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搞事就變強,開局複活長孫皇後 > 第53章 平康坊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搞事就變強,開局複活長孫皇後 第53章 平康坊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沒多久,兩人就來到了平康坊附近的崇仁坊。

仙師,您走路得再垮些。李泰一本正經地指導何健旺走路。

他做了個揣袖子的動作,活脫脫個市井老油條。

何健旺看得目瞪口呆:你小子平時沒少偷溜出來吧?

李泰不好意思地撓撓頭:實不相瞞,一些公務需要實地考察

公務?何健旺斜眼看他,去平康坊考察?

真的!李泰急得直跺腳,平康坊不僅是那個地方,還是長安最大的書畫交易市場。我在那兒認識了好幾個西域來的畫師,他們教我

話沒說完,街角突然轉出某個朝廷大員的馬車。

李泰反應極快,一把拽著何健旺躲到路邊胡餅攤後,動作熟練得令人心疼。

魏王殿下,何健旺幽幽道,考察工作很到位啊。

李泰訕笑著遞過兩個銅板,買了兩張熱乎乎的胡餅,塞給何健旺一張:仙師嘗嘗,這家用的是隴西來的胡麻,特彆香。

咬了口胡餅,何健旺不得不承認這小胖子確實會吃,否則這一身肉從哪裡來的?

這餅麵皮酥脆,內裡綿軟,胡麻香氣在舌尖炸開,比他之前在宮裡吃的精緻點心更勝一籌。(主角漸漸吃慣了唐朝食物了)

其實李泰突然壓低聲音,我出來不隻是為了玩。父皇常說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可坐在宮裡,哪知道百姓是喜是憂?

他指著遠處幾個正在修水渠的民夫:比如他們,從去年開始就抱怨官府發的工錢不足。我查了查,竟然是戶部有人剋扣

何健旺驚訝地看著這個滿臉稚氣的小胖子,難怪太宗皇帝這麼寵愛他,確實有一定真才實學的。

說著說著,兩人轉過崇仁坊,就聽見人聲漸漸鼎沸。前方街口立著座彩樓,簷角掛著紅燈籠,隱約有絲竹聲飄來。

李泰突然緊張地拽住何健旺袖子:仙師,那就是平康坊了。咱們先說好,待會一切聽我的,可不能亂來

「行,都聽你的,帶路吧!」何健旺笑著答應,然後跟著李泰來到平康坊南曲的彩樓前。

隻見他剛露了個臉,二樓雕花窗就一聲推開,探出個滿頭珠翠的腦袋。

哎喲喂!這不是李小郎君嘛!那婦人聲音尖細得能戳破耳膜,今兒個什麼風把您吹來啦?

何健旺驚詫地看向身旁的小胖子,後者已經挺起圓滾滾的肚子,擺出副老成持重的模樣:孫媽媽,近日可有新譜的曲子?

有有有!被稱作孫媽媽的老鴇提著裙子噔噔噔跑下樓,臉上褶子笑成了一朵菊花,白小娘子新得了首《春鶯囀》,就等著您來品評呢!

何健旺被這陣仗驚得後退半步,低聲道:你小子到底來了多少回?

李泰耳根通紅,強裝鎮定:都說了是來考察民間藝術的

話沒說完,坊內突然湧出五六個妙齡女子,個個綾羅綢緞,香風撲麵。

為首的紅衣女子一把挽住李泰胳膊:李小郎君可算來了!

另一個翠衫姑娘也不甘示弱,揪住李泰另一邊袖子:郎君答應聽奴家彈新曲的,可不能食言!

小胖子被拉得左搖右晃,活像個掉進狼窩的小羊羔。

何健旺驚的嘴都張的老大,這場景可比電視劇有意思多了。

孫媽媽眼尖,立刻注意到何健旺:這位郎君麵生得很,可是李小郎君的朋友?

咳咳,李泰好不容易從脂粉堆裡掙出腦袋,這位是何何郎君,從嶺南來的大商賈,你們可要好好招待。

一聽大商賈三字,姑娘們眼睛更亮了。

何健旺還沒反應過來,手裡就被塞了盞溫熱的酒,左右胳膊各掛上個軟玉溫香的身子。

何公子嘗嘗這酒~

公子聽口音不像嶺南人呀~

李泰在旁邊擠眉弄眼,用口型無聲地說:看吧,就說隻是聽曲的。

跟著姑娘們穿過掛滿紅燈籠的迴廊,何健旺才發現這平康坊與想象中截然不同。

沒有露骨的調笑,反倒處處透著雅緻。

假山流水間設著琴台,迴廊轉角擺著棋枰,就連空氣中浮動的都是檀香混著墨香的味道。

最終,兩人選了個靠窗的位置,這兒比較安靜,對樓內的情況一目瞭然,又不會被外麵的喧嘩打擾。

接著李泰掏出銀錢,示意今兒個有客人,要清靜些,下次再跟姑娘們交流。

姑娘們雖然有些不情願,卻還是領了賞錢紛紛離去。

等姑娘們離開,李泰湊過來小聲講解,這兒分南曲北曲,南曲多是詩書傳家的姑娘們唱,北曲則由

正說著,前方月洞門內傳來錚錚琵琶聲。

李泰眼睛一亮:是白小娘子的輪指!

廳內設著十數張矮幾,已有不少文人打扮的賓客跪坐聆聽。

中央琴台上,著月白襦裙的少女低眉信手,指尖在四弦上翻飛。

何健旺這個現代人雖不懂樂理,也能聽出那旋律時而如珠落玉盤,時而似雨打芭蕉,確實有些意思。

這是《霓裳》第一疊,李泰陶醉地眯起眼,去年上元節,白小娘子在花萼樓當著滿城士子的麵彈過

曲至半酣,忽聽的一聲脆響。

何健旺轉頭看去,後排兩個錦袍男子正怒目相視,地上碎了個酒盞。

王兄何必動怒?年輕些的男子冷笑,不過是一些典故罷了,也要爭搶?

李十九!年長者拍案而起,你方纔分明暗諷我詩作俚俗!

滿座賓客見怪不怪,反倒有幾人露出看好戲的表情。

白小娘子琴音未斷,隻是微不可察地搖了搖頭。

要打出去打,前排搖扇子的華服公子懶洋洋道,彆耽誤我們聽曲。

誰知那二人非但沒動手,反而同時整了整衣冠。

年長者突然轉身對琴台一揖:白姑娘,王某偶得佳句,不知可否借琵琶一用?

白小娘子微微一笑,抱著琵琶起身讓位。

隻見那王姓文人坐下後深吸一口氣,五指猛地劃過琴絃。

開始彈奏起來,雖然指法生疏,但勝在氣勢磅礴。等完結時,還挑釁地瞪了對麵一眼。

李泰捂著嘴偷笑:這是太原王氏的公子,跟隴西李氏那位鬥了三個月了,就為爭白小娘子一盞茶。

何健旺正看得有趣,忽見那李姓青年冷笑一聲,從袖中掏出支玉簫:王兄既然獻醜,李某也隻好現眼了。

清越的簫聲驟然加入琵琶,竟是分毫不差地和上了節奏。兩人一個彈一個吹,眼神廝殺得火花四濺,樂曲卻被演繹得意外和諧。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