巨大的加持!

可何健旺卻神色一正,目光掃過三人,語氣變得沉穩:

「皇後,太子,衛將軍,此刻絕非感慨之時。當務之急,須立刻將大義名分牢牢握在手中!」

他看向衛子夫,繼續道:「需皇後殿下即刻以中宮之名,擬寫懿旨!旨中需明確幾點:

其一,江充勾結黨羽,構陷儲君,施行巫蠱,詛咒君父,證據確鑿,實乃禍國钜奸,十惡不赦之亂黨!

其二,太子劉據為保社稷、清君側,不得已起兵擒拿國賊,乃忠孝兩全之舉,有功於國!其三」

何健旺目光掃過衛青,聲音提高了幾分:

「其三,上天感念太子冤屈、大漢危難,特顯聖跡,令忠魂衛青歸來,助太子平定禍亂!此乃天意昭昭,佑我大漢!」

這番話條理分明,瞬間將今晚所有驚世駭俗的事件串聯起來,並賦予了最合理、最不容反駁的解釋——天意!

衛子夫聽得眼中異彩連連,她本就是極其聰慧且有決斷的女子,立刻明白了何健旺的深意。

這是要將「太子可能被誤解為造反」的行為,徹底扭轉為「奉天承命、肅清奸佞」的正義之舉!

「仙師所言極是!」衛子夫重重點頭,鳳目中閃爍著決斷的光芒,「本宮這就親手擬旨!江充之罪,罄竹難書!據兒與青弟乃是挽狂瀾於既倒!」

她立刻走到書案前,鋪開絹帛,親自磨墨,略一思忖,便奮筆疾書。

皇後的文采與氣勢在這一刻展現得淋漓儘致,一道言辭犀利、有理有據、又充滿皇家威嚴的懿旨迅速成型。

旨意中完全採納了何健旺的建議,將江充定為罪魁禍首,將太子的行動定義為被迫自衛和忠君愛國,並將衛青的歸來歸功於上天顯靈。

寫罷,衛子夫取出皇後璽印,鄭重地蓋了上去。

「明日一早,」衛子夫拿起墨跡未乾的懿旨,語氣堅定,「本宮便親自臨朝,於前殿召集群臣,當眾宣讀此旨!要讓所有文武百官都看清楚,誰纔是亂臣賊子,誰纔是社稷功臣,又是誰,得了上天庇佑!」

何健旺滿意地點點頭:「殿下聖明!如此,大義名分便在我手。屆時,不僅長安城內的官員百姓會信服,訊息傳至甘泉宮,陛下即便聽到些不同的讒言,也必會心生疑慮,不敢輕易否定這『天意』和皇後懿旨。」

他看向衛青和劉據:「而我們,則要趁此機會,牢牢控製住長安城防、武庫以及各處要害衙門。清洗江充餘黨,安插可靠之人。隻要長安穩固,手握大義和強兵,即便陛下那邊一時有什麼想法,我們也能進退有據,不至於陷入被動。」

