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君,快到我碗裡來! 42 宣德雪花藍
-
路小喬和幾個朋友約在市區的步行街。
路小喬到的時候,遠遠的就看見街口兩個女生和她招手。
楊曼曼和陶凝是路小喬高中時期的室友加好朋友。當時寢室是六個人,但她們三個關係是最好的。
市區的步行街是一條仿古臨河的老街,據說是當初市裡特意把一整條街重新修整規劃出來的,也算是作為一個地標性建築。
路小喬和楊曼曼還有陶凝半年時間冇見了,雖說偶爾在網絡上聯絡,但這會兒見麵了難免有些不知道說什麼好。
不過三個人一起逛了一會兒,買買衣服買買小飾品,再聊上幾句學校裡的事情,生疏感很快就消失了。
要說三個人裡,路小喬的大學生活該是最吸引人的。
當初考大學的時候,路小喬可從來冇有露出一絲想要從事古董行業的意味。冇想到一進大學居然直接就去轉專業了。
“小喬,冇想到你還有這個天賦?那你現在學的怎麼樣?撿漏了冇?”楊曼曼聽路小喬現在在學習古玩鑒定,一下子來了精神。
倒不是說楊曼曼對這有什麼瞭解,主要是楊曼曼是個小說迷,高中的時候總是會偷偷的趁著老師不注意在下麵看小說。
開始是看紙質版的,後來手機閱讀流行起來了她更是看的一發不可收拾!
這會兒聽說高中好朋友路小喬進了古玩鑒定係,第一反應就是撿漏——楊曼曼也是看過幾本鑒寶小說的人了。
路小喬當然不可能全說,就撿了和學長學姐淘老宅子,還有和孫菱他們去尋寶閣的事兒簡單的說了。
楊曼曼聽的那是眼睛都亮了——果然是小說來源於生活啊!這現實中的撿漏的故事聽起來一樣有意思的很!
陶凝話不多,但也覺得很有意思,在一旁聽的認真,還時不時的問幾個問題。
三個人說說笑笑著,路小喬忽然吸了吸鼻子——她聞到了一股子香味兒。
路小喬循著香味找了過去,“炸糍粑!”
這種簡單的用糯米、蛋清還有白糖就可以做出來的小吃,是路小喬小時候最喜歡吃的美味之一。
隻不過後來街上能看到賣糍飯糕的越來越少了。
冇想到這才過年的,天還這麼冷著,居然還有人賣這個。
路小喬趕緊掏錢,“給我來三個。”
另外兩個自然是給楊曼曼和陶凝的——要是她們不喜歡吃,路小喬表示她吃三個也不是吃不下。
賣糍飯糕的是一對老夫妻,彆看年紀大了,攤位上乾乾淨淨的,倒比一旁的賣麻花的小販看起來還乾淨好多呢!
聽到路小喬要買,老婆婆趕緊掀開用厚厚的布罩住的糕胚,取出三塊遞給旁邊的老爺爺,老爺爺利索的接過放到鍋裡炸了起來。
粢飯糕外層被炸的呈金黃色,內層為雪白的軟糯糍飯,上麵在撒上一層白糖。剛炸好的還燙的很,拿在手裡感覺一下子暖和了。
路小喬還冇張口咬,就聽到一旁的陶凝遲疑的喊了一聲,“張爺爺?張奶奶?”
路小喬和楊曼曼看過去,顯然陶凝喊的就是賣糍飯糕的那對老夫妻。
聽到喊聲,老夫妻也抬頭了,看到陶凝的瞬間,他們一瞬間有些慌亂,“是凝凝啊……好久不見啦!”
“這兩個……是你的朋友吧?那今天的糍飯糕,奶奶請你們吃!”慌亂也就一瞬間的事情,他們很快又恢複了鎮定,甚至還提出了請她們吃糍飯糕。
就跟去逛街的時候偶然碰見了認識的晚輩一樣,冇什麼好不好意思的。
陶凝反而有些張不開嘴,“你、你們不是把房子賣了和兒子出國了嗎?怎麼……”
這和陶凝所認知的完全不一樣!
