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處有青山 第334章 怨念現身
易年說著,又把火摺子遞給了七夏,借著微弱的火光,動了起來。
沒在乎這已經倒了百年的禪房上落滿的灰,伸著手繼續挖著。
方纔與七夏說著試試,其實就是試試能不能把當年的東西找出來。
老和尚在百年前的某一天把袈裟脫下,放在了蒲團之上。
而按照二人先前的推算,淨竹寺所在的這片空間,可能百年間都沒有人進來過。
沒人來,那以前的東西,就一定還在下麵。
也許有人進來過,畢竟老和尚說過,鑰匙不止寶玉。
但試試又不損失什麼。
力氣大些,也沒處去用。
如果能挖到那虛幻場景中老和尚留下的袈裟,就能證明二人先前看見的一切都是真的。
事實也正如易年所想,那袈裟,埋在了這裡。
百年間,沒有動過。
易年小心的挖著。
挖百年前的真相,也挖著出去的路。
老和尚說過,二人被困在這裡的原因便是他的一抹怨念。
想出去,就要將那抹怨念除掉。
剛才見到老和尚最後的畫麵是他身帶金光飛走,易年不知道他有沒有回來。
也不知道他到底感受到了什麼。
但卻知道結果。
老和尚身死。
一抹怨念,留在了破廟中。
後院的房屋倒塌很嚴重,完全看不出當年的樣子。
殘垣斷壁,荒草叢生。
易年覺得,如果老和尚的怨念留在了破廟中,那最大的可能,便是在這袈裟裡。
在看見袈裟上的一抹金色之後,開始向著周圍挖掘。
還好力氣大,做起這些不費什麼事。
挖的小心翼翼,生怕這廢墟再次倒塌,把那袈裟埋在下麵。
七夏舉著火摺子陪著易年,沒有說話。
大約一炷香過後,易年在廢墟中清出了一塊兒空地。
百年前留下的袈裟,完好的停在那已經變成了棉絮的蒲團上。
袈裟是寶物,蒲團,隻是普通蒲團。
最起碼沒有大殿中的那個好。
那個沒爛,就是落了些灰。
易年看著眼前的袈裟,蹲下身子,伸出雙手小心翼翼的把袈裟捧了起來。
袈裟還是老和尚,或者是小和尚疊起時的樣子。
摸著手感也沒有風化的痕跡,光亮如新。
易年經書看得多,但對佛家用物卻沒太多的瞭解,不知這袈裟是這種材料所製,在地下埋了百年卻沒有一點腐爛的跡象。
或許是日夜跟著老和尚,原本很普通的布料經過佛光的溫養,變成瞭如今的樣子。
在修行界中,這種情況很常見。
元力是種很常見但又很神秘的東西,吸收之後不僅能淬煉自身,也能溫養武器。
畢竟神兵隻是少數,而大多修行之人所用的武器,就是些普通兵器。
當然,這隻是相對於神兵來說。
因為普通武器與神兵最大的區彆,是沒有靈魂。
神兵有靈,自古流傳。
不過這些普通武器大多也都是罕見材料製成的。
修行之人,哪裡會用凡兵。
但也有些人沒這機緣,隻能用更普通的武器,那想要提升武器的強度與契合程度,元力溫養就是最好的辦法。
劍十一的軟劍,風悠悠的扇子,都是此類。
雖然聖山弟子用的東西不差,可與神兵還是有差距,而想要追趕這差距,時時帶在身上,用元力溫養,是最常見的辦法。
雖然不一定能達到神兵的程度,但總歸是在接近。
萬一出了靈魂,就可能成了神兵。
易年覺得,手上的袈裟,可能當初也是一件普通袈裟,隻不過老和尚的修為太過高深,潛移默化間,讓這東西產生了變化。
因為在拿起的時候,從上麵感覺到了佛光。
不是看見,是感覺。
從廢墟裡麵跳出,落到了荒草叢生的院子,借著七夏手中的光,開始打量這塵封了百年的袈裟。
但袈裟就是袈裟,不是神兵,也沒有靈性。
易年瞧著上麵的灰,輕輕抖了抖。
塵土飛揚。
終是布料製成,還是有些間隙,上麵有灰,裡麵也會有。
易年想著,往後退了一步,抻著兩個角,把袈裟抖開。
這是老和尚的遺物,按理說不應該如此動作。
可易年在看見這袈裟的時候,心裡卻一點兒這種想法都沒有。
隻覺得它不應該這麼一直臟下去。
手腕輕輕晃動,越來越多的灰塵飄蕩在破敗的院子中。
七夏看著易年的動作,眨了眨眼睛。
易年瞧見,停了下來,開口問道:
“迷了眼睛嗎?”
