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處有青山 第1353章 聖山之劫
東遠州,南。
從相柳出世到現在已經過去了七天。
這七天,是東遠州至暗的七天。
這場驚天動地的災難使得東遠州滿目瘡痍,城鎮淪為廢墟,鄉村陷入荒蕪。
無數無辜的人們被迫背井離鄉,流離失所。
此次災難造成的傷亡人數極為慘重,許多家庭瞬間支離破碎,親人陰陽兩隔。
鮮血染紅了大地,哭聲回蕩在空氣中,讓人聞之心碎。
那些曾經充滿歡聲笑語的街道如今冷冷清清,隻有殘垣斷壁和一具具冰冷的屍體見證著這場浩劫的慘烈。
當然,這是運氣好的,至少還留下了性命。
而當那詭異笛聲從東遠州各處響起之後,東遠州的噩夢才剛剛開始。
因為死亡,根本不是終點。
山嶽般龐大的相柳還沒有停下腳步,依舊南行。
身軀蜿蜒起伏,猶如一條巨大的山脈在空中遊動。
隨著時間的推移,龐大身軀的氣息愈發凝實。
身上的鱗片閃爍著寒光,每一片都如同盾牌一般堅硬無比。
而跟隨在它身後的,則是數十萬行屍組成的大軍。
密密麻麻,一眼望不到儘頭。
行屍雙眼空洞無神,嘴裡不時發出低沉的嘶吼聲。
跟隨著笛聲,也跟隨著相柳,邁著僵硬的步伐,整齊劃一地向前行進。
所過之處,大地微微顫抖。
也不知是數量太多,還是厚重的大地因為害怕而發抖。
這支恐怖的軍隊就這樣浩浩蕩蕩地穿越東遠州,一路上沒有遇到任何阻礙。
沿途的百姓們看到這一幕,無不嚇得魂飛魄散。
相柳帶領著行屍大軍一路向南,氣勢洶洶,彷彿要將整個世界都吞噬掉。
無數修行之人聞訊趕來,但隻敢遠觀不敢上前,因為有膽大的上前試探過,然後,便沒有然後了。
根本不用相柳出手,那圍繞在它龐大身軀旁的毒霧便是尋常修行之人的噩夢。
沒有通明實力,根本進不得相柳百丈距離。
就算接近了,依舊沒用。
因為在旁觀察的時候,很多人親眼見過相柳那大的離譜的巨尾用著近乎瞬移的速度將揮舞強者一擊拍成了齏粉。
雖然不及聖山與西嶺的歸墟,可也算是人間巔峰的存在了。
可就是這種大人物,在相柳麵前完全沒有任何用處,甚至連耽擱相柳一絲一毫的作用都起不了。
好在相柳並沒有顯露出太強的攻擊**,隻要不近前招惹,基本不會主動出手。
如果相柳放手大殺,死的人絕對比現在多上百倍。
而隨著觀察,人們更加確定,相柳的最終目標,正是離江儘頭的聖山。
當確定這情況之後,隻要有點兒腦子的人都知道,聖山遇見大麻煩了。
自從那條震驚天元的訊息傳出之後,半數聖山之人前往了青山,昔日還算熱鬨的聖山冷清了很多。
而青山一戰之後,冷清變成了沉寂。
因為關於對錯的爭論,少年贏了。
聖山輸了…
輸的不隻有對錯,還有人心。
落北原的幽泉沒有出現格外的躁動,便說明竹園之中的那口幽泉早已不複存在。
百年時間,被囚禁在封印之中,幽泉不僅沒爆發反而還消失了,隻能證明一件事,元氏一族的付出超乎想象。
至於付出了什麼,沒人知道。
而重獲自由的元氏一族出來封印之後選擇的落腳點,再一次向世人展示了這一種族的精神與擔當。
晉陽!
那是離著幽泉最近的地方。
選擇留在晉陽,心思,世人皆知。
也正是從那一刻起,聖山敗的再沒了翻身的餘地。
人族的信仰,開始從聖山向元氏一族傾斜。
但這些對聖山已經無關緊要了。
隻要宗門還在,聖山依舊是聖山,依舊是這天地間最強的勢力。
沒有之一!
