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處有青山 第1688章 棄守東遠
“族長!“
就在鄭德祿剛要開口之時,又一道身影匆匆趕來。
元自成,元氏負責情報的弟子。
不過原本英俊的臉,此刻比雪還白。
手裡攥著幾封染血的密信,直接證實了聖旨內容:
“槐江州急報,太初古境全麵降臨,妖獸已肆虐三郡十八城,槐江州主力被妖族牽製,朝廷實在分不出兵力重建甚至保護東遠州了…“
元承望聽著,突然覺得呼吸有些困難。
轉身望向城內…
雖然百姓已撤離了大部分,但仍有一些老弱病殘暫居於此。
就像當初那般,明知是空城卻還要回來。
而更遠處,元氏族人正在營地熬藥療傷,幾個孩童蹲在帳篷邊玩著石子。
“具體…計劃是什麼?“
開口,覺得自己的聲音像是從很遠的地方傳來。
鄭德祿如蒙大赦,急忙展開地圖:
“您看,以龍尾關為界,晉陽和伏陽的軍隊會死守到最後一刻,中州那邊已經騰出“
鄭德祿講著,元氏一族幾人和晉陽守軍高層聽著。
計劃沒什麼特彆,就是兩個字,速度。
以最快的速度撤出晉陽伏陽兩城,死守龍尾關,徹底放棄東遠州。
“鄭城主…“
待到鄭得祿說完,元承望突然問道,“這命令是並肩王下的還是陛下下的?“
鄭德祿一愣,開口道:
“元大人,這我便不知了…“
風雪中,元承望露出了一絲苦笑。
而苦笑中,藏著一絲擔憂。
他雖與易年相處的時間不算久,但對易年的認識還是很清晰的。
如果命令是易年下的,那能讓易年做出棄守決定,說明槐江州的局勢恐怕比想象中更糟。
如果不是易年下的,那麼…
想到此,元承望深吸口氣,開口道:
“傳令下去…“
元氏族長突然挺直腰板,聲音傳遍城頭。
“元氏十六歲以上子弟,明日卯時在幽泉邊集合,其餘人…護送婦孺先行撤離…“
“族長…“
“執行命令吧…“
說著,轉身朝著城外走去。
眾人瞧見,也沒有前去詢問的心思。
撤離兩個字雖然簡單,但麻煩的事情就太多了。
可能從今夜起,很久很久都沒法睡上一個安穩覺了。
元承望來到落北原上,目光在西方與南方間不時遊離。
擔憂神色,此時已經布滿了雙眼。
這命令一下,元承望知道,易年的情況應該很不樂觀。
那夏兒…
元承望想著,全身微微顫抖。
“你們兩個,必須給我好好活著…“
喃喃自語之時,一片雪花落在肩頭。
元承望瞧見,忽然想起很多年前,父親將族長之位傳給他時說的話。
“我們元氏一族活著,是為了死得有價值。“
現在,他終於明白了這句話的重量。
而能分享的,隻有落北原的夜風。
……
撤離的命令像一陣狂風一樣,迅速地在東遠州的每一個角落傳開。
這個訊息對於東遠州的百姓來說,無疑是一個晴天霹靂。
東遠州剛剛經曆了相柳大劫,整個州都處於重建的階段。
百姓辛辛苦苦地勞作,希望能夠讓這片土地重新煥發生機。
也許再等一年,這裡就會恢複到以前的繁榮景象。
然而,就在這個時候,他們卻被告知要撤離,還是以最快的速度撤離。
這意味著他們之前的努力都將白費,所有的希望都在一瞬間破滅。
朝廷的命令讓百姓們感到困惑無奈,他們不知道為什麼要撤離,也不知道撤離後會麵臨怎樣的生活。
這時,便出現了兩種聲音。
一些人認為朝廷的決定一定是為了百姓好,畢竟朝廷不會無緣無故地下達這樣的命令。
但也有不少人堅決反對,因為他們對這片土地有著深厚的情感,這裡是他們的故鄉,是他們的根。
而且,很多人的全部財產和生計都依賴於這片土地,讓他們離開談何容易?
