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官居一品養黛玉 > 第322章 怒賺兩千五百萬兩白銀 (上)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官居一品養黛玉 第322章 怒賺兩千五百萬兩白銀 (上)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林淡最初預估國內外商人各一百個名額,本以為綽綽有餘。然而現實是,僅僅江南、泉州、廣州等幾個富庶之地報上來的符合條件的商人數量,就遠遠超出了這個數額。

各地知府眼見需求如此旺盛,且這分明是送上門來的政績,竟不約而同地上摺子,懇請皇上“體恤商民殷殷赤誠”,“天恩浩蕩,多加恩典”,再多開放一些名額。

若林淡隻是如此抬舉商人,恐怕早就被禦史言官的唾沫星子淹死了,奏本都能堆滿皇帝的桌案。

但妙就妙在,林淡深諳“平衡”之道,他的方案將“士農工商”四民全部考慮了進去,讓人無從指摘。

對於“士”,他給予了讀書人前所未有的尊榮。

規定:凡考中舉人者,無論現任何職,隻要為官清廉,為國效力滿十年;凡考中秀才者,無論是否出仕,隻要在地方教書育人,為國儘忠滿二十年,均可由本人申請,經當地學政與官府核實後,獲得進京赴宴的資格!

不僅如此,朝廷還會根據路程遠近,發放數額不等的路費補貼!

這一下,可謂是在天下讀書人中投下了一顆巨石!

多少皓首窮經、止步於舉人或秀才的讀書人,原本以為此生再無麵聖之機,隻能鬱鬱終老於鄉野或小吏之位。

如今,竟有此等好事擺在眼前!

雖然等待年限不短,但這無疑是對他們多年寒窗苦讀和堅守的一份巨大肯定和慰藉。一時間,天下學子振奮不已,許多原本心灰意冷的老秀才、老舉人紛紛重燃希望,地方官學也為之震動。

對於“工”與“農”,林淡也沒有忘記。他奏摺中寫道,責成各縣衙門,必須在各自轄區內,推舉出一名技藝最精湛的工匠和一名最善於耕種的農夫或牧者。也就是說,哪怕你隻是個默默無聞的木匠,但你的手藝全縣第一;哪怕你隻是個麵朝黃土背朝天的農夫,但你家年年豐收,畝產最高;哪怕就是養牛放羊,但你家的牛羊最肥,你就有機會代表一縣之工、一縣之農,進京赴宴,享受無上榮光!

這簡直是破天荒的恩典!工匠和農夫,何曾想過能有如此際遇?此舉極大地鼓舞了底層百姓的積極性,使得“行行出狀元”不再是一句空話。

如此一來,那些原本摩拳擦掌,準備稍有不妥就上書彈劾林淡“媚商”、“壞朝廷體統”的禦史言官們,看著這份囊括了士農工商、雨露均沾的完美方案,頓時啞口無言,悻悻地收回了已經寫好的奏章。

――

戶部的算盤珠子劈裡啪啦響徹數日,當最後一筆“襄讚銀”清點入庫,最終數額定格在兩千六百四十萬兩這個令人瞠目結舌的數字上時,整個戶部衙署都彌漫著一種如夢似幻的狂喜與不真實感。

銀子既已到位,戶部上下對待太上皇壽宴後續事宜的態度,立刻變得“公私分明”起來。

陳尚書大手一揮,帶著戶部一眾官員,以近乎“甩包袱”的速度和效率,將一應籌備文書、賬目以及與各地對接的名冊,毫不留戀地全部移交給了禮部。

本來嘛,籌備宮廷慶典、擬定禮儀流程、接待各方來賓,這本就是禮部分內之事。先前是因為皇上那句“不動用國庫銀子”的嚴令,才讓戶部硬著頭皮頂了上去。如今金山銀山已然搬回國庫,戶部的使命便算圓滿完成,自然樂得清閒,繼續去操心他們的錢糧賦稅。

禮部尚書對此倒是高高興興地接手了。雖說後續安排數千人的食宿、排程、禮儀培訓等麻煩事堆積如山,但架不住這次戶部批錢批得史無前例的大方!一次性撥付了一百四十萬兩專項款子!

雖然這其中明確規定有七八十萬兩是要用於補貼那些從全國各地、尤其是偏遠州縣趕來的“士農工”代表們的路費盤纏,但剩下足足六十多萬兩,可是實打實地用於這九日壽宴的花銷!

這可比以往皇上既要場麵、又隻肯給十萬、八萬兩預算,逼得禮部上下拆東牆補西牆、焦頭爛額的日子,不知道強到哪裡去了!

禮部尚書捧著撥款文書,臉上的皺紋都笑開了花。

與此同時,林淡再次上奏,言明此次籌款順利,離不開各地方知府、縣衙的鼎力配合與辛勤工作。為表皇恩浩蕩,激勵地方,建議從所得款項中撥出一百萬兩,作為“協辦恩賞”,按出力多寡分賞給各地方衙門。

皇上看著那白花花的銀子還沒捂熱乎就要出去一百萬,確實肉痛了一下。但再看看國庫賬冊上那依舊驚人的兩千五百萬兩餘額,這點“小錢”似乎又不算什麼了。他大手一揮,準了!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