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類型 > 官場沉浮:從選調生到封疆大吏 > 第291章 老專家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官場沉浮:從選調生到封疆大吏 第291章 老專家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小南莊的茶室內,茶香氤氳,氤氳的白色水汽模糊了窗棱外的疏影。林振邦端坐主位,秦風與陳立分坐兩側,神情恭敬而專注。主賓位上,一位精神矍鑠的老者正捧著紫砂壺細品,正是林振邦專程引薦的重量級人物——省農業大學退休教授,我國設施農業與光環境調控領域的泰鬥級專家,梁思遠。

梁老鶴髮童顏,雖然年逾七旬,雙目卻炯炯有神,帶著一種穿透現象的睿智。他放下紫砂壺,目光掃過秦風和陳立,開門見山,聲音洪亮中帶著些許沙啞的磁性:

“振邦跟我說了你們雲峽區那個農光互補,長河一期。構想不錯,把光伏板和莊稼往一起擺,解決能源缺口的同時不耽誤種地,思路對頭!特彆是你們搞的板下種植數據監測體係,有根基,方向摸準了。”

他話鋒一轉,單刀直入:“但一期也就開了個頭!透光率達標,隻是保證了最低限度的光強夠用,種些喜陰的東西還行。真正要提質增效,要搞高附加值的,讓土地生出更多金子來,老一套肯定玩不轉!”

他伸出兩根手指,如手術刀般精準切入:“兩個核心瓶頸,你們突破冇有?”

秦風和陳立身體微微前傾。

“第一,‘光質’的問題!”梁教授指著窗外,“自然光是個大拚盤,紅橙黃綠青藍紫,各種顏色(波段)都有!不同的莊稼,胃口不一樣!水稻、小麥愛‘吃飽’紅光藍光,大豆、中藥材可能更稀罕‘吃好’某些特殊波段的光!你們現用的那個雙玻組件,透光率是上去了,可透過去的是啥光?是大拚盤被打碎攪勻之後的‘大鍋飯’!莊稼隻能囫圇吞,效率能高到哪去?”

陳立眼神一亮:“梁老的意思是,我們得想辦法調控透過的光譜?讓光伏板透過去的‘光餐’,能按莊稼的口味定製,像營養師配餐那樣?”

“對頭!”梁老讚許地點頭,“得在組件上下功夫,要麼鍍膜,要麼搞疊層,精準篩選過路的光譜!這事,光指望賣板子的企業不行,他們懂板不懂苗!得農科和光電材料聯手搞!”

“第二,微環境調控!”梁老的手指敲了敲桌子,“板子底下,風吹不進,雨淋不均,容易悶著!溫濕度、水氣循環,都跟露天地不一樣!靠農民的經驗瞎蒙、或者套用普通大棚那套,遲早出岔子!”他語氣加重,“要精準,得靠模型!靠物聯網!靠智慧傳感!監測板子下麵每一塊小氣候,跟天上衛星聯動,跟農科院的氣象模型結合,形成閉環智慧調控!板子什麼時候角度該微調一下透透氣?滴灌什麼時候啟動、滴多少毫升?都得靠模型算出來!得靠機器自動執行!靠人工盯,累死也盯不過來!”

秦風聽得心潮澎湃,這正是困擾他許久、尋求再突破的技術壁壘!他深吸一口氣,誠懇道:“梁老分析得太透徹了!長河二期要引領新模式,這兩點不突破,就隻能在低附加值層麵打轉。我們迫切需要一個能統籌農科、光電、智慧控製、係統整合各領域資源的戰略級技術大腦,來為我們掌舵!”

梁思遠看著秦風眼中那份毫不掩飾的熾熱和求索,又看了看林振邦鼓勵的目光,花白的眉毛微微抖了抖。他重新拿起茶壺,慢悠悠地給自己斟滿,沉默了幾秒,才緩緩道:

“後生可畏啊……心思是正的,也是實的。我老頭子閒在家,種種花,帶帶小孫子,日子是清閒。可每每看到電視裡放著國外的那些智慧化垂直農場、植物工廠,聽著專家們還在會上為些基礎問題爭論不休……”他頓了一下,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落寞和不甘,“這心裡頭,總還有點小火苗在燒。咱國家不缺土地,也不缺好莊稼把式,就是缺了點把老經驗、新科技、好東西揉碎了再捏合起來的‘引線人’!”

他放下杯子,目光變得堅定:“你們雲峽這個長河二期,想搞‘光能定製餐’?想玩精準‘板下小氣候’?想打出一塊現代化農光融合的高地?這個引線……我試著來穿!”

“太好了!”陳立激動地差點站起來。

“先彆急著叫好!”梁老擺擺手,神情異常嚴肅,“我這個‘顧問’,有個規矩——不進體製,不占編製,不拿政府工資!”

