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官海浮沉:我的三十年仕途筆記 > 第11章 圖書館的星輝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官海浮沉:我的三十年仕途筆記 第11章 圖書館的星輝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燕華圖書館,這座藏書數百萬冊的知識殿堂,成了我在燕華園裡最常駐足的地方。

每當推開那扇厚重的木門,撲麵而來的墨香總能讓我瞬間平靜下來。高聳的書架如同沉默的巨人,承載著人類數千年的智慧。陽光透過彩繪玻璃,在磨得發亮的地板上投下斑斕的光影。

我通常在四樓的人文社科閱覽室找個靠窗的位置。那裡安靜,而且能從書架的縫隙裡看到那個熟悉的身影——沈清薇。

她總是坐在固定的位置,麵前攤開一本書,時而凝神細讀,時而奮筆疾書。陽光照在她認真的側臉上,睫毛在臉頰投下細密的影子。偶爾她會抬起頭,用手指將散落的發絲彆到耳後,那個動作總是讓我的心跳漏掉半拍。

這天下午,我正埋首在一堆文藝理論書籍中,為楚教授佈置的論文發愁。那些晦澀的術語像一團亂麻,理不出頭緒。

“遇到難題了?”

一個輕柔的聲音在耳邊響起。我抬頭,沈清薇不知何時站在我桌前,手裡拿著幾本書。

“啊,是.....。是在準備楚教授的論文。”我有些慌亂地合上書本。

她在我對麵坐下,看了看我麵前攤開的書:“你在研究結構主義?”

“勉強算是,”我苦笑道,“但總覺得不得要領。”

她想了想,從自己的書堆裡抽出一本筆記:“這是我上學期聽楚教授講座時記的,或許對你有幫助。”

我接過筆記本,翻開一看,裡麵是工整秀氣的字跡,條理清晰,重點突出。更難能可貴的是,她在每個理論後麵都附上了自己的理解和疑問。

“這.....。太感謝了。”我一時不知該說什麼好。

“不客氣,”她微微一笑,“楚教授要求嚴格,但他的課確實讓人受益良多。”

我們自然而然地聊了起來。從結構主義到解構主義,從索緒爾到福柯。令我驚訝的是,沈清薇不僅對理論如數家珍,還能聯係當下的文學創作和社會現象進行分析。

“你看最近那篇引起爭議的小說《傷痕》,”她說,“如果用結構主義的視角分析,就能看出作者是如何通過敘事結構的安排來表達對曆史的反思。”

我聽得入神,忍不住問:“你怎麼會對理論這麼熟悉?”

她輕輕摩挲著書頁:“我父親是文學教授,從小就在書堆裡長大。他常說,理論不是空中樓閣,而是理解世界的工具。”

這時,趙瑞龍不知從哪裡冒出來,一屁股坐在我們旁邊:“喲,討論學問呢?”

他拿起沈清薇的筆記本隨意翻了翻:“這麼用功?要我說,論文嘛,過得去就行了。我認識個師兄,專門代寫論文,價格公道......”

沈清薇一把奪回筆記本,臉色沉了下來:“學術是神聖的,怎麼能這樣褻瀆?”

趙瑞龍不以為然地聳聳肩:“彆這麼認真嘛。現在外麵機會那麼多,把時間都耗在書本上多可惜。我表哥在深圳開公司,一個月賺的比教授一年工資還多。”

“人各有誌,”沈清薇冷冷地說,“如果每個人都隻想著賺錢,這個社會會變成什麼樣子?”

眼看氣氛有些緊張,我趕緊打圓場:“其實.....。我覺得理論和實踐都重要。”

就在這時,陳默也來了。他顯然聽到了我們的對話,平靜地說:“瑞龍說得對,實踐很重要。但如果沒有正確的理論指導,實踐就可能走偏。就像現在的經濟改革,既需要大膽探索,也需要理論支撐。”

趙瑞龍還想反駁,但看了看沈清薇嚴肅的表情,又把話嚥了回去,轉而說:“得,你們繼續做學問,我約了人談事,先走了。”

他離開後,陳默對我們說:“彆介意,瑞龍就是這樣的性格。其實他很有想法,隻是表達方式不同。”

沈清薇歎了口氣:“我知道。隻是.....。有時候看到大家對學問這麼功利,心裡不好受。”

“這是轉型期的必然現象,”陳默說,“重要的是我們自己要清楚在做什麼。”

那天下午,我們三個人在圖書館聊了很久。從文學談到法律,從校園談到社會。陳默分享了他參與法律援助的經曆,沈清薇講述了她在民工子弟學校做誌願者的見聞。

“你們知道嗎?”沈清薇說,“那些孩子的眼睛裡,有著對知識最純粹的渴望。每次從那裡回來,我都覺得自己的煩惱很渺小。”

陳默點點頭:“我接觸的那些求助者也是。他們可能不懂什麼高深的理論,但他們需要有人為他們發聲。”

聽著他們的講述,我突然覺得自己之前的迷茫很可笑。在真實的社會需求麵前,那些關於“為何而學”的糾結顯得那麼蒼白。

夕陽西下,圖書館亮起了溫暖的燈光。我們收拾書本準備離開。

走到門口時,沈清薇突然對我說:“林致遠,你的那篇關於鄉土文學的報告寫得很好。楚教授在課上表揚了你。”

我愣住了:“你怎麼知道?”

她狡黠地笑了笑:“我也是楚教授課上的學生啊。隻是你從來沒注意過我坐在哪裡。”

看著她轉身離去的背影,我心裡湧起一種奇異的感覺。

陳默拍拍我的肩膀:“走吧,該吃晚飯了。”

走在暮色中的校園裡,我想起剛才的對話,想起沈清薇認真的眼神,想起陳默堅定的語氣,甚至想起趙瑞龍玩世不恭卻又不乏真知灼見的言論。

也許楚教授說得對,文學是“人學”。而我要學習的,不隻是書本上的知識,更是如何理解這個複雜的世界,如何在這個變革的時代找到自己的位置。

圖書館的燈光在身後漸漸遠去,但那些在書香中交流的思想,那些在辯論中碰撞的火花,卻像夜空中的星辰,照亮了我前行的路。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