衛青抱拳,聲音鏗鏘:「仙師思慮周詳!青與任安將軍必在明日之前,將長安徹底掌控於手中!」

劉據也深吸一口氣,感覺前所未有的底氣十足:「有母後懿旨,有舅舅和北軍將士,還有仙師相助,孤我定不負所托!」

計劃已定,殿內四人目光交彙,隨即各自準備而去。

次日清晨,長安城的氣氛與往日截然不同。

空氣中彌漫著一種緊張、興奮又帶著幾分惶恐不安的氣息。

街巷間,北軍士卒巡邏的密度遠超平日,但秩序井然,並未擾民。

昨夜那場短暫而激烈的風暴痕跡已被大致清理,但那種改天換地的震撼感,卻深深烙印在每一個長安居民的心中。

未央宮前殿,鐘鼓齊鳴,百官依序魚貫而入。

每個人的臉上都帶著凝重和探究的神色。他們中大多數人都隱約知曉昨夜發生了驚天動地的大事。

北軍異動、太子出宮、江充府邸被圍、甚至有「衛青歸來」的駭人傳聞在私下飛速流傳。

但具體細節如何,結局怎樣,無人敢確定。

當文武百官按班次站定後,卻見禦階之上,並非皇帝常坐的龍椅空懸,而是設了一座鳳座。

皇後衛子夫,身著朝服,麵容肅穆而威儀,端坐於其上。

太子劉據則身著儲君冠服,立於鳳座之側,神情沉穩。

而,在太子身旁,赫然站立著一位他們絕不敢相信自己眼睛的身影——大將軍衛青!讓所有朝臣倒吸一口涼氣。

他並未著朝服,而是一身未卸的玄甲,腰佩青銅劍,身姿挺拔如鬆,目光此刻正在掃視著殿內群臣。那麵容,那氣勢,不是衛青又是誰?!

「嘶——!」

「真的是衛大將軍!」

「天啊!這這怎麼可能?!」

殿內頓時響起一片壓抑不住的驚呼和抽氣聲,許多老臣激動得渾身發抖,幾乎要老淚縱橫,而更多官員則是滿臉的不可思議和駭然。

就在這片騷動中,皇後衛子夫緩緩起身,手中捧著一卷明黃色的絹帛。她目光掃過全場,原本有些喧嘩的大殿瞬間安靜下來,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她身上。

「眾卿,」衛子夫的聲音清晰而有力,回蕩在寂靜的大殿中,「昨夜,長安城內發生了一件駭人聽聞、人神共憤之大案!亦有感天動地、上天垂憐之聖跡!」

她展開絹帛,開始朗聲宣讀昨夜擬好的懿旨。

旨意中,曆數江充及其黨羽勾結巫祝、構陷儲君、詛咒君父、禍亂朝綱的累累罪行,言辭犀利,證據確鑿,聽得台下百官義憤填膺,紛紛對江充黨羽怒目而視。

接著,旨意闡明太子劉據在被奸臣逼至絕境、君父受矇蔽的危急關頭,為保全宗廟社稷、清除君側奸佞,不得已起兵自救,乃是忠孝兩全、勇毅果敢之舉!

最後,旨意的聲音陡然拔高,充滿了莊嚴與神聖:「然,太子之冤屈,上天可鑒!社稷之危難,鬼神共憤!故蒼天顯聖,垂憐大漢,特令忠魂歸來——」

衛子夫的目光投向身旁的衛青,所有朝臣的目光也隨之聚焦過去。

「令已故大將軍、長平侯衛青,暫返人間,助太子誅滅國賊,廓清朝宇!此非人力所能及,實乃天意昭昭,佑我劉漢江山!」

旨意宣讀完畢,整個大殿鴉雀無聲,落針可聞。

所有人都被這旨意中蘊含的資訊震撼得無以複加。

江充的罪行令人發指,太子的果決令人驚歎,而最後「衛青歸來」的解釋,更是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極限!

然而,看著那活生生站在殿上、威嚴無比的衛青,再回想昨夜北軍的異常調動和江充黨羽的覆滅除了「天意」,還能有什麼更合理的解釋嗎?

人死,豈能複生?

若非受命於天,何以至此?!

短暫的死寂之後,禦史大夫暴勝之率先出班,高聲叩拜:「皇後殿下聖明!天意昭昭,佑我大漢!太子殿下臨危決斷,肅清奸佞,實乃社稷之福!臣等謹遵懿旨!」

有了人帶頭,其餘文武百官如夢初醒,紛紛跪倒在地,山呼海嘯般的聲音響徹大殿:

「皇後殿下聖明!」

「天佑大漢!」

「太子殿下千歲!」

「謹遵懿旨!」

這一刻,再無人敢對昨晚太子的行動有絲毫質疑,更無人敢對衛青的「複活」提出異議。

皇後的懿旨和活生生的衛青,共同構成了一個無法撼動的「大義」名分,將所有的潛在質疑和反對聲音都徹底壓了下去。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