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居一品養黛玉 第182章 疼愛
各自回房的林淡和黛玉,都舒舒服服地泡了一個熱水澡,洗去一路風塵仆仆的倦意。林淡上床小憩了一個多時辰,待他悠悠轉醒時,窗外已是日暮西斜,金紅色的餘暉溫柔地漫過窗欞。這一覺沉酣,彷彿將筋骨深處的疲憊都熨帖了,整個人終於鬆泛下來。
他穿戴整齊,信步前往祖母張老夫人的上房。甫一進門,便見黛玉早已嫻靜地陪侍在老夫人身邊了。暖閣裡熏著淡淡的安息香,祖孫二人正輕聲細語地說著話。雖分離經年,此刻重逢,那份骨肉親情卻絲毫未減,張老夫人望著黛玉的眼神滿是慈藹,而黛玉依偎在祖母身側,眉宇間也流露著自然的親近與依賴。歲月似乎並未在她們之間劃下生疏的溝壑,倒像是將這份情意窖藏得愈發醇厚。
張老夫人見孫兒也來了,臉上笑意更濃,忙吩咐鐘嬤嬤傳晚飯。
一時,晚膳齊備,丫鬟們魚貫而入,佈菜無聲。老夫人目光慈和地落在黛玉略顯清減的臉上,特意命鐘嬤嬤將一盅湯品端至黛玉麵前:“好孩子,這湯是我囑咐小廚房專為你燉的,曦兒多用些。”
隻見一青瓷蓮瓣蓋盅輕啟,並無濃烈葷腥之氣撲鼻,唯有一股清鮮溫潤的氣息,伴著若有似無的草木幽香,絲絲縷縷,沁人心脾。湯色澄澈,微微泛著乳白光澤,宛如初春山澗融化的雪水。盅底靜靜臥著兩尾寸許長的鯽魚,通體銀亮,極是新鮮。魚肉早已被文火煨得骨酥肉爛,入口隻需輕輕一抿,便化作了繞舌的甘鮮。湯麵上並無一絲浮油,唯見幾片淡黃的金沸草與三五粒殷紅飽滿的枸杞子點綴其間。
黛玉執勺輕啜,入口溫潤如玉,鮮味悠長雋永,旋覆花那一點微妙的清苦,恰被魚肉的至鮮中和,隻餘下滋養的回甘。這湯滋養臟腑卻不顯補益之燥,正合黛玉孝期需清淡、體弱需溫補的情理。張老夫人深知其性,特地命小廚房以隔水之法煨足了三個時辰,撇儘每一滴浮沫,方得了這一盅至清至純的湯中精華。
林淡目光掃過那盅魚湯,又看了看桌上精心佈置的其他菜肴,心中瞭然,祖母這份拳拳愛意,儘在這一羹一飯之間。
緊鄰魚湯的,是一道翡翠蝦茸釀筍尖,盛在碧玉雕花盤中,翠**滴。乃是取春日窖藏、猶帶山野清氣的嫩筍尖,隻留最前端寸許嬌嫩部分,用銀質小刀極精細地掏空內裡,卻絲毫未損其挺秀外形。內中釀入的餡料更是考究:上好的青蝦剝殼取肉,以刀背反複捶打,直至化作一汪細膩如脂的蝦茸;再摻入極少量鮮嫩的雞脯子肉蓉提鮮增嫩,拌入剁得細碎如珠的荸薺末和新鮮豌豆搗成的碧綠細泥,反複攪打上勁。那蝦茸便呈現出春水初生般的青碧之色,間雜著荸薺的脆白與豌豆的嫩綠,故名“翡翠”。上籠屜以文火徐徐蒸透,蝦茸凝脂如玉,筍尖依舊保持著脆生生的口感。淋上的芡汁薄如蟬翼,清亮透明,僅用上等口蘑吊出的素高湯略略勾過,再點上幾滴初榨的芝麻香油提香。此菜入口,鮮爽脆嫩,清雅絕倫,不見葷腥之形,卻得至味其中,滋補之功蘊於無形。
再看那道雪霞羹,盛在粉彩纏枝蓮紋碗中,色澤素淨雅緻,意境悠遠。主料是江南點得極嫩的南豆腐,如凝脂白玉,先用銀匙細細碾碎,再過細密的羅篩濾去粗渣,隻留最細膩柔滑的豆漿。以極清的素湯徐徐煨煮,調入極細的薑汁祛除豆腥。待漿水溫熱將沸未沸之際,投入發好、網眼如紗、潔白無瑕的竹蓀,其形宛如玉版袈裟浮沉於雲海。羹將成時,撒入一小撮用鮮紅枸杞搗成的細蓉,那點點胭脂紅意落入玉白的羹中,霎時如雪地落梅,又似天邊霞影,故而美其名曰“雪霞”。羹體柔滑如緞,豆香清幽雋永,竹蓀脆嫩爽口,枸杞微甜回甘,最是溫潤養胃,益氣生津的佳品。
此外尚有糟香茭白:糟香清雅,茭白脆嫩爽口,極是開胃卻不奪主菜之味;雞油拌馬蘭:馬蘭頭焯水與初榨的雞油拌勻,取其山野清香與質樸風味。火腿汁煨鮮菌:令鮮菌菇,以金華火腿上方蒸出的清冽原汁慢煨,直至菌鮮與火腿的醇厚韻味交融無間,隻見清雅本色,不見絲毫油膩。
黛玉雖已出了熱孝,但守孝期間若大食葷腥終歸不妥。張老夫人心思細密,命廚房做的這一席,既能悄悄為黛玉補養因哀傷和旅途勞頓而虧虛的身子,又避開了大葷大肉,吃起來既合禮數,又無甚忌諱。
一頓飯吃得和樂融融,溫情脈脈。撤下碗碟後,張老夫人又慈祥地囑咐道:“小廚房還煨著秋梨蓮心羹,這羹性平溫和,你倆睡前半個時辰用了也無妨,隻暖暖的,潤一潤喉肺,夜裡睡得也安穩些。”
林淡與黛玉聞言,皆是心頭一暖,乖巧點頭。
少頃,甜白釉荷葉形小碗奉上。碗中盛著半凝的玉色羹湯,細看之下,羹中飽滿瑩白的蓮子顆顆分明,新剝的湘蓮,苦心儘去,配以去皮削塊的秋梨,燉得半透。這羹的甜味並非來自冰糖,而是取去歲收的枇杷花蜜,並秋梨膏調和而成,羹麵上浮著的幾片薄如蟬翼的鮮百合瓣。此羹潤肺寧心,生津止渴,於舟車勞頓後最有益處。
在自家府邸的床榻上安歇了一夜,林淡方覺連日奔波的倦意儘消,神清氣爽。以他現下的官階,尚不夠資格入朝麵聖。用罷早飯,整肅好官服,正待前往府衙理事,忽聞下人來報,聲音帶著幾分急促:“老爺,禦前的夏公公前來傳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