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居一品養黛玉 第184章 賈元春賢德妃
“沈景明。”
皇帝的聲音不高,卻像一枚玉磬敲擊在空曠大殿的金磚上,餘音穿透了方纔封賞帶來的細微喧囂,清晰地回蕩在每個人的耳畔。
“臣在!”沈景明心頭一凜,沒有絲毫遲疑,立刻上前一步,躬身肅立。
皇帝的目光落在他身上,深沉如古井,辨不出喜怒:“你此番江南之行,於鹽務、吏治皆有所察,不畏權貴,敢於直言。朕心甚慰。”皇帝的聲音頓了頓,這短暫的停頓讓整個乾清宮落針可聞,
“即日起,擢升你為都察院監察禦史,正六品銜。望你不負朕望,持身以正,察事以明,監察百官,肅清吏治,不負‘景明’之名。”
“臣,沈景明,叩謝天恩!陛下隆恩,臣萬死難報!定當恪儘職守,秉公執法,不負聖心!”沈景明深深叩首,聲音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激動與沉甸甸的責任感。從七品官一躍成為正六品,這不僅是品級的跨越,更是邁入了帝國核心的監察體係,手握風聞奏事之權柄。皇帝的期許,字字千鈞。
一直垂首侍立的林淡,在聽到“監察禦史,正六品”這幾個字時,心頭那塊懸著的巨石,終於悄然落地。他方纔還在為自己可能的“越級”擢升而惴惴不安,擔心成為眾矢之的。此刻,沈景明同樣是躍了一級封官,且是更為清貴、權柄更重的言官職位,自己那點擔憂瞬間顯得多餘了。他緊繃的肩膀微不可察地放鬆下來,甚至暗自舒了口氣。如此一來,他便不再是唯一引人注目的“異數”。
至於忠順王爺、劉冕和安答這等位極人臣或身份特殊的人物,官位早已臻於極致,上升空間幾近於無。皇帝對他們的賞賜,便是最實際也最體麵的方式——禦賜的金銀珠寶、綾羅綢緞、珍玩古器流水般宣賜下來,堆滿了他們麵前的地麵。三人自是感激涕零,叩首謝恩,忠順王爺臉上更是堆滿了恰到好處的榮寵之色。
待最後一件賞賜頒下,殿內因封賞而生的那點浮動氣息尚未完全沉澱,皇帝臉上那溫和的笑意便如同被寒風吹散般驟然斂去。一股無形的、沉重的威壓彌漫開來,讓殿內剛剛鬆弛的氣氛瞬間重新繃緊。
皇帝的聲音沉凝,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冷意:“眾位愛卿皆知,此番江南呈上來的,除了鹽務積弊,還有那觸目驚心的鐵器走私案。此案牽連甚廣,危害社稷根基,朕卻一直按下未發,未曾即刻明旨徹查究辦……想必,以眾卿之智,亦能窺見一二緣由。”
殿中眾人心頭一緊,紛紛屏息凝神。鹽案雖大,尚屬經濟貪瀆;鐵器走私,尤其是涉及軍械製式,那便是動搖國本的謀逆大罪!皇帝隱忍不發,背後必有更深的圖謀。
皇帝的目光變得幽深:“此案盤根錯節,幕後之人藏匿極深,行事狡詐。貿然動手,恐打草驚蛇,反令其斷尾求生,隱匿更深。朕,需要引蛇出洞,需要讓其自以為得計,方能一網打儘,永絕後患!”
他話音落下,殿內落針可聞,一股肅殺之意悄然彌漫。就在這令人窒息的寂靜中,皇帝忽然話鋒一轉,語氣竟帶上了一絲看似輕鬆,實則暗藏玄機的意味:
“江南之事,關乎社稷根本,須慎之又慎。然,後宮亦需雨露均沾,以彰皇家恩澤。”皇上言儘於此,就示意眾人退下了,第二日林淡方知昨天皇上的言外之意。
第二日早朝,一道早已備好的明黃絹帛,太監用尖細而極具穿透力的嗓音打破了殿中的死寂: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榮國府賈氏元春,淑慎性成,勤勉柔順,雍和粹純,克嫻內則,淑德含章。侍奉甄老太妃左右,深得歡心,亦慰朕懷。著即冊封為賢德妃,賜居鳳藻宮。欽此!”
這道旨意如同在平靜的湖麵投入一塊巨石!
林淡愕然,隨即心思電轉。賈元春?封妃?這時間線有些不對吧!林淡怎麼算都覺得賈元春封妃的旨意,比原著中提前了許多。莫非是自己的到來,造成了蝴蝶效應?
得知聖旨的其它人,驚訝並不比林淡小,榮國府這個入宮多年、一直不顯山露水的女史?她最大的倚仗,隻有那位深居簡出卻影響力猶存的甄老太妃!皇帝在此刻,在剛議完江南驚天大案之後,突然毫無征兆地冊封賈元春為妃?而且還是帶有明顯褒揚其侍奉甄老太妃之意的“賢德妃”?
這太突然了!太不合常理了!許多官員,尤其是那些與甄家、與江南某些勢力有著千絲萬縷聯係的官員,心中瞬間掀起驚濤駭浪。震驚之後,一種難以言喻的狂喜和“頓悟”開始在他們心底滋生蔓延。
皇帝這是在……示好?是在安撫甄老太妃一係?是在暗示對江南某些人或事的……既往不咎?難道皇帝終於看清了形勢,選擇了妥協?還是說,江南鐵器案那滔天的壓力,連皇帝也不得不暫時低頭,用封妃之舉來尋求某種平衡?
皇帝端坐龍椅之上,將階下群臣臉上瞬息萬變的精彩神色儘收眼底。他麵無表情,深邃的眼眸深處卻掠過一絲冰冷的、掌控一切的銳芒。封妃,這枚看似榮寵無限的香餌已經丟擲。他要看看,那些盤踞在鐵器走私案背後的毒蛇,在自以為獲得喘息之機,甚至誤判聖意以為有機可乘時,會不會得意忘形地再次伸出貪婪的信子,從而徹底暴露那深藏於陰影中的七寸要害。
——
我看有寶寶發現我又開了一本書,擔心我放棄這本!不會的!!!肯定不會的哈!!!!我在這說明一下另一本書是我全本寫完的狀態,它很短,一共就不到20萬字,就是小爽文的狀態~所以放心哈,我的重心還是這本,養我得乖乖黛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