秦風微微一怔。

“林振邦!”梁老看向老友,語氣調侃,“你給我那點‘友情顧問費’,夠我買烤紅薯哄孫子就成!我的工錢,得看你們項目乾出來的實際效益!”他銳利的目光轉向秦風和陳立,帶著審視的壓力:

“我老頭子要的是你們兩個字:自主權!長河二期技術班子的組建,路線規劃,預算大頭怎麼使,重大技術決策,這些我說了算!你們區裡,當好服務兵,掃清機製障礙,做好資源保障!敢不敢放這個權?能不能接得住這個要求?”

辦公室裡瞬間安靜下來。讓一個體製外的專家,手握一個區級重點項目最關鍵的技術決策權?這在當下,幾乎是前所未有的挑戰!風險與機遇同樣巨大!

秦風幾乎冇有片刻猶豫,他站起身,神情鄭重如同麵對一場攻堅戰的宣誓:“梁老,技術的事,交給您這個總指揮,我們雲峽區絕無二話!需要什麼資源保障,我們全力以赴!機製有問題,我們來破!您說的自主權,我們給!”

“好!痛快!”梁老大笑一聲,隨即從隨身攜帶的舊公文包裡,摸出一份皺巴巴、卻字跡清晰的手寫大綱拍在桌上,“來,看看我這個‘引線人’給你們準備的見麵禮——長河二期‘光-農-智’協同升級試驗田概念框架!從育種篩選、專用組件試製、模型建立、傳感器佈局到係統整合、智慧決策平台……咱們一步步推!”

陽光透過窗欞,灑在那份凝聚著深厚智慧與一腔熱忱的手稿上。新的征程,就在這樸實無華卻又擲地有聲的承諾中,悄然拉啟。

一週後,長河農光互補基地二期預留地塊。

早春的風仍帶著寒意,吹拂著空曠平整的土地。梁思遠一身便裝,外罩一件半舊的藏青色夾克,腳踏沾滿泥土的運動鞋,已經在這片尚為白紙的土地上深一腳淺一腳地獨自走了兩天。秦風、陳立陪著省農科院、國內幾家頂尖光伏材料實驗室的負責人和技術骨乾來到現場時,遠遠就看到梁老正蹲在地頭,拿著一把尺子仔細丈量著地麵起伏的微小坡度,又時不時站起來,看看太陽的角度,在本子上快速記著什麼。

“梁老!”秦風快步上前,“您怎麼自己先摸上了?”

梁老直起身,拍了拍手上的泥土,爽朗一笑:“紙上談兵害死人!種莊稼的事,心裡冇點盤算就想下筆,畫出來的都是歪脖子樹!”

他指著眼前看似平整的地塊,語重心長地對周圍一圈老中青三代技術人員說:

“你們看,這塊地方向是緩坡向陽,東高西低!日照累積量從東往西遞減接近8!板下溫濕度隨著板間距由密變疏會形成梯度變化!這種微地形,在衛星圖上看就是一條平滑的曲線!可落到地麵具體怎麼打樁?樁多高?板間距排多大?往東邊排密點,西邊排疏點?這個度差多少算最優?”

他目光掃過幾位麵現思索的農科院專家:“老李,你們試驗田最頭疼的就是同品種、不同位置作物長勢差異不好解釋吧?根子就在這種微小環境的非均勻分佈被忽視了!”

他又轉向幾位年輕的材料專家:“小夥子,你們實驗室調出來的新組件,光譜指標好看得很,放到均勻環境裡測試冇問題,可一到這種有梯度的實地,板下光環境變了樣,作物接受的有效光照還是不是你們設計的那樣?測過冇有?”

一席話,說得在場所有人都若有所思,表情認真起來。梁老拿起腳邊一個土疙瘩掂了掂:“模型是指導,但模型也需要大地這個最忠實的老師來驗證、校準、修正!長河二期這塊‘試驗田’,從今天起,就不再隻是一塊等著打樁蓋板的空地,它是我們未來智慧化農業綜合體的‘活模型’,每一寸土地都要吃透,每一個參數都要從泥土裡摳出來!”

秦風看著這位滿頭銀髮卻如老農般匍匐於土地之上的學者,看著他在寒風微塵中指點江山的背影,胸腔裡湧動著滾燙的敬重與感動。這不是在辦公室裡指點江山、揮斥方遒的學術權威,這是一位真正將智慧和學問深深紮根在泥土裡、用腳步丈量科技與產業融合路徑的探路者!這“薪火”,接過來了!

遠處,幾台測繪無人機發出輕微的嗡鳴聲,在梁老的指揮下緩緩升空,開始進行前所未有的高精度地形和原始小氣候本底數據采集。這細微的聲響,如同春日冰河開裂的第一聲脆響,預示著長河二期這一場融合了前沿科技與大地的宏大實驗,已然開始。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