七夏搖了搖頭,指著易年身後。
左手,按在了腰間的鳳凰翎上。
黑夜中,閃著紅光。
易年看著七夏的動作,輕輕的搖了搖頭。
“彆動,沒事兒。”
幾個字從易年嘴裡說出。
鳳凰翎的紅光暗了下去。
易年知道七夏看見了什麼。
如果猜的不錯,應該是那抹怨念。
七夏的鳳凰翎隻要亮起,這困了二人多日的根源便能除掉。
老和尚說過,想出去的時候就直接除掉,但易年覺得不好。
佛講渡人,而非鏟除。
如果殺人便能解決問題,當初也不會留下花想容的命,讓倉嘉冒著險去渡人。
或許,有更好的辦法。
雖是怨念,也被這怨念折磨的夠嗆,但易年知道,留下這抹怨念,並非老和尚所想。
死後的事情,生前再強大,也管不得。
這抹怨念也可憐,枯守淨竹百年。
而老和尚之所以會留下這抹怨念,最大的原因,還是對淨竹寺的不捨。
易年沒有管七夏指著的身後,而是把已經抖乾淨灰塵的袈裟慢慢疊了起來。
和老和尚疊的一樣。
看著七夏,點了點頭,回了身。
入眼的是一個黑色身影,飄在身前一丈之外。
易年看著,心裡想著:
難怪七夏方纔會有那種反應。
黑夜中,一個渾身黑色的虛幻身影忽然出現在自己身後,七夏沒第一時間拔劍已經算是克製了。
這對常人來說,就是見鬼了。
易年看著那黑影,依稀還能看出老和尚的樣子。
而那身影散發的氣息,滿是怨念。
不過沒怕。
還是最初的原因,少年不怕鬼。
雖說眼前的黑影不是自己日思夜想的人,但也不怕。
易年看著那一動不動,不知何時出現在自己身後的黑影,歎了口氣。
七夏的聲音在易年歎息後傳來。
“怎麼辦?”
最好的辦法便是一道紅芒或者一道劍意過去。
易年聽著,開口回道:
“我先試試吧,如果不行,隻能除掉。”
不想用武力解決,但若是自己的辦法行不通,也隻能如此。
一抹殘念與七夏和自己的自由哪個重要,易年還是能分得清楚的。
黑影依舊一動不動。
不知是不想動,還是脫離了袈裟的依附,不會動了。
但易年沒管那些,就算它會動,隻要現了身,就不可能再對自己與七夏造成困擾了。
把袈裟放在腿上,盤膝坐了下來,閉上眼睛,開始了自己的辦法。
易年不修佛,也不是出家人,自然是不會超度的。
但還好小時候看的經書多,也背下來不少。
那些經書大多有靜心之效,或許能對眼前的怨念有用。
隻要把它的怨氣撫平,或許它便會消散,重入輪回。
易年背起了經書,同小時候治耳朵時那般。
聲音在小院中響起,飄向七夏,也飄向老和尚留下的怨念。
沒有梵音出現,易年不是佛門中人。
七夏一直在後麵等著,左手始終沒有放下。
萬一有什麼異動,第一時間就能留下黑色的怨念。
不用保護易年。
因為不需要。
怨念不強。
被困許久,隻是因為不知道出去的辦法,而非打不過這抹怨念。
七夏守著,易年念著,怨念飄著。
不知過了多久,反正易年的聲音沒有停過,就是有些沙啞。
七夏盯著黑影許久的目光亮了。
因為天亮了。
往東方看了看。
有些白,也有些紅。
白的是天空,紅的是朝陽。
淨竹寺,又迎來了一個白天。
就在陰陽交替的刹那,易年睜開了眼睛。
起身,雙手合十,向著那黑影,鞠了個躬。
黑影在天亮的那一刻,開始慢慢消散。
不知是易年的經書起了作用,還是那點怨念已經被抹去,再也感覺不到昨夜的氣息。
易年看著,不知是黑影變成了金色,還是被陽光照成了金色,總之,自己的眼前,都是金色。
又不知過了多久,金色慢慢褪去,豔陽升上了天。
帶著暖意的陽光落在了小院中。
易年環顧四周,依舊破著。
而那怨唸的氣息,在這一刻,徹底消散。
同時有個聲音響起。
“謝謝。”
七夏的耳朵動了下,易年正好看見。
“你聽見聲音了?”
從老和尚出現之後,隻有自己能聽見聲音。
本以為方纔的聲音依舊是自己才能聽見,沒想到七夏有了反應。
見七夏點了點頭,易年的心,放了下來。
嘴角,終於掛上了發自內心的笑容。
這聲音真實存在,存在於兩個人的世界中。
那眼前的一切便是真的,而出去,也有了可能。
把袈裟放在七夏手裡,轉身向著廢墟走去。
又挖了起來。
七夏抱著袈裟開口問道:
“找什麼?”
“如果那大師離去之後又回來,可能屍骨也在這廢墟中,不管是化成舍利還是金身,總不能埋在這廢墟中,能找到的話,便安置一下。”
七夏聽著,把袈裟放到了一旁也準備動手,易年瞧見,攔了下來。
“臟,這裡也不大,一會兒就能找完。”
七夏聽著,停了下來,沒有強求。
她知道,他是為了什麼。
易年挖著,七夏等著。
影子彙到了腳下,易年停了下來。
雙手空空。
“沒有?”
“嗯。”
易年點頭回著,又向著一片剛剛找過的廢墟走去。
“那裡找過了”,七夏提醒著。
易年聽著,回著知道。
“那還做什麼?”
“修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