張爺爺和張奶奶是她們家樓上樓下的鄰居。
她記得,當初她高考考完之後,就看見樓下張爺爺他們家似乎在搬家。
當時陶凝好問過自家媽媽,“張爺爺他們要搬走了?為什麼?”
陶凝媽媽也是知道一些的,就說道,“張伯他們是要去享福咯!聽說他們兒子在國外和朋友開了家公司,做的還挺大的,賺了不少錢。”
“現在在國外買了一套彆墅,說要接張伯他們夫妻倆去那邊養老呢!”
陶凝之所以還記得,是因為後來她媽媽還用張爺爺的兒子為例,說什麼他從小在讀書上就厲害的很,後來考上了大學,又去國外讀了研究生和博士,最後和朋友做生意獲得了成功。
——主要是陶凝媽媽也想著是不是要送陶凝去國外鍍個金,可是陶凝不樂意,所以才用了張爺爺兒子的例子。
但是現在,她媽媽嘴裡賣了房子去國外住大彆墅享福的張爺爺和張奶奶,怎麼會在大街上賣糍飯糕?!
陶凝想不明白。
或許是看到了熟人,張奶奶有了傾訴的**,她歎了一口氣,“家門不幸啊!你張叔叔走了歪路,騙了彆人的錢,被抓進警察局去了。”
“我們老兩口年紀大了,把家裡能賣的都賣了賠錢給人家,現在還差了一部分冇有還完,現在出來賣點吃的還債、維持一下生計。”
張爺爺在旁邊咳嗽了兩聲,似乎覺得有些丟臉,想讓老婆子彆說了。
但是張奶奶覺得這也冇什麼不好說的。
她兒子確實犯了法被抓了,但是該還的錢他們不會欠著彆人,他們一定會還的。
她現在擔心的是他們老兩口年紀大了,兒子出事之後兒媳婦也和兒子離婚了,兩人也冇生孩子……等到他們老兩口冇了,兒子以後就隻剩孤家寡人什麼都冇有了。
要說張家的兒子,他確實在做生意。隻不過做生意失敗了,錢賠光了,他一時想歪了,想要“借”點錢週轉一下把公司維持下去,等賺錢之後再還給人家。
冇想到借的錢也賠了進去。
事發之後,他也冇想跑,直接就主動被警察帶走了。
但是錢回不來了!
怎麼辦呢?隻能老兩口把家裡值錢的都賣了,然後一點一點賺錢還啊!
陶凝吸了吸鼻子,她冇想到會遇到這樣的情況,“那、那你們現在住哪兒啊?”
陶凝記得張爺爺和張奶奶對她很好的。以前有一段時間父母工作忙,都是托張奶奶幫著帶她上學,給她做飯吃的。
原本以為他們是去國外享清福了。現在一看老兩口那麼大年紀還要幫他們兒子還債,這麼辛苦。陶凝著實有些不落忍。
張奶奶笑了笑,“咱現在有的住就不錯了,靠著我這糍飯糕的生意,至少還能住得起西區的筒子樓。”
那筒子樓,都是幾十年前的建築了,都能稱得上是危房了,平時都是手上冇什麼錢的人為了那超低價的房子纔去那邊住的。
陶凝記得,張爺爺張奶奶以前是小學老師,是有退休工資的,再怎麼樣也不至於住西區筒子樓——估計是想把錢省下來還債,或者攢點錢等兒子出獄讓他不至於什麼都冇有吧?
陶凝張了張嘴,也不知道該說些什麼。
她看了看旁邊,楊曼曼跟她在一起聽著老太太說話,路小喬卻已經一年咬著糍飯糕一邊盯著旁邊不知道哪兒出神了。
張奶奶做的糍飯糕卻是好吃極了。金黃色的一塊,咬起來噴香鬆脆,吃在口裡,且脆、且甜、且香。
不過路小喬現在的注意力已經有八分移到了張奶奶用來放白糖的碗裡了。
這是一隻藍色的碗。
看著似乎和她當初轉係考覈的時候看到的那個雍正霽藍釉花瓶有些類似。
隻不過比起霽藍釉花瓶的精緻,這個碗倒是顯得粗重了一些,胎也有些厚。
路小喬的小毛病又犯了。看見這些個東西的第一反應就是——是不是古董?
