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女主對此感到厭煩對照生活 相濡以沫的前提
-
相濡以沫的前提
想必大家都知道“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這句話吧,在很多文藝作品中,這句話好像總是代表著遺憾,愛情的不能圓滿。
從前呢,在看到愛情與現實不能兩全的作品時,我也常常感到遺憾。
到底是相濡以沫還是相忘於江湖,怎麼做出選擇,成了大家津津樂談的一個話題。
有人會覺得如果能相濡以沫,我纔不要相忘於江湖;有人會覺得現實的阻礙太大難以跨越,所以無奈之下隻能相忘於江湖。
於是我也會隨著大家的討論,思考自己的選擇,而左右為難。
後來的某天,我好像是在看《中國哲學簡史》時,我才知道,哦~“原來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這句話原本承載著一個非常有哲學高度的內涵。
它在講到莊子的思想時,引出了一段原文:“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若相忘於江湖。與其譽堯而非桀也,不如兩忘而化其道。”
這段話翻譯過來是,泉水乾涸後,有兩條魚受困於一個小窪地,彼此向對方身上吐吐沫,來賴以維持生存,這叫“相呴以濕,相濡以沫。”
如果說在這樣的困境中,兩條魚艱難的相依為命,維持生存,不如將他們各自放歸山川河海,可以讓他們在大海中自由自在的穿梭,雖然兩魚不在一起,看起來好像很孤獨,冇有像他們在一起的時候那樣緊密,冇有那樣抱團取暖的溫情,可他們享受了生命中最大的自由。
看似是在說魚,實際不止是在說魚。
原來相濡以沫是有前提的,那是兩條快要乾死的小魚,對應我們的應該是,兩個都很窮的人,在底層艱難的生活中苦苦掙紮的人。
窮,物質窮,精神也窮。
因為窮,所以需要對外索取,需要外界來填補自己的匱乏,也是很多人著急忙慌需要婚姻、需要生孩子的最主要的原因。
兩個“窮”人,在一起相依為命,相互索取,又相互傷害。
為什麼要給窮打一個引號,因為這個世界上,還有很多即使物質很豐富,但是精神世界很貧瘠的人。
不然也不會有那麼多明星富豪,那些我們看起來光鮮亮麗的人,感情生活不順利,動輒抑鬱症,明明自己很能掙錢,但感覺好像就跟離不開男人一樣。
還有經典的美女配野獸,一個又美又牛逼的女人,找了個各方麵都不如她的人,最後她找的這個人對她還各種不好,但她還是離不開,要在這段關係裡被抽筋扒皮。
最後大家總是會惋惜她這一路走來的不容易,從校園走到婚紗的感情,就這麼斷了,太可惜,原來明明那麼的相愛,最終卻是這樣的結局。
但我覺得不可惜,一點也不可惜。
因為她們都是莊子故事裡的那兩條被困於窪地之中,快要乾死的小魚,因為原來在一起的時候就不是因為相愛,而是因為匱乏,是因為快要“乾死了”。
我不信,當她們迴歸生命最自然的懷抱中,享受著生命中最大限度的自由後,還會懷念從前那樣的生活。
“與其譽堯而非桀也,不如兩忘而化其道。”說的是與其稱讚歌頌堯舜的功德與賢明,痛罵夏桀的殘暴與昏庸,不如將這些統統忘掉,化歸自然。
我想類似於“再見愛人”裡的那些怨偶們,與其去指責那個剝削者,同情那個被剝削者,大家都應該知道,這時候冇有什麼對錯好分的,也冇有什麼隊好站的,這說明他們應該察覺到再這麼相濡以沫下去好像有點不對勁,該散了。
從“相呴以濕,相濡以沫”的前提來看,這句話本身就是一地的雞毛,不是什麼浪漫的代表,本身也並不是什麼愛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