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處有青山 第645章 又見青山風雪天
聖山的一場秋雨過後,天元入了冬。
風起,青山又有雪落下。
村口的石碑也落了雪,不過上麵的三個大字依舊清晰可見。
叫成了鎮的青山村還同往常一樣,夏季裡最熱鬨的大樹下,如今隻剩了幾張石凳。
北方的冬季裡,屋裡火熱的炕頭兒纔是最常待的地方,天寒地凍的,沒人願意頂著大雪出去。
蓬鬆的雪吸收了聲音,青山內外靜了下來。
當然,也有熱鬨的地方。
早就不知是誰家的破舊老屋被張二爺帶著村民修繕過後,成了村裡人冬天少數的幾個去處之一。
即使屋主知道了也不會多說什麼,荒廢的房子最容易倒。
有人幫忙看著,還省了不少精力呢。
不過這種可能很小。
青山太小了,青山鎮也太小了。
小到從村裡搬出去的人很少有回來的。
村裡,就荒廢的屋子多。
屋外下著大雪,看不見人影。
而屋裡與外麵截然不同。
灶上燒著乾鍋,熱氣扭曲著暖著屋子。
窗子上糊著厚厚的封紙,透光卻不透風。
外麵天寒地凍,裡麵溫暖愜意。
中間火爐也燒著,爐角處座著水壺,壺嘴水汽升騰,不知燒開了多久。
不用擔心柴火,靠著青山,就柴火多。
引火之類的小事兒,對於做慣農活的村裡人來說,比喝水也難不了多少。
水壺旁邊扣著盆,香味兒不時從裡麵散發出來。
幾個小孩子流著口水旁邊守著,熱的通紅的小臉上滿是期待。
被易年治的差不多的李老歪把手縮排衣袖中,將熱的燙手的盆拿起,隻見爐上放著幾個土豆,烤的恰到好處。
香味兒瞬間傳出,幾個小孩想也不想,伸手便抓了上去。
“哎呦,好燙…”
嘴裡喊著燙,但手卻不鬆開。
將土豆扔在腿上,也顧不得臟了棉褲,伸著小手撕著土豆的皮。
每撕兩下便要捏捏耳朵,剛烤好的,確實有些燙。
李老歪瞧見,起了身,從門口碗架裡盛了半碗黃中帶黑的醬放在了幾個小孩身前。
現烤的土豆,蘸著醬纔好吃。
小孩們瞧見,也顧不得謝,抓著土豆動了起來。
你一下我一下,嘴裡嚼著臉上樂著。
不知是東西真的好吃,還是童年的時光總是踏實。
李老歪也沒閒著,從旁邊口袋裡又挑了幾個大土豆放在了火爐上拿盆扣了起來。
爐子裡添了兩把柴,火更旺了些。
靠在小凳上,喝著茶水,等著下一鍋。
小孩吃了,大人還沒吃呢。
冬季天短也不用乾活,一日三餐成了兩頓。
晌午時候總要吃點兒東西墊墊肚子。
火爐前的一塊兒地方屬於小孩,不過屋裡不止小孩。
西邊燒的滾燙的炕上,婦人們手裡做著活計,嘴裡嘮著家常。
誰家今年的地收的多些,誰家豬又下了幾窩。
羨慕也好,嫉妒也罷,手裡的活是一點兒也不耽誤。
女人們的聲調總是高些,不過說著說著偶爾也會變低。
壓低的時候,那自然是說些不能讓所有人都聽見的早已不知傳了多久的秘密。
什麼趙老二又給陳寡婦挑水劈柴啦,什麼宋老三兩口子又吵起來啦。
誰家的誰喝酒了耍酒瘋,誰家的誰老毛病又犯了。
小小炕上說的都是些家長裡短的話,可不知情的人若是瞧見那眉眼間的神色,一定會認為她們說的事情比上京城裡的晉察司裡的訊息還要緊要。
婦人們聊著天,幾個半大小夥和老爺們兒正玩著牌。
秋收了,口袋裡都有閒錢,沒有旁的娛樂,也不用乾農活,自然是要玩上兩把的。
不大。
小賭怡情嘛。
即使想大也大不了,有閒錢,但也不多。
許是屋裡溫度的關係,玩牌的幾個人同那幾個小孩一樣,也是個個頂著一張紅臉。
小小賭桌被圍了個裡三層外三層。
估計哪裡都一樣,把眼兒的總比下場的人多。
抓了好牌,看的人比玩的人還緊張。
都是這麼些人玩,輸贏也就都是這些人。
沒有擅賭沒有出千,來來回回幾次總能鬨個平乎。
當然,也有架不住走背字輸紅眼的時候。
不過有張二爺在,誰也鬨不起來。
不止因為他是村長,還因為他的家裡招待過兩個修行之人。
喝了酒,吃了飯。
要知道,一個修行之人對青山鎮來說意味著什麼。
幾十年前的那個孩童,可是讓青山鎮風光了好多年。
對,就是兩個。
去年這個時候還是一個。
一個慈眉善目的英俊小和尚。
當時正說著那小和尚故事的時候,一個少年揹著大大的包裹敲開了門。
誰也沒想到,那個讓青山鎮上的村民無比惋惜不能修行的小神醫,出去之後,竟然也成了修行之人。
所以與小神醫關係最為親近的張二爺,自然成了所有人追捧的物件。
此時坐在東邊炕上抽著旱煙的張二爺正被人催促著說那已經說了很多次的故事。
“二爺,您再給說說唄,小神醫真的在試試高上拿了頭名?”
