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類型 > 官場沉浮:從選調生到封疆大吏 > 第202章 風起於青萍之末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官場沉浮:從選調生到封疆大吏 第202章 風起於青萍之末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冬雨之後的雲峽三廠,空氣凜冽而濕潤。巨大筒倉和鏽跡斑斑的廠房間,多了一批帶著精密儀器、身著不同工裝的人。沉寂多年的工業遺蹟,被一種新的、審慎的活力緩緩浸潤。

地質勘探隊的鑽機,在選定點位上低沉轟鳴。鑽頭穿透淺層硬化的廢棄地麵、回填土,帶著沉重的節奏向下探尋。技術人員圍在機器旁,緊盯著顯示屏上跳動的實時岩性反饋圖像和深度數據讀數。鑽孔旁的地麵上,不同深度取出的岩芯樣本按順序整齊排列:厚實的混凝土墊層、疏鬆的人工回填碎石層,再往下——勘探隊長拿著一截沾著濕泥的岩芯,語氣帶著一絲欣然:“秦副區長,理少,膠結良好。比預想的好很多!”

您看,到了這個深度,基本是結構穩定的中風化砂岩了,節

他指著岩芯光滑緻密的斷口:“這意味著大型廠房的改造,地下支撐結構的基礎加固投入會省不少力氣。東邊那片石灘地勢雖稍高,但下麵也是類似岩層,地基承載力滿足普通建築要求冇問題。唯一需要注意是西側靠近村民菜園那邊,有少量薄層回填區域,後續需要特殊處理。”

而在陰涼的4號大備件庫深處,氣氛則完全不同。樟木特有的冷香瀰漫在空氣中,取代了機器的喧囂。幾位頭髮花白、穿著素色盤扣對襟襖的老先生,正戴著細絨白手套,用手電筒的柔和光線,一寸寸地檢視著那些從油布覆蓋中顯露真容的民國街道預製構件。

省文物局特聘的古建專家王老,正俯身細細撫摩著一根粗壯的雕花簷柱。指腹感受著木料表麵因久置歲月而形成的溫潤包漿,以及那些刀斧刻痕下精妙的線條。“好東西,”他聲音很輕,彷彿怕驚擾了沉睡的木魂,“典型的江浙晚晴民初營造風格,用料捨得,全部樟木!雕工雖不是頂級大師的手筆,但勝在線條流暢飽滿,寫實生動,這種規模的預製整體存世可不多。”

他小心翼翼撥開一根月梁榫卯介麵的積塵,榫頭與卯眼咬合處依然嚴絲合縫,木質穩定無明顯形變。“儲存環境乾燥避光,通風也湊合,幾乎算得上天佑了。區域性榫卯接縫和蟲眼需要細緻加固修複,幾扇雕花窗的窗欞格心玻璃得小心拆卸清洗換新。但整體骨架,完全具備複原價值,可以做個精緻的民國風‘樣板段’。”助手在一旁飛快記錄著他的鑒定意見。

區小會議室的第二次協調會,煙氣淡了些,但氣氛更為聚焦和專業。巨大的綜合測繪圖紙鋪在長桌上,環評的初步報告、古建專家對預製件的評估意見以及初步的地質勘測結果分列其上。

討論很快圍繞著具體的問題展開,不再泛泛而談。

環保局的田工再次強調了那片低窪濕地。“初步生態本底調查確認了,濕地邊緣那半畝地,確實生長著一種本地罕見的灰綠疣鱗苔(porel

gracillia),屬於近危植物。”他的鐳射點在圖紙上的一個小紅圈內,“這個點及周邊五十米半徑緩衝帶,建議直接劃出核心開發範圍,設立小微生態保護區。未來無論是施工還是運營,都要嚴格限製人員車輛進入。”

文旅局的林副局長立刻介麵:“王老的古建評估報告大家都看了,這批預製件價值顯著。但我們不能光看技術修複,更關鍵的是,複原利用本身是文化行為。他的團隊建議,民國區的複原設計和佈景方案必須報送省局備案。最終佈景效果要符合該時期的一般建築風貌,不能搞成不倫不類的‘影視城’,要努力做到‘仿舊如舊’,這也是對這批遺留資源的尊重。”他的語氣斬釘截鐵。

規劃局趙局長的手指在汙水管道擬建路線上滑動:“核心區的生活汙水初步考慮集中處理,小型處理站擬建在這個區域最西端臨河灘地塊,”他點了圖上西北角一處石灘位置,“汙水處理工藝肯定要選高標準、低排放的。但即便如此,選址依然距離最近的村民聚居點直線不到三百米,得提前溝通,必要的防護隔離和監測措施要納入方案。”

水務局的同誌補充道:“處理後的尾水排放要達到景觀用水標準,建議利用廠區原有的冷卻水循環溝渠係統改造為生態淺溝,流經東側規劃的生態緩衝林地後排入雲峽河支流,加強自然降解過程。這是長遠之計。”

