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居一品養黛玉 第342章 明慧郡主的好感
待榮國府那一行人狼狽離去,縣主府內重新歸於寧靜,氣氛也隨之一變。
安樂公主方纔那訓斥賈府眾人的冷厲威嚴瞬間消散無蹤,她低頭看向身邊的小女兒,臉上露出極為慈愛又帶著點無奈的笑容,柔聲道:“**,在咱們自己府裡時,不是吵著要見隔壁的林姐姐嗎?怎麼如今見到了人,反倒成了鋸嘴的小葫蘆,不肯說話了?”
被母親點了名,那個穿著粉嫩宮裝、梳著雙丫髻、臉蛋圓嘟嘟像個小蘋果似的小郡主,害羞地往母親身後縮了縮,隻露出一雙圓溜溜、黑葡萄似的大眼睛,怯生生又充滿好奇地打量著黛玉。
通過安樂公主一番帶著寵溺的“自曝其短”,林淡和黛玉才明白,他們之前猜測的公主前來解圍的種種原因竟都錯了。
原來事情的起因頗為有趣。
這位封號**的小郡主,是個活潑好動、好奇心極強的孩子。
今日,她竟趁著乳母嬤嬤不注意,偷偷爬上了自家府邸裡靠近縣主府方向的一處矮牆頭,正好瞧見了在縣主府庭院中的黛玉。
黛玉那纖細嫋娜的身姿、清麗脫俗的容貌,以及那份沉靜安寧的氣質,瞬間就俘獲了這個小姑孃的心。**郡主從牆頭下來後,就纏著母親安樂公主,軟磨硬泡,嚷嚷著一定要和隔壁那個“漂亮得像畫兒裡走出來一樣的姐姐”交朋友。
安樂公主被女兒磨得沒辦法,又見她因為爬牆頭弄得裙子上都是灰,像個小花貓似的,真是又好氣又好笑。
隻得先命人將這小淘氣包洗乾淨換好衣裳,這才依著她,帶著她過來拜訪新鄰居。
沒想到剛走到縣主府門口,還沒來得及讓守門的小太監通報,就聽見裡麵似乎鬨哄哄的,隱約還有爭執之聲。
安樂公主本身就是個爽利直率的性子,加之身份尊貴,便示意門房不必通報,直接帶著人就進來了。走到儀門處時,正好將賈母那番倚老賣老、責怪黛玉的話,以及後麵鐘嬤嬤不卑不亢的反駁,聽了個一字不落。
本來安樂公主對榮國府那位號稱“銜玉而生”的公子就沒什麼好印象。
這位寶二爺出生的時候,安樂公主早已遠嫁蜀地多年,竟仍有關於此事的誇張風聲傳到她耳朵裡,可見當年賈家為了造勢,將此事宣揚得多麼沸沸揚揚,生怕彆人不知道。
幸而那玉上刻的不過是“通靈寶玉”、“仙壽恒昌”這類玄乎其玄的字眼,要是真敢刻上“受命於天,既壽永昌”這等大逆不道的字……安樂公主冷哼了一聲,那榮國府上下的墳頭草,怕是早就長得幾丈高了!
林淡與安樂公主不免就此閒聊了幾句,各自發表了一番見解。
林淡認為榮國府為賈寶玉打造的“銜玉”聲勢實在過於招搖,絕非長久保身之道。
安樂公主則嗤笑道:“一塊不知所謂的玉佩,說來也算不得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隻是如今這榮國府,老國公早已仙逝,爵位也遞降承襲,府中上下卻還依舊‘寶二爺’、‘璉二爺’地叫著,真是亂了尊卑,失了規矩!也不知是他們自家不懂,還是故意擺那早已不存在的譜兒。”
林淡聞言,如夢初醒!
是啊,他結識的年輕一輩勳貴子弟中,除了蕭承煊人稱“蕭二爺”外,其餘各家,即便是公侯府邸的公子,若非承爵者,外人多以官職或“某某公子”相稱,以示對朝廷體製的尊重。像榮國府這般,府中哥兒無論長幼、有無職銜,一律“爺”來“爺”去的做派,確實獨此一家,顯得格外紮眼和不合時宜。
大人們在這邊談論著關乎規矩體統的話題,另一邊,穿著粉嫩繡纏枝蓮紋襦裙的**小郡主,終於鼓起勇氣,從母親身後挪了出來。
她上前一小步,仰著圓圓的小臉,對著黛玉,聲音糯糯地、帶著點害羞地問道:“康樂姐姐,母親說你姓林……那,那錦芙以後能叫你林姐姐嗎?”
才剛剛六歲的小人兒,問得極其認真。
黛玉看著她那圓乎乎、白嫩嫩的小臉,和那雙充滿期待的大眼睛,心下一軟,笑著溫柔點頭:“當然可以呀。”
說著,黛玉從自己手腕上退下一對和田玉的叮當鐲。因在孝期,黛玉身上並無豔麗華貴的首飾,這對素雅的白玉叮當鐲正適合送給眼前這位粉雕玉琢的小郡主。
“這對鐲子聲音清脆,送給錦芙妹妹玩吧。”黛玉將鐲子輕輕放在**郡主的小手上。
小小的**郡主收到這份來自“漂亮姐姐”的見麵禮,一雙圓眼睛瞬間亮了起來,燦若星海,小臉上綻放出巨大的、難以置信的驚喜笑容,彷彿得到了全世界最珍貴的寶貝!
那誇張的喜悅之情,連一旁的林淡看了都覺得有些好笑又可愛。
安樂公主見狀,小聲對林淡解釋道:“林大人莫見怪,本宮這女兒,因自小就長得圓潤些,便對那些身形纖細、儀態優雅的漂亮姐姐毫無抵抗力,羨慕得緊。康樂縣主送的這對鐲子,怕是要被她當寶貝一樣‘供起來’,誰也不讓碰了。”
不得不說,知女莫若母。
小**郡主回府後,果然立刻找了一個鋪著軟緞的精緻小盒子,小心翼翼地將那對叮當鐲放了進去,蓋好蓋子,還鄭重其事地放在自己枕頭邊,嚴肅地告誡乳母和丫鬟,誰也不準亂動她的“林姐姐送的寶貝”!
整個下午,**郡主都纏著黛玉說話,雖然大多是些孩童的稚語,問些“姐姐喜歡什麼花?”“姐姐怕不怕蟲子?”之類的問題,但黛玉都極有耐心地一一回答。
臨到分彆時,**郡主還依依不捨,拉著黛玉的衣袖不肯放手。
直到聽母親說,等明年林姐姐出了孝期,也會去皇家的學堂,跟著其他宗室貴女們一同上學讀書,她這才眼睛一亮,乖乖地鬆開手,期待著將來在學堂裡也能日日見到她的“林姐姐”,心滿意足地跟著母親回府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