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居一品養黛玉 第202章 遮掩
江婉濘的脊背依舊挺得筆直,眼神灼灼,沒有絲毫畏懼:“若姐姐認為妹妹有此價值,妹妹願意一試!”
“嗬……”一聲意味不明的輕笑從江挽瀾唇邊逸出,她重新慵懶地靠回柔軟的引枕,目光卻銳利如針,細細描摹著跪在地上的少女。那份欣賞之下,更深的是審視。“濘濘……”她輕喚,尾音拖長,帶著一絲玩味,“從前我竟走了眼,隻當你是個安靜懦弱、掀不起半點風浪的小丫頭。想不到,這偌大的王府後院,最會藏鋒、最有主意的,竟是你!到是顆蒙塵的明珠了。”
江婉濘緊繃的肩線似乎因這句評價而微微鬆弛了一線,臉上浮現出一個極淡、卻異常清醒的笑容,如同薄冰初裂下透出的一絲暖意。“姐姐此言差矣。”她聲音平靜,擲地有聲,“管姨娘和妹妹……不過是懂得審時度勢,在這看似錦繡、實則處處荊棘的深宅裡,掙紮求生罷了。”
她頓了頓,那雙清亮的眸子直視著江挽瀾,裡麵沒有怨懟,隻有洞徹世情的冷冽,“姨娘膝下隻我一個女兒,女兒終究是要嫁出去的,就像潑出門的水一樣。無論將來是潑入金玉滿盆的富貴鄉,還是寒酸簡陋的貧苦地,於姨娘在府中的處境,又能增添多少實質的助力呢?王妃娘娘寬厚和善,管姨娘生性懦弱,向來隻知安守本分。妹妹深信,隻要姨娘能一如既往地守著這份本分,王妃娘娘念在她多年侍奉、無過便是功的微勞上,定會給她一個安穩的晚年,不至使她孤苦無依。”她的話語清晰冷靜,將對王妃的“寬厚”與對姨娘“懦弱”的認知,編織成一道無法反駁的護身符。
“妹妹亦然。”她話鋒一轉,聲音更添幾分決絕,“嫡庶有彆,尊卑有序,妹妹心中有數,絕不會亂了分寸,做出任何僭越之事,徒惹禍端,牽連姨娘。”她微微吸了口氣,那雙清亮的眸子裡,第一次毫不掩飾地迸發出一種近乎灼熱的渴望,那是對徹底改變自身命運的強烈訴求,“妹妹所求的,卑微又奢侈——不過是希望……若將來上蒼垂憐,讓我有幸能有自己的孩子,他們不必再重蹈我的覆轍!不必再頂著這‘庶出’的烙印,看人眼色,處處低人一頭!我想讓他們,堂堂正正,立於人前!”
“你很誠實。”江挽瀾唇邊的笑意加深了些許,這次的笑意抵達了眼底,帶著幾分真切的欣賞,“這份對自己、對處境、對未來的清醒和坦誠,在這府裡,實屬難得。我很喜歡。”
然而,欣賞歸欣賞,她眼底的探究並未散去,反而更濃。她話鋒陡然一轉,帶著一絲玩味的、近乎挑釁的探究,身體微微前傾,目光如炬:“隻是……你既深諳藏拙之道,懂得韜光養晦,蟄伏至今,連我都瞞了過去。如今也尚未到及笄之年,離婚配尚早,為何偏偏選在此時,主動在我麵前亮出你的底牌,展露你的爪牙?這……”她刻意停頓了一下,聲音壓低,帶著壓迫感,“似乎……並非明智之舉,更非你一貫的作風。是什麼,讓你等不及了?”
江婉濘聞言,臉上的淺笑如同被寒風吹散的薄霧,瞬間斂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極其謹慎的凝重,甚至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緊張。她微微垂下眼睫,濃密的睫毛在眼下投下一小片陰影,似乎在反複咀嚼詞句,衡量輕重。
片刻後,她才重新抬眸,目光沉靜如水,聲音壓得更低:“二姐常年隨父親在外奔波,行蹤飄忽不定,或許……對京中府內一些悄然滋生、看似細微的變化……未能及時察覺。”
“哦?”江挽瀾的尾音微微上揚,不動聲色,握著茶盞的手指卻幾不可察地收緊了一分。她麵上依舊閒適,但整個人的氣息瞬間沉靜下來,如同平靜海麵下湧動的暗流,“什麼變化?”
每一個字都輕飄飄的,卻帶著無形的重量。
江婉濘的目光飛快地掃過暖閣門口垂下的錦簾,確保無人窺聽,才用氣聲般低微,卻字字清晰的語調道:“妹妹近來留意到……長姐……與五皇子外祖家的幾位小姐,走動得……頗為頻繁親近。幾乎是……隔三差五,便有帖子往來,或是過府小聚,或是同遊賞花。”
江挽瀾緩緩抬起眼,眸子此刻銳利如出鞘的寒刃,又如鎖定獵物的鷹隼,瞬間攫住江婉濘!周身原本溫和的氣息驟然變得沉凝如鐵,帶著冰冷的壓迫感,幾乎讓暖閣內的空氣都為之凍結。
“你不僅知道長姐與誰走得近……還知道我常年不在京中?”她隨父西行,向來打著“去城外莊子上騎馬散心”的幌子,有母妃在府內周全遮掩,層層佈置,她一直以為此事做得天衣無縫,堪稱滴水不漏!連父親身邊最親近的心腹,都未必全然知曉她真正的去向!這個深居簡出、看似不起眼的庶妹,如何得知?!
江婉濘迎著她那幾乎能刺穿人心的審視目光,沒有絲毫閃躲,坦然地點了點頭,眼神清澈而平靜:“是。二姐放心,此事在府中,除了母妃……便隻有妹妹知曉了。”
“我隻是好奇,”江挽瀾不再是慵懶的姿態,而是如同一頭蓄勢待發、隨時準備撲向獵物的獵豹,冰冷的目光緊緊鎖住地上跪著的江婉濘:“你是如何知道的?莫非……派人跟蹤我?”
江婉濘感受到那撲麵而來的巨大壓力,背脊的汗毛似乎都豎了起來,但她依舊維持著鎮定,甚至輕輕搖了下頭,唇角勾起一抹微不可察的、帶著點自嘲的弧度:“姐姐說笑了。”
她聲音裡帶著一種認命的坦然,“妹妹每月月銀不過區區五兩,除去日常嚼用、打點下人,所剩無幾。哪有多餘的銀子,去乾這等……既無聊又風險奇高的事?”
她抬眼,目光坦誠地回視江挽瀾,“姐姐性情喜靜,不愛熱鬨應酬,或許不知曉。一年裡,這京城各府邸大大小小的賞花宴、品茶會、詩社雅集……多如牛毛,簡直嚇人。長姐樂於此事,常在被邀之列。她三五不時,便想邀你同往。母妃每每都以姐姐‘身子不適在莊子上休憩未歸’等理由,替你婉拒了。”
她頓了頓,觀察著江挽瀾的神色,繼續道:“一次兩次尚可,次數多了,日子久了……妹妹便自己琢磨出些味道來。姐姐若真是在莊子上休養,何至於次次都恰巧錯過所有邀約?這巧合,未免太多了些。後來……”她的聲音更輕了些,帶著點示好的意味,“母妃替你遮掩時,妹妹也曾在旁不經意地附和過幾句,或是在下人麵前,替你圓過一兩次‘去向’。想來,以母妃的聰慧,應早已知道……妹妹是知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