“什麼試試高,那叫試比高!”
“是是是,我記錯了還不行嗎。”
被人糾正一下,認錯態度倒也積極。
不知是誰起了話頭,但屋中的人同時有了動作。
小孩子們一聽,捧著碗拿著土豆便擠到了張二爺的身旁。
小孩子嘛,總是願意聽故事的。
特彆這個故事還是發生在那個住在山裡的大哥哥身上。
婦人們停了嘴,手裡的活也停了下來,向著東邊的炕上望了過去。
把眼兒的人也往張二爺身邊湊去。
接下來的故事,比桌上的牌有意思。
屋裡,慢慢靜了下來。
耳邊沒有了聲音,正在喧囂中小憩的李老歪忽然有些不習慣了。
睡時吵著,忽然安靜下來,很容易醒。
瞧見眼前場景,打著哈欠倒了杯茶,端到了張二爺身前遞了過去。
屁股一頂,順勢搶了個最好的位置。
張二爺接過茶水,本想慢慢品上一會兒,可瞧見眾人那期盼的目光,也知道現在不是喝茶的時候。
自打受了倉嘉佛光影響,原本蠟黃的臉一年時間竟變得白皙透亮,完全不像這個年紀該有的樣子。
神跡降身的張二爺,故事從他嘴裡說出,一樣也變得不一樣了。
抽了口旱煙,臉上起了笑意,嘴裡被煙熏黃了的牙露了出來。
“我不是已經說了很多遍了嗎,咋還要聽呢?”
確實說了很多次,而且每次都是這個開場白。
不過好故事不怕講太多遍,所以總有人捧場。
“二爺,您就說說唄,村裡就您與小神醫關係最近,不聽您說聽誰說啊,彆人講的故事哪能和您比呢?”
恭維占了大半,但就是夠用。
張二爺聽著,咧嘴一笑,開口道:
“好,那就說說,誰讓小神醫去我家吃飯喝酒了呢,從哪說?”
“從開始說唄,反正離著飯口還有一會呢。”
張二爺點頭,一口煙吸進肺裡後緩緩吐出,這個時候沒人覺著嗆。
“話說啊,小神醫出了青山之後,去了咱們這邊最大的晉陽城,你猜怎麼著,正好趕上了妖族攻打晉陽城…”
溫暖的屋裡,一人講著故事,其餘人聽著。
在聽見有仙人被小神醫的善良打動降下福緣讓那少年能修行之時,屋裡一片叫好聲。
而在說到易年去了世間最高的那座山成了殿主之後,屋裡的氣氛來到了**。
或許過不了多久,青山鎮會再次風光起來。
村口的石碑可能要換成更大的了。
畢竟這裡出了兩個修行之人,而且都去了聖山。
不過青山太偏太遠,遠到傳遍了大陸的那個訊息還沒有傳到青山。
如果知道了易年被聖山通緝,這裡的故事不知還會不會講下去。
青山鎮上,安靜中熱鬨著。
青山裡麵,熱鬨中安靜著。
南側山穀的小院外原本是一片藥田,有個少年走後,這裡便荒廢了下來。
夏季時,一個魁梧漢子忙了兩天,種上了花。
好看了整個秋天,不過乾枯的花枝還沒來得及清理便被大雪壓在了下麵。
因為秋季時,也有個少年走出了青山。
從山上蜿蜒流下的小溪結了冰,被埋在了大雪下。
偶有冰麵露出,反射著耀眼但不暖人的光。
山穀裡的五裡山路同樣埋在了大雪下,走的人少,連路都看不見。
約摸著山外的五裡鄉路也是一樣。
小院裡落滿了雪,藥架依舊在角落裡麵擺著。
沒了百草香氣,因為今年沒有曬藥。
中廳裡,火爐也燒著。
茶壺裡,泡著茶。
一身華服的老人,腿上沒有了繡著山河的毯子。
不過依舊坐在躺椅上看著雪中的竹園。
椅子有兩張,並排放著。
旁邊的椅子上也躺著人,一身明晃晃的金黃衣衫,在大雪天裡格外耀眼。
無聊的眼神看著天空飄落的大雪,臉上儘是無精打采。
打著哈欠,眼睛閉了又睜睜了又閉。
西屋外麵的灶房中,一個綠色身影正在忙碌。
速度很快,擺弄著鍋碗瓢盆。
快雖快,卻雜亂無章。
這灶房中一共有過三個人做飯,就屬這綠色身影最為手忙腳亂。
好在速度快,掉了的東西總能在第一時間撈起來。
金色身影實在無聊,開口說道:
“前輩,今晚還能瞧見星辰嗎?”
“晴天就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