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類型 > 官場沉浮:從選調生到封疆大吏 > 第205章 光影初綻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官場沉浮:從選調生到封疆大吏 第205章 光影初綻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金秋十月的風拂過雲峽三廠舊址,空氣中鐵鏽與塵埃的味道幾乎消散殆儘。高聳的巨大水泥筒倉沉默依舊,但其旁的景象已然天翻地覆。曾經昏暗龐大的“工業之心”1號與2號主廠房,如今披上了嶄新的銀色覆麵外殼,頂部天窗透下天光,內部燈火通明。昔日雜亂斑駁的牆壁被處理成富有力量感的工業風紋理,精心鋪設的絕緣隔音層隱於鋼鐵骨架之後,巨大的空間被打掃得一塵不染,頂棚縱橫的滑軌如星辰密佈,隻待光影在此起舞。

一路向南,臨湖的舊裝卸平台更是恍若隔世。一段精心複原的江南風味街巷靜靜鋪陳。青石板路麵被打磨出柔和的光澤,兩旁粉牆黛瓦的屋宇高低錯落,飛簷翹角。被古建專家和木匠團隊注入新生命的民國預製構件——雕花窗欞、月梁、簷柱——此刻以完整的姿態嵌入建築肌理,散發著樟木特有的清冷幽香。幾間鋪麵的古樸木質招牌(尚未懸掛具體字號)在風中微晃。最妙的是,這片精緻街區的背景,恰恰是那巨大、厚重甚至殘留著些許舊跡的水泥廠舊倉庫山牆,工業的粗糲骨骼與民國的雅緻風情,形成一種跨越時空的奇妙對望。西麵不遠處,新修的生態步道蜿蜒冇入疏朗林間,“珍稀苔蘚微生態保護區”的木牌靜靜矗立,昭示著無聲的守護。

“哢!好!這條過了!大家稍作調整!”副導演洪亮的喊聲通過小喇叭迴盪在1號棚巨大的空間內。這是一個講述都市青年返鄉創業的家庭溫情輕喜劇劇組《小村茶語》,成了“雲峽光影”基地迎來的第一位客人。

劇組協調員小方是個乾練的年輕姑娘,此刻剛結束與基地管理辦公室劉經理的每日例會。她手上拿著列印出來的場地排期表,語速飛快:“劉經理,明天c組需要在‘霞飛弄’民國街區拍下午場,外景部分。那幾套仿古桌椅傍晚能幫我們擺進指定茶肆嗎?還有,棚內軌道車的臨時用電申請麻煩您這邊儘快批一下…”

劉經理操作著沈明昊作為“開張禮”贈送給基地的全新智慧化管理係統平台,這套係統已在基地核心區域鋪設了神經網一般的傳感器網絡。螢幕上清晰地顯示著各個攝影棚的當前使用狀態、能耗、安全監測值。他點開“霞飛弄”的後台,看到排期表同步更新,又在申請單上迅速點擊確認按鈕:“冇問題,桌椅下午兩點前就位。用電已授權,你們到時讓電工直接對接我們場地專員小趙就行。另外,你們提的幾處需要臨時搭設綠植遮擋的區域,今天就能弄好。”係統介麵簡潔高效,大大降低了初期的溝通摩擦成本。

山腳下悄然萌生的綠意

基地的脈搏開始跳動,也為山腰的小石村帶來了絲絲暖流。

幾戶率先響應號召、把閒置石屋收拾出來的村民家門口,掛起了簡陋但乾淨的“石家民宿”、“春雲茶舍”小木牌。劇組《小村茶語》的兩位燈光助理和一位道具師成了最早入住的客人。雖然租金不高,但石滿林家堂屋燈下,他老伴兒拿著幾張嶄新的百元票子數了又數,臉上是止不住的笑意:“嘿,真給錢哩!咱這破房子,也能頂用場了!”

更有趣的是村西頭的黃奶奶家。她聽聞劇組需要一些農家生活場景裡的竹編器具,便主動拿出壓箱底的手藝,翻出積攢的陳年老竹片兒,幾天功夫就編出了幾隻精巧的菜籃、飯罩子,送給了道具組。劇組道具組長是老行家,一看那紮實的底子和細密的篾紋,讚不絕口:“哎喲!老師傅,這東西地道!比道具市場買的塑料貨好太多!”當下就按合理市價買下,還熱情地跟黃奶奶商量後續再定製幾個稍大些的。黃奶奶拿著錢,佈滿皺紋的臉上笑開了花。

敏銳嗅到商機的區農業合作社工作人員也來到了村裡,正和幾家願意合作的農產大戶開會。“咱們的蜂蜜、香菇乾、山核桃…品質冇得說!”負責人熱情洋溢,“借這個東風,咱統一設計個亮眼點的包裝,貼上‘雲峽影視基地·生態星火’的標簽。明星吃不吃不重要,劇務大車拉走當日常消耗也好,將來遊客來了在基地賣點特產也好,打的就是個‘源頭生態’的招牌!”

《小村茶語》劇組為期一個月的拍攝順利進入尾聲。除了磨合初期一些場次協調的小插曲,整個運行過程堪稱平穩。基地管理團隊收集了厚厚一遝來自各個部門的反饋清單:場地標識清晰度有待提升、夜間照明死角需增加、後勤物資集中供應點需要擴容、智慧化係統與新采購的外來設備協議對接有些小bug……每一頁記錄,都是基地成長不可或缺的養分。

劉經理在月度彙報材料的最後總結頁上寫道:“經驗積累遠超預期。一期基礎功能經受了初步實踐檢驗,管理體係框架運行有效。”

這份報告連同現場拍攝花絮和運行評估數據,同步呈送到了沈明昊和遠在香港的杜啟榮手中。杜啟榮的迴音比預想中更快:

“很紮實。”這是他對一期試運行的評語。“基礎打得不錯。沈生,該啟動‘望湖居’(暫定影視主題度假酒店)的設計前期工作,以及‘雲麓穀’(特色外景功能區)的規劃構思了。環評要同步走,核心團隊可以先組建起來。”

秦風合上杜啟榮團隊的郵件副本,望向窗外。基地改造時那些熟悉的鋼結構身影已悄然成為風景的一部分,巨大的廠房在黃昏柔和的光線下如同蟄伏的巨獸,散發著安寧的力量。桌上放著區內幾家優秀新材料企業的簡介冊。

“老劉,”他拿起內線電話,語氣帶著新的思考,“聯絡一下區科協和新材料產業協會,召集個小型閉門技術研討會。主題麼……圍繞綠色可持續建築新工藝和新型環保材料在文旅及影視場景建造中的應用前景探討一下。‘雲峽光影’二期的骨架,應該融入一些更前沿、更本土的‘血肉’。”他相信,這片土地上生長起來的智慧,將為這座“光影之城”未來的模樣,注入獨一無二的活力。

暮色四合,第一顆星星悄然點亮在“工業之心”巨大的穹頂之上。“霞飛弄”的紙燈籠在晚風中亮起,映照著青石板路的微光。初生的光影,如同細碎的星火,點亮了這片沉寂多年的土地,也悄然灑向了更為遼闊的未來——那座正在構想中的,立於山水之間,融合了光影之奇與自然之美的“千星之城”,正等待著施工圖再次鋪展。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