廠區東邊高坡上幾戶分散人家的院牆外,三三兩兩的身影出現在田埂地頭,更多了幾分探頭探腦的觀望。訊息總是不脛而走。幾輛工程車頻繁出入廢棄多年的大廠,穿著不同製服的技術人員在村裡零星吃個午飯、問個路,這些都成了小石村人飯桌上的新鮮談資。

這一天,小石村的村支書石滿林,帶著兩名村委會成員,由負責對接的開發區辦事員小陳引著,出現在了秦風辦公室。石滿林五十出頭,精瘦黝黑,手掌粗糙,帶著點拘謹的笑容和濃重的本地口音。

“秦副區長,打擾您了!”石滿林搓著手,語氣透著實在,“村頭的鄉親們…議論不少。大傢夥好奇是肯定的,心裡也有點念想。有人問我,‘是不是又要建啥大廠?’我說不是,聽乾部們講,是…拍電影?”

秦風起身倒了幾杯熱茶:“石支書坐。是關於那個老水泥廠地塊的開發,方向是想建成能拍電影電視劇的一個基地。”

石滿林眼睛一亮:“那可好!好事情啊!咱們這山溝溝,要是以後能經常見著那些拍電視的,多新鮮!”他頓了頓,有些不好意思地繼續:“區長,大夥兒私下裡呢,也琢磨點實在的。咱小石村離那片廠區,就隔兩道坡。路是真難走,一到雨天,外頭的大車都不願進來。要是方便…到時候基地搞起來,能不能考慮順帶幫村裡把通廠區那條黃泥巴主路墊個砂石?不用多寬,能走個小貨車就好!再就是…”他看了一眼同來的村委,“要是工地後期需要人幫忙看門、掃地、種樹啥的,咱村裡的壯勞力,雖然文化不高,力氣是有的,人也踏實肯乾。”

另一位村委石水生補充道:“再就是…聽說那地方要大弄,將來肯定有外人來看。咱村就在邊上,那幾排老石頭房子,其實也整齊,就是有點破敗。要是能稍稍規整下,掛點紅燈籠啥的,看著也像樣點。”他冇有說得很直白,但話裡的期待清晰可見——希望開發能連帶提升一下村容村貌,沾點光影經濟的光。

秦風認真記下了他們的訴求:“路的問題,涉及到規劃銜接和資金統籌,我會交代規劃局的同誌在方案裡認真評估。至於用工和村子風貌提升,項目方是歡迎周邊村民參與的,具體細節等規劃有了眉目,會有更詳細的對接。”

石滿林連連點頭,黝黑的臉上綻開了笑容,彷彿新路平整、村裡房舍煥新的畫麵已浮現在眼前。

綜合會議後第二天,沈明昊團隊的規劃設計師帶著幾張融合了各方初步意見的簡略概念規劃圖稿,來到了秦風辦公室。

圖紙的風格乾淨利落。巨大的老廠房群被清晰地分割標註:主廠房骨架區規劃爲a區“工業之心”——核心攝影棚集群區;幾個巨大的水泥筒倉被歸入b區“穹頂空間”,預留為特色影棚和綜合服務區;靠近後山坡的連片庫房和辦公區標為c區“創製穀”,定位為後期製作中心及文創辦公空間。

設計師的筆尖重點落在廠區南端臨湖的一箇舊裝卸平台上:“這裡,結合那些珍貴的民國預製件,我們初步規劃了一個小型的沉浸式民國主題佈景區——暫定‘霞飛弄’。位置相對獨立,緊鄰景觀最好的湖岸線,能形成特色街區。未來可以靈活用於小場景拍攝,也可以作為開放式文旅體驗區。”

他指著圍繞核心功能區的淺綠色區域:“外圍,我們保留了大量的現狀自然空間——東麵的疏林地、北麵的緩坡草地、西麵的溪流濕地(包含珍稀苔蘚保護區),尤其是環繞整個基地的濱湖岸線及部分湖麵區域,構成了d區‘綠脈長廊’,是整個基地的生態底景和開放式外景區。功能上以生態恢複和景觀培育為主,輔以自然步道、觀景平台。”

圖紙上的箭頭還特彆標註了小石村方向的路況和未來可能的聯動提升區域,顯示著規劃已經吸納了村民的樸素期待。

秦風的目光久久停留在圖紙上那象征著工業巨構、精緻街區與自然生態的色塊與線條上。這已不再僅僅是幾張紙,而是無數嚴謹的勘測數據、反覆的專業推敲、樸素的村民希冀以及一個沉甸甸的承諾,凝結成的一顆光影初胎的種子。一切都在靜默中蓄勢,微風已起於這片佈滿滄桑印記的土地。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