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先生,請牽好我的手 第294章 理解的藝術
“織夢”係列發布前的最後幾天,蘇晚的狀態如同拉滿的弓弦,緊繃到了極致。她整個人彷彿一台高速運轉的精密機器,所有的精力都聚焦在秀場最後的細節打磨上,對周遭的一切,包括自身的生理需求,都變得遲鈍而漠然。
顧晏舟將這一切看在眼裡。若是依照他以往的風格,或許會直接將她從工作室“拎”回家,強製她休息。但他知道,此刻的蘇晚,需要的不是粗暴的乾涉,而是更深層次的理解與支援。他將那份源於擔憂的霸道,化為了更為細膩和體貼的“精準關懷”。
他不再試圖要求她準時回家吃飯,也不再在她熬夜時頻繁打電話催促。取而代之的,是一套無聲卻周密的“後勤保障係統”。
首先是在飲食上。顧晏舟讓生活助理拿到了蘇晚工作室最近一週的詳細日程表(當然是david“主動”彙報的)。他不再按照常規的三餐時間準備食物,而是讓廚房根據她的工作節奏,準備易於消化、高能量、且方便隨時取用的小份餐食。
於是,蘇晚的辦公桌上,總會適時地出現不同的食物。上午腦力消耗最大時,會有一杯溫度剛好的手衝咖啡和一小份堅果能量棒;下午容易疲憊時,是一盅燉得恰到好處的燕窩或溫熱的參茶;深夜她對著樣衣蹙眉時,保溫食盒裡會裝著清淡的雞絲粥或幾隻小巧的蝦餃。食物從不重複,分量恰到好處,不會讓她覺得負擔,又能及時補充體力。
這些餐食總是悄無聲息地出現,又在她無意識地享用完後被及時收走,最大限度地減少了對她工作的乾擾。
其次是在生活細節上。顧晏舟注意到蘇晚因為長時間站立和熬夜,肩頸僵硬,小腿也有些浮腫。他沒有直接請按摩師上門(那可能會讓她覺得被打擾),而是讓助理在她工作室的休息室裡,放置了一台專業的頸椎按摩儀和一個帶加熱功能的足部按摩盆,旁邊附上一張簡單的使用說明卡片,沒有落款。
蘇晚第一次發現這些裝置時,愣了幾秒,隨即心頭湧上一股暖流。她確實被肩頸痠痛困擾許久,隻是無暇顧及。她在某個深夜工作的間隙,嘗試著用了十五分鐘,緊繃的肌肉得到舒緩,疲憊似乎也消散了不少。這份“恰好出現”的關懷,精準地擊中了她最細微的需求。
最重要的,是精神上的無聲陪伴。顧晏舟依舊很少在她工作時段打電話,但他會在她可能稍微放鬆的片刻,發來一兩條極其簡短的資訊。
有時是一張圖片,拍的是家裡露台上那盆她最喜歡的蘭花悄然綻放的花苞。
有時是一句沒頭沒尾的話:【秦風的兒子會走路了。】(秦風是特助,蘇晚偶爾會問起他家的寶寶。)
或者更簡單的,隻是一個【。】句號。
這些資訊沒有任何實質內容,不詢問進度,不施加壓力,更像是一種溫柔的提醒——世界還在正常運轉,生活裡還有除了工作之外的美好,而我,也在這裡。
蘇晚通常在忙碌的間隙看到這些資訊,緊繃的神經會得到片刻的鬆弛,唇角也會不自覺地微微揚起。她很少回複,但那種被默默牽掛、被溫柔托住的感覺,如同微弱的電流,持續為她充電。
發布前夜,當蘇晚在秀場庭院裡感受到那巨大的壓力與奇異的平靜交織時,顧晏舟的資訊再次適時而來:【準備好了嗎?】
這不是質問,而是確認,是並肩作戰前的默契訊號。
當她回複【嗯。】之後,他那句【明晚見。】更是給了她最後一份安定。他會在那裡,在觀眾席中,作為她最堅實的後盾,見證她的重要時刻。
這種“精準關懷”的效果是顯著的。儘管蘇晚依然忙碌,依然睡眠不足,但她的身體狀態和精神狀態卻維持在一個相對穩定的水平,沒有因為過度透支而崩潰。她得以將全部的心力,毫無保留地傾注到“織夢”係列的最終呈現上。
她深刻地感受到,顧晏舟的愛,在經曆了最初的強勢與磨合後,已然進化成一種更為成熟、也更為深沉的形式。他不再試圖將她圈養在舒適的籠中,而是為她插上翅膀,並為她的翱翔,計算好每一處氣流,準備好每一次補給。
這份理解與支援,無聲無息,卻比任何轟轟烈烈的誓言,都更讓她覺得安心與富有。
她知道,無論“織夢”係列明天將迎來的是掌聲還是質疑,她都有一個可以全然信賴和依靠的港灣。這讓她擁有了直麵一切挑戰的勇氣與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