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婦逼上山?原地接暴富! 第160章 審案
-
待崔清河被捉到府衙時,上首三位大人十分嚴肅。
一位是丁知府,一位是老相識督學沈大人,而另一位,則是巡撫孟大人。
崔清河被押到台下剛剛站定,上頭就一陣暴喝:
“崔清河,你可知罪!”
孟大人麵龐微胖,一雙小眼睛微微眯起,八字短鬚下藏著抿得緊緊的嘴巴。
崔清河餘光瞟到,左右的丁知府和沈大人一臉擔憂。
但他本人卻十分心定。
“大人,小人不知犯了何罪,望大人明示。”他又行了一個大禮。
孟大人極其不悅:
“你還狡辯?看看你的卷子!”
一份卷子被扔到崔清河眼前,他捧起來一看,答卷末尾,本應書儘的地方,竟又被人幾個字!
且看起來,很有批判當今聖上之意!
饒是有丁知府提前通風報信,崔清河還是心頭猛跳,立即伏地喊冤:
“大人!學生冤枉!學生的卷子,並無最後一句!”
“黑紙白字,你還敢狡辯!”孟大人大怒。
喚左右差人:
“來人,將他拖出去,打四十大板下重獄!”
崔清河猛然抬起頭。
丁知府和沈大人趕忙勸道:
“巡撫大人,此事還未查明,重型未免倉促,恐引起眾位學子不滿……”
“還有什麼不明?考卷經他書寫後便彌封,字跡又一樣,不是他還能是誰!”孟大人怒道。
“堂堂漢州,竟有如此大不敬的學子,丁道遠、沈問秋,這就是你們治下的文風?你們亦有大罪!”
兩位大人聞言,忙起身告罪:
“大人言重了!下官一直勤懇,此事頗有蹊蹺,何不聽崔清河一言,若真實有罪,下官願受責罰!”
但孟大人卻一定要立即處置崔清河。
丁知府和沈大人麵露難色。
這時,一位差人匆匆來報。
“大人,不好了!考場外有學子聚集,稱有科考舞弊,考生崔清河肆意塗改彌封後的卷子,好謀取高中,大家正在抗議!”
“什麼?”三位大人皆驚呼。
尤其是孟大人。
他本想速速處理了崔清河,把這事低調遮掩過去。
怎的這麼巧,就鬨出聲勢來?
背後驚出一身冷汗,孟大人趕緊說:
“考生聚集,成何體統,還不驅散了他們!”
“不行啊大人!”差人連連磕頭:“此時傳播甚廣,如今茶樓酒館都在議論,考生群情激奮,強行驅散恐出人命。”
丁知府趁機勸道:
“確實萬萬不可,大人,這些考生都是未來的天子門生,上達天聽,若今日之事處理不好,傳到京城,怕是對大人名聲也有礙。”
也就是說,這事藏是藏不住了,須得擺到檯麵上來處理。
正好也斷絕了暗中操作的可能性。
孟大人的麵色極其難看。
科舉舞弊,那可是大案!
萬一被聖上得知,他也要被剮一層!
他實在是後悔,自己怎答應了郭瑜,來趟這渾水。
但他知曉丁知府與崔清河有著一層姻親關係,姓丁的說的話,他心裡聽著不得勁。
沈大人也瞅準時機進言:
“大人,依下官所見,此事還是公開審理為好。既是崔清河親書,自然不存在塗改彌封後的卷子,也就冇有舞弊可言,流言不攻自破。正好,也可以名正言順判了崔清河嘛。”
沈大人跟崔清河就冇什麼關係了,孟大人這才聽進去。
“既然如此,立即升堂,即可判定!省得生了事端,傳到聖上耳中!”他說。
在百姓簇擁圍觀下,崔清河篡改案開審。
孟大人先逐一提審了負責彌封,開封、謄錄的人員。
他們均表示,試卷並無異樣。
人群中當即有人喊道:
“既是舞弊,定有人說謊!此言不可信!”
崔清河回頭一看,哦豁,是容縣的府縣三公子。
沈大人心道不好,這三位,他在容縣時有耳聞,他們與崔清河是極好的,怎的如今說起對崔清河不利的話?
而他們的話也果然奏效,現場學子躁動起來,紛紛直指崔清河有罪,審考人員中定有為他操作的人!
這罪名可就大了。
丁知府和沈大人萬分憂心。
若隻是對聖上不敬,依孟大人的處置,若能撐過四十大板,就算下了重獄,他們也能暗中打點一番,崔清河不至於死。
可若是牽涉科考舞弊,崔清河必死無疑!
孟大人也汗津津。
他隻是想給崔清河按一個不敬的罪名,把人打個半死,給郭瑜個麵子便罷。
怎麼如今變成科考舞弊?
彌封好的卷子,是有被開封冇錯,但那不是崔清河開的,是他派人偷偷開的呀!
若真查出蛛絲馬跡,死的可不就是他自兒個?
孟大人顫抖不已,不禁暗罵,究竟是哪個不靠譜的走漏了風聲,還鬨得這般儘人皆知!
還能是誰?
當然是,管會做聲勢營銷的,桂娘子螺螄粉創始人……
桂如月站在人群裡,給府縣三公子使了個眼色。
三個公子立即帶著一群書生嚷嚷:
“公開閱卷!公開閱卷!我們要求看崔清河的卷子!”
孟大人頭大如鬥,左右為難。
他身旁的幕僚見狀,低聲勸道:
“大人,不如就將崔清河的卷子公開了吧……”
“如何使得!”孟大人焦慮:“那崔清河文采著實了得,案首無疑,被他人看去,還如何黜落他?”
幕僚說:“大人忘了,那崔清河,卷末可是有大不敬之言呢……”
孟大人眼前一亮。
對呀,他怎忘了,真是急昏頭了!
崔清河再文采斐然又如何?
對聖上不敬,便不可能為案首!
且這也能證明,本次考試絕無私下開封塗改的可能,畢竟,誰會特地去塗改一份對聖上大不敬的卷子呢?
孟大人心下大悅,麵色也鬆快起來:
“來人,將崔清河的卷子呈上來!”
於是,不需多時,崔清河的卷子呈現在大家麵前。
眾書生倒吸一口冷氣。
這是一份怎樣的卷子啊!
文采斐然,引經據典,振聾發聵。
纔讀了幾句,便覺滿口餘香,堪稱近二十年漢州鄉試獨一份的好卷!
“好文!好文!”人群中讚聲不絕於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