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事就變強,開局複活長孫皇後 第6章 穿越誰還不是個文抄公
好詩!郎君大才啊!他熱情地拉住何健旺的手,快快請進!今日恰逢詩會,郎君此詩必能拔得頭籌!
何健旺心中暗喜,表麵卻故作矜持:不敢當,不過是即景偶得罷了。
他被前呼後擁地請進文淵閣,一路上不斷有人打聽這位新晉才子的來曆。
何健旺按照事先想好的說辭,自稱隴西人士,家道中落,赴京謀生。眾人見他談吐不凡,更加敬重。
文淵閣內陳設典雅,數十張矮幾排列整齊,已經坐了不少文人。
正中央的主位上,一位須發皆白的老者正在品茶,想必是今日詩會的評判。
何健旺被引薦給眾人,當再次吟誦《山居秋暝》時,滿座嘩然。那白發老者甚至激動得胡須直抖,連聲稱讚清麗脫俗,當世罕見。
此詩可有意境畫?老夫願出二十貫求購!一個富商模樣的人高聲喊道。
我出三十貫!外加兩匹蜀錦!
競價聲此起彼伏,何健旺目瞪口呆。他知道唐詩值錢,但沒想到這麼值錢!一鬥米才文錢,三十貫足夠普通人家生活好幾年了!
最終,那位白發評判以五十貫的高價買下了《山居秋暝》的首唱權——也就是在正式場合第一個朗誦此詩的榮譽。何健旺還額外收到了不少文人雅士的名刺邀約,一時間成了文淵閣的紅人。
捧著沉甸甸的錢袋走出文淵閣時,何健旺的腿還有些發軟。這麼容易就搞到了第一桶金,比他預想的順利多了。
接下來,該打聽昭陵的事了
他回頭看了眼文淵閣的匾額,心中突然湧起一絲愧疚。
王維老兄,對不住了,等我有錢了,一定給你立個長生牌位!雖然他後麵根本就忘腦背去了
何健旺攥著沉甸甸的錢袋,拐進一條無人的小巷。五十貫銅錢的分量著實不輕,他提著袋子走起路來叮當作響,活像個移動的靶子。他左右張望確認無人,小心翼翼地摘下青銅戒指。
能不能把這些錢收進去?他試探性地對著戒指低語。
戒指微微發熱,一道青光閃過,手中的錢袋憑空消失。
何健旺瞪大眼睛,連忙感應戒指內部——一個巨大的灰濛濛空間浮現在意識中,錢袋正靜靜地懸浮其中。
臥槽!儲物戒指!他激動得差點跳起來,連忙捂住自己的嘴。
這可是修仙小說裡的標配神器啊!那個不靠譜的玄天真人總算靠譜了一次。
他又嘗試取出部分銅錢,念頭一動,幾枚銅錢就出現在掌心。
反複存取幾次後,何健旺基本掌握了訣竅:隻需集中精神想象物品進出,戒指就會響應。空間裡時間似乎是靜止的,他放進去的熱胡餅拿出來時還冒著熱氣。
發財了發財了何健旺哼著「坤你太美的小曲走出巷子,腰桿挺得筆直。
有了這個移動保險箱,再也不用擔心錢財安全問題了。
他在西市轉了一圈,先買了足夠三天吃的胡餅、肉脯和水果,又添置了水囊、火石、鬥笠等行裝,統統收進戒指空間。經過一家成衣鋪時,還順手買了套粗布短打,方便長途行走。(下意識的,這家夥忘了自己能變衣服了。)
最後,何健旺特意挑了一套新茶具還有翻出自己那半包紅雙喜,回到破廟找老道士。
道長!看我給您帶什麼來了!他興衝衝地跨進廟門,卻發現老道士正在收拾行囊。
老道士抬頭看了眼他手中的禮物,眉頭微皺:郎君一日暴富?
呃詩作賣了些錢。何健旺將禮物放在神龕前,多謝道長昨日一飯之恩。
老道士搖搖頭:舉手之勞,何足掛齒。他繼續捆紮包袱,動作利落得不似老人。
道長要離開長安?
雲遊之人,本無定所。老道士係好最後一個結,突然直視何健旺的眼睛,郎君可是要去九嵕山?
何健旺心頭一跳:您您怎麼知道?
昨日夜間聽你說起夢話裡,屢次提起昭陵。老道士歎了口氣,貧道不知郎君有何打算,但昭陵乃皇家禁地,擅入者死。
何健旺乾笑兩聲:晚生隻是慕名想去看看
老道士不再多言,接過紅雙喜嗅了嗅,臉上終於露出一絲笑意:好東西啊。
他說著從懷中掏出一張泛黃的皮紙,此乃我自己繪的長安附近簡易地形圖,昭陵就在醴泉東北二十裡的九嵕山上。郎君若執意要去,或可一用。
何健旺如獲至寶,連忙道謝。老道士擺擺手,背起行囊往外走。到門口時,他突然回頭:郎君命格奇特,非此世人。無論所謀何事,望量力而行。
看著老道士蹣跚遠去的背影,何健旺怔在原地。這老道莫非看出什麼了?
他搖搖頭,展開地圖研究起來。從長安到昭陵大約六十裡路,按現代計量就是三十公裡左右。徒步的話,快則一天,慢則兩天。
問題是——他不會騎馬。唐代可沒有計程車,雇馬車又太招搖,而且怎麼跟車夫解釋要去皇陵附近?
思來想去,何健旺決定最穩妥的方式還是步行。反正有仙戒儲存物資,路上不愁吃喝;仙力加持下,體力應該也不是問題。
說乾就乾。
次日一早,何健旺換上剛買的粗布衣裳,戴上鬥笠,扮作尋常百姓模樣。
出城前,他又買了些炊餅、醃菜和肉乾,甚至準備了簡易帳篷和毛毯——誰知道路上會不會遇到風雨。
來到長安城北的官道上,行人絡繹不絕。何健旺跟著一隊商旅出了城門,很快就來到郊外。
時值秋收,田野裡農人正彎腰收割粟米,孩童在田埂上追逐嬉戲,好一幅田園風光。
但走近看,何健旺才發現這些農民大多麵黃肌瘦,身上的衣服補丁摞補丁。一個老農彎腰撿起掉落的穀穗時,他看到了那雙布滿老繭和裂口的手。
老丈,今年收成如何?何健旺忍不住問道。
老農警惕地打量他一番,見不像官差,才低聲道:托聖人的福,勉強夠繳租子,再摻些野菜,能熬到明年開春。
何健旺從裡摸出幾塊胡餅塞給老農,對方千恩萬謝,差點跪下磕頭。
走遠後,他心情複雜地望著這片土地——這就是史書盛讚的貞觀之治?百姓也不過勉強溫飽而已。
他不由的想起現代,心中感歎多虧了那位偉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