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女主對此感到厭煩對照生活 在此之前先把自己當個人吧
-
在此之前先把自己當個人吧
跟朋友聊了聊摩梭族,纔得到了更多的瞭解。
其實在我剛上大學那會兒,空間就有在轉他們族的生活模式,一度我也覺得他們傳播的理念好對,但是到了此時此刻的今天,我才發現有些資訊的傳播,對於冇有閱曆冇有分辨能力的小朋友來說多麼的有誤導性。
跟朋友聊了才知道摩梭族是舅舅當家。
我當時就產生了疑問,不是宣傳說他們生的女兒纔是繼承人?怎麼是舅舅當家?
朋友說:都有吧,母係是因為走婚嘛,所以不保證孩子的父親是誰,但是一定是舅舅和母親的血緣關係,所以通常是母親和舅舅這一邊當家。
這時候比較敏銳的小朋友就該發現了,明明在父係社會裡,姑姑這樣的女性當家幾乎是不可能存在的,但在母係社會裡權力卻不是女性的專屬,在母係社會中男性仍然可以擁有權力。
那這樣的話,其實我覺得母係裡倒也冇大家認為的把女性的地位擡得有多高。
朋友說:還是比父係高多了,至少女性真的有機當家做主。
我會這麼覺得,是同等條件對比父係下的模式,不能算高,因為即使在母係社會裡,那男性也真的有機會當家做主。
而這一切的背後也是有代價的。
朋友說:純女生當家也是母係這個更早,因為男生打獵死的早嘛,所以生存經驗更豐富的就要承擔起當家做主的責任。
那這樣的話,就很明瞭了,其實說到底還是權責一體。
你承擔多少責任,就擁有多少權力。
朋友說:到了階級固化的中後期,權責就分開了,即使女性很強,比如秦良玉當將軍都不能在家裡當組長。
我認為這就是有了資產之後,男女之間鬥爭的問題了,在分配利益的時候,我們冇有鬥,冇有要,要麼就是冇鬥過。
你退下了,彆人肯定就理所當然拿走了。
你不鬥,你不要,永遠不會有人主動把這塊利益給你的。
我並不覺得母係社會真的有多把人當人看,那個時候大家都無產,所以能生育的女性就是天然的資源和財產,擁有資產的那方自然地位要高一些,隻不過那個時候女性是擁有資產的一方,但因為我們離母係社會太久太久,後來在父係社會中又被男性理所當然地視作他們的資產,讓生育能力與被壓迫被剝削掛上了勾,反而帶給了我們多年的傷害,而這項能力你生下來就有,所以你不覺得那是你像現在的男性一樣出生就可以自動繼承的資產。
而就是現代這幾十年的發展,機器磨平了體力的差距,各種自動化技術使得我們不需要再捱餓受凍,人力自然就從基礎勞作中解放了出來。
在從事科技生產的時候,雖然也要求我們要有好身體,但和以前種田搬磚那種勞作比起來,還是少受累得多了。
我剛出生那幾年是在農村老家長大的,我是真的過過好幾年在鄉下的生活,可能比我晚出生幾年的小朋友想都想象不到的生活,那個時候我家裡爺爺奶奶還都是要種地打糧食的。
這幾個月我樓下一直在裝修,是一個比較老的小區了,冇有電梯,那些工人上上下下搬的東西不是一般的重,能看得出他們絕對都是咬著牙硬上。
這兩種體力活的程度絕對不是一個對比維度,以前那樣的體力勞動是非常非常非常辛苦的。
我覺得父係和母係無論去回顧哪段都是很冇必要的,因為那都是不把人當人的社會,不管因為什麼在最終結果上都是一雄多雌。
母係社會中的人是會說你是生女兒纔是繼承人。
但是可冇人告訴你,你可以選擇不生。
你要是真的不能生或者不想生,你覺得誰會願意嗎?
如果你就運氣不好,一直生的兒子又該怎麼辦?
他們生女兒絕對也是因為女兒能生。
那不能生的雌性在母係社會的社會地位又是怎麼樣的呢?
如果隻是看到對自己有利的東西就開始感歎
“摩梭族這種觀念很值得我們學習
”,而不去思考背後的因果關係與代價,那結果很有可能是會被宣傳這些的有心人利用,拿你們當槍使去做一些事情。
不管是哪種模式,還是先把自己當個人吧。
大家都不想吃虧,你不想吃虧,彆人也不想吃虧,那就先從不去占彆人便宜開始做起吧。
這纔是文明發展至今的意義,而我們每個人都有追尋一個作為人最基本的尊嚴的權利。
總是回顧過往是倒退,人還是要向前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