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居一品養黛玉 第455章 騰挪
且說自從定下了賢德妃元宵節回府省親,榮國府便如同被投入巨石的深潭,從上到下都沸騰忙碌起來,再無片刻安寧。
這不僅僅是王熙鳳一人的重擔,闔府上下,但凡能走動、能使喚的,無一不被捲入這籌備的漩渦之中。
首先,便是寶玉的安置。
史老太君雖萬分不捨,但省親大事,規矩體統不容有失,隻得忍痛將心肝寶貝寶玉從自己暖閣裡挪了出來,安置到院中的西廂房暫住。
為此,賈母還特意多撥了幾個伶俐的丫頭婆子過去伺候,生怕委屈了她的命根子。然而,與省親其他千頭萬緒的準備工作相比,寶玉挪房這件事,實在成了微不足道的小插曲。
真正讓當家人們焦頭爛額的,是銀錢和體麵。邢夫人房中,賈赦、邢夫人、賈璉、王熙鳳齊聚一堂,氣氛凝重。
賈璉搓著手,眉頭緊鎖:“老爺,太太,雖說聖上開了天恩,體恤咱們,許了無省親彆墅接駕,但該有的規製、該撐的場麵,總不能太出格。皇上的臉麵,咱們可打不得啊!”他深知其中利害,若是過於寒酸,丟了不僅是賈家的臉,更是打了皇家的臉。
賈赦半歪在榻上,一臉愁苦兼不耐煩:“話是這麼說!可修省親彆墅的銀子從哪裡來?你當那是堆土玩呢?再說,這眼瞅著就到日子了,就是有銀子,也來不及動土興工啊!”
他心中自有算盤,分家後,王熙鳳管家確有一手,加上他們這房用度削減,公中確實攢下些銀子,但要他拿出自家的真金白銀去填這個看不見底的麵子工程,他是萬萬不肯的。
王熙鳳一雙丹鳳眼滴溜溜一轉,心中已有了計較,她上前一步,聲音清脆利落:“老爺、太太、二爺,我倒是琢磨出個不是辦法的辦法。您看,老爺原先住的那個東大院,不是一直空著嗎?雖說規製比不上正經的省親彆墅,但院落寬敞,房屋也還算齊整。咱們不如把那兒的舊匾額都撤了,換上新的、合乎娘娘身份的匾額,裡外再徹底清掃裝飾一番。如此一來,既全了接駕的規製,顯得咱們用心,所費也不過是幾塊新匾和人工,豈不兩全?”
王熙鳳這話一出,賈赦、邢夫人、賈璉的眼睛頓時都亮了。
賈赦猛地坐直身子,連連拍手:“好!好主意!還是鳳丫頭腦子活絡!不過是幾塊新匾,能花幾個銀子?璉兒,這事就交給你去辦,務必在初十前將匾額都製作妥當,懸掛起來!”
“是,父親!”賈璉連忙應下,心裡也鬆了口氣,這確實是個省錢又省力的好法子。
於是,賈璉緊趕慢趕,督促工匠,總算在正月初十前,將東大院各處需要更換的匾額都趕製了出來,懸掛停當。王熙鳳則指揮著下人,在正月初八前,將東大院各處廳堂的金銀器皿、帳幔簾子,能換的全都換成了嶄新的,務必不露寒酸。
轉眼元宵在邇。自正月初八起,宮裡便有太監提前出來勘察方向,指點何處更衣,何處燕坐,何處受禮,何處開宴,何處退息。
緊接著,又有巡察地方總理關防的太監,帶著許多小太監過來,在各處設定圍幕,指示賈府人員何處出入,何處進膳,何處啟事,種種繁瑣儀注,不容絲毫差錯。
榮國府外,工部官員並五城兵馬司的人早已出動,灑掃街道,攆逐閒人,肅靜迴避。賈赦則親自監督匠人紮製花燈、煙火等喜慶之物,直至十四日,一切方纔準備停當。
這一夜,榮國府上下,從主子到奴才,幾乎無人安睡。
至十五日五鼓時分,天色未明,賈母等有爵位在身者,已按品級大妝起來,珠環翠繞,誥命服飾沉重而莊嚴。此刻的榮國府,鼎內焚燒著百合宮香,瓶中插著長春嫩蕊,靜悄悄鴉雀無聲,無一人敢隨意咳嗽。
賈赦率領族中男丁在西街門外等候,賈母則領著女眷站在榮國府大門外。街頭巷口,早已用厚厚的圍幕擋得嚴嚴實實。
等待良久,不見動靜,賈母心中焦急,又想起一事,側頭問道:“鳳丫頭,康樂縣主那邊可到了?怎麼還不見人影?”她語氣中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不滿。
王熙鳳連忙賠笑回道:“老祖宗放心,早已派人去問過了。縣主府那邊回話,說是縣主今日要按品級大妝,儀仗齊備方能出門,估摸著用過午飯便來。”她刻意強調了“按品級大妝”、“儀仗齊備”。
賈母一聽,臉色沉了沉,本想發作,指責黛玉不懂事,接駕貴妃竟敢姍姍來遲,但目光掃過周圍肅立的太監和森嚴的關防,想到今日是何等場合,硬生生將到了嘴邊的斥責嚥了回去,隻從鼻子裡輕輕“哼”了一聲,表達不悅。
眾人正等得心焦不耐,忽見一個太監騎著快馬而來,賈政忙上前接住,打聽訊息。
那太監甩鐙下馬,喘了口氣道:“早著呢!娘娘未初刻才用晚膳,未正二刻還得到寶靈宮拜佛,酉初刻進大明宮領宴看燈,然後方能請旨起身。依咱家看,隻怕戌初刻才能動身呢。”
王熙鳳在一旁聽得真切,忙對賈母等人道:“既這麼著,老太太、太太且請回房歇歇腳,喝口熱茶,等時辰差不多了再來等候也還不遲。這裡我先照應著。”
賈母等人也確實站得腿痠,聞言便順勢回去了,隻留王熙鳳並一眾執事人等在此照料。執事人帶領太監們去吃酒飯,一麵傳人挑進蠟燭,趁著天色漸暗,將各處燈籠、彩燈一一點亮。
正當王熙鳳忙而不亂地安排各項事宜時,府外傳來一陣規整的腳步聲和輕微的環佩叮咚之聲。緊接著,門上的小廝氣喘籲籲地跑進來稟報:“二奶奶,康樂縣主的鸞駕到了府門前了!”
王熙鳳心中一凜,忙道:“快開正門迎接!”又立刻派人飛跑去稟告賈母等人前來接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