然而,無論百姓們的心情如何,朝廷的態度卻非常強硬。
官府明確表示,必須執行撤離命令,沒有任何商量的餘地。
在這種情況下,反抗一事不停發生。
東遠州,通江縣。
昨夜的薄雪覆蓋在剛剛重建的屋舍上,炊煙從嶄新的煙囪裡嫋嫋升起。
原本應該是平靜的早上,此時縣衙前的廣場上,黑壓壓地擠滿了人。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台階上那個聲嘶力竭的身影,縣丞劉品之。
這位年近五旬的父母官,此刻官帽歪斜,聲音沙啞得像砂紙摩擦:
“鄉親們!朝廷的旨意已經很清楚了!我們必須撤離!“
“憑什麼?!“
人群中一個赤膊大漢猛地推開前麵的人,衝到最前麵。
指著不遠處剛剛修好的糧倉,脖子上青筋暴起:“老子一家老小花了三個月才把房子重新蓋起來!現在說走就走?“
“張鐵匠“
劉品之踉蹌著走下台階,因為疲憊,差點兒沒跪在雪地裡。
“你家的房子是我親眼看著一磚一瓦壘起來的,我懂,我都懂“
說著,抓起一把混著雪水的泥土,舉到眾人麵前:
“這土裡埋著咱們親人的骨血!去年相柳之禍,通江縣死了多少人?現在好不容易“
話說到一半,這位素來以寬厚待人的縣丞突然哽咽。
淚水順著他溝壑縱橫的臉頰滾落,砸在凍土上。
廣場上一片死寂。
“但這次不一樣!“
劉品之突然把黑土重重一砸,擡眼時雙眼已經見血。
“北線十城防線太長,槐江州又有妖獸肆虐,朝廷真的沒有那麼多軍隊來守護疆土,陛下不是放棄咱們,朝廷這是在救我們的命!“
人群開始騷動。
一個抱著嬰兒的婦人突然哭出聲:
“我男人就是死在妖獸嘴裡不能再“
“可我們的地怎麼辦?“
一個白發老者顫巍巍地指著遠處剛播種的冬麥田,“來年吃什麼?“
劉品之爬起來,從懷中掏出一卷文書:
“中州已經劃出安置地,朝廷承諾按原田畝數補償!“
“官府的承諾能信嗎?“
有人小聲嘀咕,“去年還說“
“我劉品之以項上人頭擔保!“
說著,縣丞突然扯開官服,露出胸口一道猙獰的傷疤。
那是去年相柳之禍時,他為救一個孩童留下的。
“若朝廷失信,我親自帶你們回來討公道!“
風雪漸急,可卻沒人挪動腳步。
這時,一個揹著書箱的年輕書生突然擠出人群。
他是縣裡唯一的舉人趙明遠,平日裡最是清高,此刻卻紅著眼睛站在劉品之身旁:
“諸位父老!我趙家五代藏書,昨日已經全部焚毀!為什麼?因為書可以再抄,命隻有一條!“
說著,從懷裡掏出一把灰燼,任由寒風將其吹散:
“這是《通江縣誌》的殘灰,我向縣尊立誓,待災禍平息,必定一字不差地重寫!“
“你們應該知道,陛下是東遠州人,如果不到萬不得已之時,你們覺得陛下會做出這樣的決定嗎?“
劉品之幾乎是嘶吼著,試圖用這最後的理由來勸那些頑固的百姓。
而最頑固的幾個老人聽後,開始抹眼淚。
突然,張鐵匠狠狠踹飛腳邊的石塊,轉身就往家走。
“鐵匠!你“
“老子收拾家夥什去!“
壯漢頭也不回地吼著,“老子能蓋一次,就能蓋第二次,又他媽不是不回來了!“
這句話像開啟了閘門,人群終於鬆動。
有人嚎啕大哭著往家跑,有人跪在地上捧起泥土。
更多人沉默地開始拆除剛剛裝好的房屋裡麵的小件,可能他們要帶著這些記憶離開。
劉品之癱坐在雪地裡,突然劇烈咳嗽起來。
趙明遠連忙扶住他,才發現縣丞的官服下擺已經結了一層冰碴。
“大人,您這是何苦“
“明遠啊“
劉品之望著四散的人群,聲音輕得像歎息。
“你看那棵老槐樹…“
趙舉人順著望去,那是縣衙門口已有百年樹齡的古槐。
被相柳毒霧侵蝕得隻剩枯枝,如今卻奇跡般抽出了新芽。
“等咱們回來的時候“
劉品之艱難地站起身,“你記得提醒我,要給這棵樹澆一桶好酒…“
“那不燒死了…“
……
暮色四合時,通江縣響起了此起彼伏的砸釘聲。
百姓們把最值錢的家當釘在板車上,灶王爺的畫像被小心捲起,祖宗的牌位用紅布包好。
有個老太太甚至把門前的石磨盤都搬上了車,那是她出嫁時孃家給的嫁妝。
而在縣衙後院,劉品之正對著滿屋子的地契發愁。
主簿小聲提醒:“大人,這些帶不走就燒了吧?“
“燒?“
縣丞突然笑了,從袖中掏出一個火摺子,“你看著…“
火焰騰起的瞬間,趙明遠驚恐地衝進來,卻看見劉品之將地契一張張攤開在桌上,用火摺子小心地——烤著。
“這是“
“老法子…“
縣丞的皺紋在火光中舒展,“用煙灰在背麵留痕,等回來時對著陽光一照,字跡還能辨認,埋了吧…“
埋了,便有挖出來的一天。
屋外,最後一縷夕陽穿過窗櫺,將三個人的影子長長地投在牆上。
遠處傳來孩童的哭鬨聲,母親的安撫聲,車輪碾過積雪的咯吱聲。
這些聲音終將遠去,但總有一天,會隨著歸來的車輪聲,重新響徹這片土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