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居一品養黛玉 第406章 偶遇妙人
那聲“江夫人”入耳,江挽瀾竟有片刻的怔忡,隨即才反應過來——這是在叫自己。雖已與林淡成婚數月,但自幼在被人喚作“二小姐”,後來是“江郡主”,這驟然變成“夫人”,她心底總還有些未能完全適應的陌生感。
她抬眸望去,隻見一位衣著雅緻、麵容嫻雅的婦人正含笑望著自己,身邊跟著方那位藕荷色衣衫的小姑娘。
江挽瀾迅速在記憶中搜尋,隨即展顏一笑,上前兩步,得體地回應:“原來是李夫人,真是巧遇。”
這位李夫人,其夫家姓盧,與江挽瀾的嫂子有些遠房親戚關係,算起來是嫂子外祖家那一支的。
江挽瀾在京中閨秀圈裡與盧家雖往來不多,但也曾在幾次宴席上有過數麵之緣,認得這位性情還算爽利的李夫人。
“江夫人何時來的金陵?怎先前未曾聽聞訊息?”李夫人語帶關切地問道,目光不著痕跡地掃過江挽瀾身後氣質不凡的黛玉。她記得這位東平郡王府的二小姐是嫁給了那位勢頭正勁的林侍郎,按理應在京中,怎會突然出現在金陵?
江挽瀾笑容溫婉,解釋道:“隨夫君回蘇州祭祖,順道路過金陵,停留幾日。倒是李夫人,我記得盧大人不是在平陽府任上麼?您怎會在此處?”她心中也存著同樣的疑惑。
李夫人聞言,拿絹帕掩嘴輕笑,帶著幾分歸寧的喜悅:“江夫人有所不知,我孃家本就是金陵人士。這次是因為孃家幼弟要大婚,我這做姐姐的,便帶著女兒回來觀禮,沾沾喜氣。”
說著,她將身側的女兒輕輕往前帶了帶,柔聲道:“菱溪,快來正式見過林侍郎夫人,你該稱一聲江姨母。”
那名叫菱溪的小姑娘乖巧地上前,規規矩矩地行了個禮,聲音清脆:“菱溪見過江姨母。”她舉止落落大方,眼神清澈,看得出家教甚好。
李夫人這才將目光轉向一直安靜站在江挽瀾身側的黛玉,眼中帶著欣賞與詢問:“這位姑娘是……?”她近幾年隨夫在外任職,並未見過黛玉。
江挽瀾自然地攬過黛玉的肩,語氣中帶著幾分不易察覺的驕傲:“這是我夫家侄女,康樂。”
李夫人臉上立刻顯出恰到好處的敬意,忙道:“原來是康樂縣主,失敬失敬。”說著便要行禮。
黛玉豈會受長輩的禮,連忙側身避開,上前虛扶了一下,聲音清柔婉轉:“李夫人太客氣了,您是長輩,喚我黛玉便是。”
兩邊正寒暄著,氣氛融洽,卻見一個穿著體麵、頭臉光鮮的管事媳婦模樣的婦人徑直走了進來,語氣帶著幾分不容置疑的催促,問那引路的雲錦閣婦人:“我們月前訂下的那幾套衣裳,到底何時能得?我們姑娘等著上京,耽誤了時辰,你們可能擔待?”
那雲錦閣的婦人臉上閃過一絲不悅,隨即立刻堆起笑容,上前耐心解釋:“大管事您放心,工期我們都是算好的,絕不會誤了府上小姐的大事。隻是如今確實還未到約定的取貨日子,繡娘們還在加緊趕工呢……”
豈料那薛家的管事媳婦聽了,臉色愈發不虞,打斷道:“話是這麼說,但誰知道你們會不會偷懶拖延?我們薛家也是老主顧了,就不能通融通融,先緊著我們的做?主人催得緊,我也是沒法子!”
雲錦閣的婦人麵上賠笑,心中叫苦不迭,卻也隻能連連應承:“是是是,大管事您放心,我們一定儘快,一定儘快……”
得了雲錦閣的回話,那管事模樣的婦人匆匆離開。
站在一旁的盧菱溪聽著這番對話,不禁微微蹙起了秀氣的眉頭,她性子率真,低聲對母親說道:“這家人好沒道理,既然定好了時日,為何又要來催?若真那般著急,當初為何不早些下單定製?這般催促,豈不是擾了彆家的次序?”她聲音雖輕,但在略顯安靜的空間裡,卻足夠清晰。
黛玉在一旁聽了,不由得歪頭看向這位直言不諱的盧家小姐,見她小臉上滿是不讚同的神色,嘴角輕輕勾起一絲若有若無的笑意,覺得這姑娘倒是頗有主見,心性明澈。
李夫人也是個性子比較直的,聞言便直接問那雲錦閣的婦人:“照她這般說法,若是我們今日也訂了衣料,是否隻要派人日日來催問,便能插隊先得?若是不來催問,便要被一拖再拖?”這話問得犀利,卻也道出了不少顧客的擔憂。
那雲錦閣的婦人臉上苦笑更甚,知道不解釋清楚怕是真要得罪客人了,隻得壓低聲音,帶著幾分無奈道:“夫人、小姐們有所不知,方纔那位是金陵城皇商薛家的管事媳婦。因著他家小姐不日便要啟程進京‘待選’,這才特特定了這幾套衣裳。不過請夫人、小姐們放心,咱們雲錦閣每旬有一日是專留給老師傅們休息的,薛家小姐的衣裳都是安排在這日做工,斷然不會耽誤了其他客人的工期,還請貴人們體諒。”
“皇商薛家?”江挽瀾和黛玉聽到這四個字,心中俱是一動,彼此交換了一個眼神。
而李夫人和盧菱溪,則精準地捕捉到了那更關鍵的三個字——“待選”。
刹那間,雙方都失去了繼續挑選衣裳的閒情逸緻。
李夫人臉上閃過一絲急切,看向江挽瀾。江挽瀾會意,微微頷首。
李夫人立刻提議道:“江夫人,縣主,此處說話不便,隔壁有間清靜的茶館,不如我們移步過去小坐片刻?”
“正有此意。”江挽瀾從善如流。
一行人便出了雲錦閣,徑直去了隔壁裝潢雅緻的茶館,要了一間清淨的雅間。
剛坐下,夥計奉上的茶盞還未及品嘗,李夫人便帶著幾分難以掩飾的急切,傾身向江挽瀾詢問道:“江夫人,您久在京中,訊息靈通。這……京裡可是已經傳出了要‘待選’的訊息?是我們訊息閉塞,上個月又在路上奔波,竟未曾聽聞,可千萬彆耽誤了正事纔好!”她語氣中的焦慮顯而易見,生怕因為自己的疏忽,錯過了關乎女兒前程的重要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