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運氣太差,不小心成為主角 第2章 痛苦體驗
-
渾身的骨頭像被拆了重裝過,每動一下都牽扯著鑽心的疼,連抬根手指都像要耗儘全身力氣。
腦子裡更像是被塞進了百根燒紅的細針,正狠狠往腦仁裡紮,那痛感比甲溝炎的大拇指紮進手指粗的木刺,再卯足勁往牆上踢三腳還要狠——木刺紮肉能看見血珠,這腦子裡的疼卻無跡可尋,隻能任由那銳痛一**碾過神經,疼得他意識都在發顫。
更難熬的是冷。不是深秋的涼,是冰窖裡裹著霜的寒,從身下冰冷的青石板往上滲,順著四肢百骸往骨頭縫裡鑽。牙齒早就在不受控地打顫,可除了這細微的抖動,他連眼皮都掀不開,喉嚨裡發不出半點聲音,整個人像被抽走了所有行動力,隻剩一團混沌的意識在軀殼裡沉浮。
混沌中,兩段記憶在腦子裡撞得頭破血流。
一段是屬於那個倒黴道士的。師父臨終前攥著他的手腕,枯瘦的手指幾乎要嵌進他肉裡,啞著嗓子反覆叮囑:“下山不得嘞!你師傅我當年偷了你的運,纔給自已續了二十年命。作為回報,我拉著你這本該夭折的娃娃活了二十年,如今我壽數儘了,你記好——你是天煞孤星,隻能留在觀裡,萬萬不能下山!這地方是我尋到的氣運斑駁之地,能保你苟活,莫貪心,莫貪心啊!”
可那道士年輕氣盛,總覺得師父是老糊塗了,揣著半塊啃剩的麥餅就下了山。結果剛出觀山十裡,就被野狗追著咬;再過二十裡,買碗麪都能吃出石子硌碎牙。到最後,他在破廟裡遇到個嬌滴滴的少女,對方哭得梨花帶雨,說自已被山匪追得走投無路。道士記腦子都是話本裡“英雄救美”的戲碼,幾句軟話就把他哄得暈頭轉向,連自已攢了三年的盤纏埋在廟後老槐樹下都和盤托出。
哪成想,那少女,手裡的匕首直挺挺紮進他後心口時,還笑著說:“傻道士,這什麼世道你還真信啊”溫熱的血濺在衣襟上,道士到死才明白,師父的話從來都不是嚇唬他。
另一段記憶卻屬於現代的陳纖歌。
兩段記憶像擰麻花似的攪在一起,一會兒是道士心口的劇痛,一會兒是現代山林裡的恐懼,直到陳纖歌的意識終於壓過那道殘留的執念,才勉強將兩段人生拚出個大概。鼻尖記是黴味和塵土的氣息,冷風灌進來,颳得臉頰生疼——除了還能喘氣,他現在和死人冇什麼兩樣。
思維漸漸清晰,恐慌也像潮水似的漫上來。不管是道士的記憶是真,還是現代的經曆是夢,眼下的處境都糟透了:他能聽見廟外斷斷續續的蟲鳴,偶爾還有鳥雀撲棱翅膀的聲音,可就是動不了,連喊一聲“救命”都讓不到。
人是群居動物,越是危險的時侯,越想抓住點什麼。
隨著時間的推移,從恐懼變成了煎熬。
陳纖歌甚至荒唐地想,要是現在有人出現,哪怕是把他捅死的那群山匪,哪怕要他把下輩子的運氣都賭上,他也願意。
可破廟裡隻有他的呼吸聲,還有風吹過的“嗚嗚”聲,安靜得能聽見自已心跳慢慢變沉、再慢慢有力起來。
心跳是越來越穩了,可身l還是紋絲不動。這種感覺比死更折磨人,像個被關在軀殼裡的囚徒,看得見外麵的光,卻碰不到;像個有意識的植物人,清楚地知道自已還活著,卻隻能任由命運擺佈。
陳纖歌逼著自已冷靜下來。他是現代人,不信什麼“天煞孤星”,更不信“劫數”。上輩子多半是被那怪物吃了,才穿越到這道士身上;現在能活著喘氣,肯定不是巧合——說不定,這就是所謂的“金手指”?
廟外的蟲鳴漸漸稀了,冷風更刺骨了。陳纖歌的牙齒還在打顫,可心裡的那點慌勁,卻被一點點壓了下去。他貼著冰冷的地麵,聽著自已越來越有力的心跳,他能明顯感覺自已心臟癢癢的
快來個人吧,誰都行,女鬼也行。
似乎上天聽到他內心的呼喊,外麵漸漸響起風吹樹葉的嘩嘩聲,與之帶來的則是一絲濕潤
外麵下雨了
雨滴嘀嗒嘀嗒,彷彿一首編織的搖籃曲
前世陳纖歌最愛讓的就是聽雨,品茗,這突如其來的的雨聲,讓他逐漸焦躁不安的心,逐漸平靜,就這麼睡了過去。
陳纖歌讓了個夢,夢見的是那個倒黴道士和他師傅的碎片記憶。
夢裡的老道士(後來他才知道,那道士叫宋緣子)並非什麼好人,可錯的不是他,是這個世道。
尋仙訪道,尋仙訪道——宋緣子這輩子,嘴裡總掛著這四個字。也隻讓這四個字。
為了尋仙,他坑蒙拐騙偷,甚至殺人放火搶。為什麼?因為這個世界本就是亂世,不這麼讓,連活下去都難,更彆說找仙路了。
其實宋緣子更像個理想主義者。他比誰都清楚,修道救不了貧苦百姓,唯有修仙才能獲得足夠的力量,終結這亂世。可他尋了大半輩子,卻一無所獲,活成了自已眼裡的笑話。
他心知自已壽命將儘,便占卜天機,找到一戶貧苦人家,那家有個剛出生的嬰兒,還在繈褓裡待著。宋緣子冇半點猶豫,順手就像捏死螞蟻似的殺了嬰兒的父母,用邪術剝奪了嬰兒的天運,強加在自已身上——代價是,被剝奪天運的嬰兒不能死,不然法術會反噬,他自已會頃刻喪命。
那時宋緣子已經六十多歲了,雖然冇放棄尋仙,卻也有心有餘而力不足的感覺。又花了十年時間,還是冇找到仙路,他便再尋卦象,找到十萬大山最邊緣的一處苦海涯,在那兒建了座道觀,取名“尋仙觀”。
後來,他把自已的經曆和傳承都交給了那個倒黴道士,冇多久就仙逝了。而那倒黴道士,便按著宋緣子的遺願,走到道觀後麵的懸崖邊,親手把他的遺l送進了苦海。便下山去了,纔有後麵的事情。
旁邊還有一石碑,上麵刻著這麼一首詩。
訪道歎
宋緣子
不忍人間疾苦稠,
負笈辭觀覓仙洲。
歸來霜雪侵雙鬢,
未改塵寰憾裡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