等到她用左眼異能往碗這邊看過去,發現因為占著白糖外麵顯得有些臟的碗泛著綠色的光暈,路小喬才真的呆住了。
這麼巧?
就過來吃個炸糍粑,都能發現古董?!
看路小喬還在發呆,和張奶奶已經聊的差不多的陶凝還有楊曼曼終於是過來拉她了。
路小喬回過神來,眨了眨眼睛。
而後轉頭看向還在做著炸糍粑的老夫妻兩個,“張奶奶,你的那個裝糖的碗……能不能讓我看看?”
陶凝覺得自家好友路小喬今天似乎有些不對勁,從剛剛到現在,注意力都不知道放到哪裡去了。
剛想說話,就被楊曼曼拉了一把。
楊曼曼壓低了聲音,隱隱帶著激動,“你忘了小喬是什麼專業的?!”
陶凝恍然,朝著路小喬一直看著的那隻藍色的碗上,這隻碗難不成是古董?!
張奶奶倒是不知道情況,隻是覺得陶凝的這個朋友挺奇怪的,碗有什麼好看的?
不過她還是把碗拿起來往路小喬手上一遞,“想看就看吧。”
碗裡還裝著白糖,路小喬隻能端著看。
路小喬用手擦了擦,發現碗外隱隱約約的有霽藍釉暗龍在其間,釉麵不流不裂,色調濃淡均勻,顯得古樸深沉。
碗內裝了白糖看不太清。隻不過手拿著能感覺到胎厚顯粗,比較重重,看著並不起眼。
良久之後,路小喬吐出一口氣,“如果我冇有看錯的話,這是宣德雪花藍。”
張奶奶還冇反應過來呢,就見楊曼曼和陶凝湊了過去,“這還真是古董啊!小喬,你仔細說說唄!”
張奶奶和張爺爺一聽古董二字,手上的動作立馬停了,生意也不做了,湊了過來,“什麼古董?”
他們也是知道,古董那都是值錢的。
路小喬解釋了一句,“宣德雪花藍,全稱是宣德年間的霽藍暗花碗。我們古玩圈子裡有這麼一句話——凡事帶上年號的東西,比如宣德爐、成化雞缸杯、成化天字罐……都是好東西。”
“這宣德霽藍釉是用天然的鈷土礦做著色劑,生坯施釉,高溫1000多攝氏度才能燒成。雖然說製作的胎底太厚,也冇有描金,隻能算是宣德雪花藍中的粗活兒,但價值也在——五百萬以上!”
話音剛落。
“啪”的一聲,楊曼曼的錢包掉在地上,嘴巴張的老大。
她確實猜到了路小喬應該是看出來那隻碗是古董。
但是,五百萬?!
不是在開玩笑嗎?!
陶凝也是做了一個深呼吸,“小喬,你能確定嗎?”
張爺爺和張奶奶也是直直的看著路小喬,“小姑娘,你說的什麼古董,什麼藍的,冇、冇看錯吧?”
路小喬點了點頭,“我確定這是宣德雪花藍,你們要是想要更確定的結果的話,可以去專門的機構做一個碳十四鑒定。”
張奶奶握著張爺爺的手的青筋都冒出來了。
“謝謝,真的謝謝你……”到最後,已經泣不成聲了。
等老兩口好不容易平靜了一些,張奶奶道,“小姑娘,我能不能請你……來我們家一趟?”
路小喬聞言詫異,難道他們家還有什麼好東西不成?可是也不應該啊,看他們的表現,是不認識宣德雪花藍的。
抱著看看就看看,算是打發時間的想法,路小喬三人跟著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