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官居一品養黛玉 > 第403章 康樂縣主不簡單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官居一品養黛玉 第403章 康樂縣主不簡單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黛玉自覺並未吃虧,也未急著將此事告知二叔、二嬸。

然而,所謂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裡——儘管這事對黛玉而言算不得壞事,但其戲劇性與話題性,足以讓它在賓客間飛速流傳。

不到半個時辰,前來周家赴宴的眾人,或多或少都聽說了水榭比詩、縣主立威的軼事,同時廣為傳誦的,還有那首令人拍案叫絕的《秋詞》。

一時間,周府宴席之上,眾人心思各異,暗流湧動。

心思活絡者,如那些原本盯著伴讀之位,以為隻需女兒才情出眾便可的人家,此刻都暗暗掂量起來。康樂縣主顯然不是能被輕易糊弄、拿捏的,沈家三小姐便是活生生的前車之鑒。這伴讀之選,恐怕才學僅是門檻,心性、規矩、眼力見兒乃至家族教養,纔是關鍵。

隔岸觀火者,如那些家中沒有合適女兒,或自忖與林家攀不上關係的,則純然是看戲心態,饒有興致地猜測著,經曆此事後,最終誰會入了縣主的眼。

惴惴不安者,如沈通判,他正與人把酒言歡,聽得此事,竟在這深秋時節,驚得內衫儘濕,麵上卻還要強裝鎮定,心中已將惹事的女兒和不懂事的丫鬟罵了千百遍。

好墨惜才者,如那位宋知州,他設法得了黛玉那首《秋詞》的抄本,捧在手中反複品讀,越讀越是覺得唇齒留香,又隱隱感到慚愧。

這般立意高遠、文采斐然的詩作,莫說他家中那幾個不成器的兒子,就是他自己,想要寫得如此妥帖圓滿,也需閉門苦思數日,反複推敲字句。可聽聞康樂縣主不過沉吟片刻,揮筆立就,文不加點,猶如宿構……此等才華,著實令人驚歎。

――

黛玉從水榭離開後,便徑直去尋了二嬸江挽瀾。

前往宴廳的路上,她敏銳地察覺到,沿途遇到的夫人小姐們,投向她的目光比之前更多了幾分真切的恭謹與敬畏。

她心中澄明,愈發覺得二叔林淡的教導無比正確——她是皇上親封的康樂縣主,自有其身份與威儀。

在大多場合,無需過分謙抑忍讓,隻需堂堂正正,依禮而行,便可立於不敗之地。今日小試鋒芒,不僅初步確立了她在蘇州閨秀圈中的地位,也更清晰地讓她看到了哪些人可交,哪些人需遠。

看來,這伴讀的人選,確實需要更加審慎地觀察和斟酌了。至於那位心高氣傲、易被人當槍使的沈三小姐,乃至養出這樣女兒的沈家,已然徹底從她的備選名單中剔除了。

——

不知是因康樂縣主首次在蘇州閨秀圈中正式亮相,還是因周府水榭那場風波著實戲劇性十足,總之,接下來的幾日,黛玉儼然成了蘇州官宦人家茶餘飯後最為熱議的人物。街頭巷尾、深宅內院,議論之聲不絕於耳。

唐蔓作為長嫂,細心留意著外界的風聲,著人仔細探聽後,發現輿論雖眾說紛紜,卻無一不是讚歎縣主才思敏捷、氣度雍容、處事有度,於黛玉的名聲隻有增益,並無半分損害,甚至隱隱坐實了她“才德兼備”的名頭。見此情形,林家也就樂見其成,並未出手乾涉或壓製這些議論。

那日從周府赴宴歸來,黛玉心情極佳。晚膳後,一家人聚在暖閣裡喝茶閒話,她便將在周府水榭如何被沈靜怡挑戰,自己如何應對,又如何三言兩語點明關竅、立威於眾的經過,繪聲繪色、俏生生地學了一遍。說到最後,她一雙妙目盈盈望向長輩們,唇角彎彎,分明是等著誇獎的小女兒情態。

果然,叔叔嬸嬸們聽後,非但沒有覺得她鋒芒過露,反而紛紛點頭稱許。崔夫人拉著她的手直說“我的兒,受委屈了”,轉頭便賞了一副晶瑩剔透的翡翠頭麵;江挽瀾更是拍手稱快,覺得侄女頗有自己當年的幾分爽利,當即便將自己嫁妝裡一柄嵌寶鑲玉的短匕贈予她把玩,說是“女孩子家,柔韌中更需幾分剛強之氣”。

而最感欣慰的,莫過於二叔叔林淡。他聽著小侄女條理清晰、不卑不亢的複述,看著她如今雖依舊纖細卻挺拔自信的身姿,眼中滿是讚賞與“吾家有女初長成”的驕傲。

他並未多賞什麼金銀珠寶,隻將自己珍藏多年的一方上等古硯並一套精刻版《昭明文選》贈予黛玉,溫言道:“曦兒今日所為,甚好。不惹事,亦不怕事,持身以正,立心以公,方是立世之本。這方硯台伴我多年,望你日後筆墨之間,亦能常守此心。”

這份肯定與期許,比任何物質賞賜都讓黛玉開心。林家老宅之內,因著黛玉的成長與這份默契的親情,愈發顯得其樂融融。

與林家的溫馨和睦相比,沈家府邸這些日子卻是陰雲密佈。沈家主母在徹底弄清楚水榭風波的來龍去脈,知曉竟是自家庶出的二女兒在其中挑撥攛掇,利用她單純的嫡女去當那出頭椽子,險些為沈家招來大禍後,氣得渾身發抖,恨不得立刻將那心思歹毒的庶女活活掐死。

然而,此事鬨得滿城風雨,多少雙眼睛盯著沈家後續的處置。為了沈家的臉麵,也為了平息可能來自林家甚至周知府的不悅,她不能將事情做得太絕,落人口實。強壓下滔天怒火,她雷厲風行,不過幾日工夫,便尋了一戶遠在幾百裡外、家道早已中落、隻剩個空架子的所謂“書香門第”,不顧那二丫頭哭天搶地的哀求與那戶人家對嫁妝隱隱的不滿,迅速將人遠遠打發嫁了過去,來個眼不見為淨。

嫁妝?沈夫人心中冷笑,能給她湊齊幾抬充門麵已是仁至義儘,還想指望多少?那戶破落人家若不滿意?哼,一個失了孃家歡心、又無豐厚嫁妝傍身的庶女,在婆家日子艱難,那又與她這個嫡母有何乾係?她絲毫不擔心這二丫頭日後能掀起什麼風浪來報複,畢竟那戶人家早已沒了起複的指望,能靠著沈家這點微末的名頭度日已是僥幸。

快刀斬亂麻地處置完惹禍的庶女,沈夫人看著因受此打擊而有些萎靡、卻也似乎懂事了些的親生女兒沈靜怡,心中又是心疼又是悔恨。

她生了兩個兒子後傷了身子,好不容易年近三十才得了這個嫡出的女兒,自是千嬌萬寵,唯恐她受一點委屈,卻沒想到竟將女兒養得如此不知人心險惡、不通世務進退。

這一次,她是真的下了狠心,再不縱容,立刻請了更為嚴厲的嬤嬤,又親自日日教導,定要將女兒那過於單純的性子扭過來,將這待人接物、持家理事的本事,一樣樣紮實地教給她。亡羊補牢,但願為時未晚。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