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居一品養黛玉 第275章 賈母暈厥 上
張轅一驚,親王親臨法司,絕非尋常。
他連忙起身,迅速整理好略顯褶皺的官袍和冠冕,率眾屬官快步趨出公堂迎接。剛至廊下,便見忠順王爺身著親王常服,麵色沉凝,已大步流星而來。
更讓張轅心中驚疑不定的是,王爺身後竟還跟著兩人——一位是今日早朝的苦主戶部的林淡,另一位他並不認識。
“王爺千歲!”張轅壓下心中萬千疑惑,率先躬身行禮,其餘屬官差役更是跪倒一片,“不知王爺駕臨,有失遠迎,萬望恕罪。不知王爺此番親臨,是有何指教?”
忠順王爺腳步未停,隻虛扶了一下:“張大人免禮,諸位都起來吧。”他聲音洪亮,卻透著一股不同尋常的肅穆,“本王今日前來,並非乾涉審案,不過是恰逢其會,或許可為此案做個旁證。張大人依法審理便是,不必顧及本王。”
話雖如此,一位超品親王親至,誰敢真當他隻是“旁證”?忠順王爺說著,已大步踏入公堂,目光一掃,直接走向一旁寺正也就是記錄官所坐的位置。
那位馬寺正見狀哪敢怠慢,立刻躬身將座位讓出,自己垂手退到一旁角落,等著衙役再搬來一把椅子。
忠順王爺在那記錄官的位置上安然坐下,一副置身事外卻又絕不離開的架勢。
這時,林淡上前一步,對著張轅拱手行禮,語氣沉痛卻清晰:“張大人,下官林淡,今日冒昧再擾公堂,實因有緊急重大案情稟報,事發突然,不及備下書麵訴狀,不知可否借貴寺筆墨一用?”
張轅都懵了,看看一旁安坐的王爺,又看看麵色凝重的林淡,勉強壓住疑惑,開口道:“林大人,你所告之事,莫非仍是早朝所奏?本官正在審理之中……”他一邊說,一邊下意識用目光示意了一下王夫人跪著的方向。
林淡卻堅定地搖了搖頭,聲音提高了幾分,確保公堂上下皆能聽清:“張大人誤會了!下官此番並非為早朝之事。下官要告的,是另一樁更為駭人聽聞、令人發指的陳年血案!與此案或有關聯,卻絕非同一事!”
張轅越聽越糊塗,但忠順王爺在場,林淡又是朝廷命官,他豈能不準?隻得道:“自然可以。馬寺正,為林大人備筆墨!”
馬寺正連忙將最好的筆墨紙硯奉上,就放在王爺旁邊的空案上。
整個大理寺公堂陷入一種詭異的沉默之中,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林淡身上。隻見他挽起袖口,神色沉靜,目光銳利,提起筆來,蘸飽濃墨,在這大理寺公堂之上,文不加點,奮筆疾書!
筆尖劃過紙張的沙沙聲,在寂靜的大堂內顯得格外清晰。不過片刻功夫,一張狀紙已然寫成。林淡放下筆,輕輕將狀紙拿起,待墨跡稍乾,雙手捧著,鄭重地呈遞給張轅。
“張大人!”林淡的聲音帶著壓抑的悲憤,響徹公堂,“下官林淡,今日乃替揚州鹽政林如海林大人,狀告京城榮國府賈家——其府上包藏禍心!於兩年前,竟敢派遣惡奴,遠赴揚州,謀害林如海大人之愛妾與年僅三歲的幼子林晏!意圖絕林家之後,妄圖侵吞林家產業!其行卑劣,其心可誅!求張大人明鏡高懸,並案嚴查,為我林家討還一個公道!”
此言一出,真如同平地驚雷!
滿堂皆驚!所有衙役、屬官無不色變,倒吸涼氣之聲此起彼伏!
張轅更是驚得手一抖,差點沒接住那狀紙!他猛地抬頭,滿臉的難以置信,目光下意識地就瞟向王夫人!
衝撞縣主已是不敬之罪,若這榮國府真的再加上一條謀害朝廷重臣子嗣、意圖絕戶侵產……這案子性質就徹底變了!從家族紛爭、禮節過失,瞬間攀升為手段殘忍、目的歹毒、震動朝野的驚天大案!
———
榮國府,榮慶堂。
令人窒息的緊張氣氛逐漸消散。五千兩銀票已由大管家賴大親自送往大理寺,堂內眾人雖肉痛那钜款,但心頭一塊大石總算落地。
賈母斜倚在榻上,閉目養神,手指無意識地撚動著佛珠,麵色依舊疲憊,但眉宇間那深刻的憂慮似乎舒展了些。
她心中盤算著:璉兒能回來便好,銀子去了還能再掙。大理寺既然肯收錢放人,便是給了餘地,璉兒最多革職,性命總算無礙。至於二房王氏……棄便棄了,隻要寶玉、政兒無事,榮國府的根基總能保住。
賈赦坐在下首,端著茶碗,吹了吹浮沫,雖也心疼銀子,但想到二房惹出這般大禍,日後在母親麵前必然失勢,自己這長房或許能多得些看重,心下甚至隱隱有一絲快意。
賈璉則站在王熙鳳身邊,臉上驚魂未定,但眼神已活泛了許多。王熙鳳一手輕輕護著小腹,另一隻手在桌下悄悄握了握賈璉的手,遞給他一個“安心”的眼神。她雖也心疼銀子,但更慶幸丈夫能脫身,隻要人在,總有轉圜餘地。
堂內一時無人說話,一種劫後餘生的虛假平靜彌漫開來。
突然,一陣急促慌亂、完全失了章法的腳步聲由遠及近,猛地打破了這片平靜!賴大管事臉色慘白、氣喘籲籲地直接狂奔到了榮慶堂門外。
一個機靈的大丫鬟見賴大臉色難看至極,心知必有大事,不敢耽擱,連忙打簾子進門,聲音都帶著一絲顫音:“老太太,賴大管事求見,像是……有急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