可隨著易年的那一劍,天元格局徹底變化。
整整一半的長老與弟子被留在了封印中,這其中還包括南劍峰峰主宋令關,天諭殿殿主卓回風,主序閣閣主木葉。
在莫道晚一步一境之前,聖山最強的三人便是木葉宋令關與白笙簫。
而現在,三大強者隻剩北劍峰峰主一人還在聖山上。
至於莫道晚,自打從青山小院出去之後便再沒人見過。
昔日裡,聖山上人頭攢動,弟子們或修煉打坐,或交流修煉心得,各種聲音不絕於耳。
然而此刻,隻剩下為數不多的身影孤獨地穿梭於山間小道,往日的喧囂已蕩然無存。
以前最熱鬨的天諭殿,如今也隻有偶爾幾道身影走過。
地上那被不停踩踏留下的痕跡落了層灰,彷彿還在訴說著往昔的輝煌。
宏偉建築好像也失去了生機與活力,顯得格外落寞和淒涼。
整個聖山籠罩在一片沉重的氛圍之下,就連山間的鳥兒似乎也感受到了這份壓抑,不再歡快地歌唱。
風悄然吹過樹林,發出沙沙的聲響,卻更增添了幾分靜謐和寂寥。
要說沒變化的似乎隻有天衍殿,因為以前人就不多。
可要說變化最大的,也是天衍殿。
因為本來就沒幾個人,還一下少了三個。
殿主,副殿主,還有將來的殿主。
洪秀站在觀星台上,周身星輝流轉,不知在算什麼,也不知算了多久。
天諭殿中,臨時負責日常事宜的卓空穀托著腮坐在大殿之中,雙眼空洞,不知在想些什麼。
可能想自家大哥了,也可能想侄子了,或者是想念這裡曾經的熱鬨了。
主序閣前的止戈台依舊和以前一樣,隻不過少了三個喝酒的身影。
南劍峰,劍意少了很多,因為人少了很多。
沒了整天找酒喝的峰主,也沒了整天看著自己師父喝酒的小師妹。
不過沒人督促練劍,弟子們反而勤奮了不少。
離江穿山而過,劍峰下的閣樓中沒了下棋聲,也沒了爭吵聲。
隻有江水依舊,看上去有些渾濁。
北劍峰,白笙簫坐在演武場前,腦海中浮現出當初易年以通明勝歸墟的一幕。
嘴角偶爾浮起一絲笑意,腦海中的人變成了那個小胖子。
師父的印象裡,徒弟似乎永遠都長不大。
哪怕長大了,也不大。
兩年不見,也不知白笙簫還認不認得出劍十一。
可能是太久沒見那張見自己便怕的不行的胖臉,白笙簫歎了口氣,似乎有些失落。
一聲歎息傳的老遠,因為聖山太靜。
山雨來前的靜。
伸了伸懶腰,耳中傳來了腳步聲。
擡眼望去,當初被易年打敗的長老走了過來。
起身,那人到了近前。
朝著白笙簫拱手行禮,開口道:
“峰主…”
白笙簫點點頭,開口道:
“怎麼樣了?”
那長老歎了口氣,開口道:
“都勸說過了,不肯走…”
白笙簫嘴角起了一絲笑意,喃喃道:
“一個都不走?”
長老點頭,“嗯,一個都不走…”
“不走便不走吧…”
說著,轉身看向了北邊。
“峰主,還有一事…”
“說…”
“天寒山、龍象宗,羽化門、蠻荒教、封天教,都派人來了,此時正在外麵等著…”
聽著這一個個熟悉的名字,白笙簫擺了擺手,開口道:
“讓他們都回去吧…”
那長老臉上露出一絲為難神色,開口道:
“峰主,相柳和行屍大軍來勢洶洶,此時正是用人之…”
還沒等那長老說完,白笙簫再次擺手,開口道:
“這是聖山的事兒,與他們無關…”
“可是…”
“沒什麼好可是的,按我說的做吧…”
態度難得溫和一次,但其中透露出的不用質疑依舊。
北劍峰上,白笙簫的話沒人敢不聽。
那長老自然瞭解白笙簫的脾氣,歎了口氣,開口道:
“是,我這就讓他們回去…”
說著,轉身便要離去。
“等等…”
白笙簫忽然開口。
“怎麼了?峰主…”
“後山還沒人嗎?”
長老點點頭,開口道:
“早些時候去過,沒瞧見人…”
“知道了,去吧…”
說著,擡腿下了高台,順著旁邊小路朝著北邊走去。
南劍峰之後,便是近晚峰。
三岔路口,一條通往藏書閣,一條通往萬木林,一條通往近晚峰。
此刻,夕陽西下,餘暉灑落在山間,給整座山峰蒙上了一層淡淡的金色光輝。
這向來人少的山峰此時格外冷清寂寥,目光所及之處,不見一個人影。
唯有那三間破舊的木屋孤獨地矗立在那裡,彷彿在訴說著歲月的滄桑。
小院之中,雜草叢生,已經長得有半人高了。
這些荒草肆意蔓延,將原本整潔的院落掩蓋得嚴嚴實實,隻留下一條狹窄而曲折的小徑勉強可供通行。
曾經煙火不斷的灶房,此時更是一片荒蕪景象。
灶台上堆積著厚厚的灰塵,爐灶內也早已沒有了往日生火做飯的痕跡。
鍋碗瓢盆隨意地擺放著,上麵同樣布滿了塵埃,不知多久沒人用過了。
順著小路來到木屋前,白笙簫伸手推開門,一聲老舊的吱呀聲傳了出來。
很難聽。
東屋沒人。
西屋也沒人。
踩著灰塵來到西屋門口看了眼,桌子上放著本書。
《太玄經》
很新,因為是新的。
也很舊,因為落滿了灰。
搖了搖頭,出了木屋。
看了眼灶房,喃喃道:
“多少年沒做過飯了,也不知手藝還在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