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歸處有青山 > 第906章 佛光過後聽梵音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歸處有青山 第906章 佛光過後聽梵音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易年順著聲音源頭看去,小路上出現了一個小和尚。

看上去也就**歲的年紀,一身僧衣,頂著個圓圓的小光頭。

唇紅齒白,滿臉幼稚。

此時正指著一邊的一處山頂,大眼睛中滿是好奇。

在小和尚話音剛落時,易年忽然覺著有些刺眼。

擡眼望去,看見了小和尚口中的佛光。

西邊一座高聳入雲的山巔之上,一道耀眼的光芒宛如一輪金色的太陽,懸掛在天際,熠熠生輝。

佛光並非時時刻刻都能見到,隻有在特定的天氣和時間條件下才會顯現。

當晨曦初現或者夕陽西下之時,陽光透過雲層灑落在山頂,與山間霧氣相互交織,纔有可能形成這令人歎為觀止的奇景。

站在山腳下仰望,隻見那佛光如同一個巨大的光環,環繞著山峰,給人一種神聖而莊嚴的感覺。

隨著目光深入,那佛光逐漸變得清晰起來。

其中似乎蘊含著無數的奇異景象:有飛舞的仙鶴,有飄逸的仙子,還有古老的寺廟和鐘聲……

這些景象如夢如幻,讓人彷彿置身於仙境之中。

當那溫暖的光芒灑在身上,易年覺著身心彷彿被洗禮了一般,通透無比。

微風拂過,帶著山林間特有的清新氣息,令人心曠神怡。

傳說中,見到佛光是一種極其難得的祥瑞之兆,意味著好運即將降臨。

不過對於那些真正領悟佛法精髓的人來說,佛光並不僅僅是一種自然現象,更是內心修行的象征。

易年沒想到竟然能看見佛光,心下暗道:

希望像傳聞那般能帶來好運吧。

正想著的時候,忽然覺著眼前一黑。

遠處的佛光散了,天也黑了。

“為什麼沒了?”

小和尚的聲音傳了過來。

“沒了就是沒了,哪有那麼多為什麼,還不快進來,晚課要開始了…”

這聲音有些耳熟,易年轉頭看去,瞧見同心正站在一間院子門口朝著那小和尚招手。

小和尚一笑,開口道:

“是,同心師兄…”

說著,蹦蹦跳跳到了門口,與同心一起進院。

易年的目光跟著小和尚過去,看清了院子裡的場景。

院門朝東,中間石板路鋪成了一個卍字。

中間一個香爐,夕陽照耀之下生著紫煙。

緩緩向天,然後慢慢消散。

北麵是間大殿,地上放著蒲團,蒲團前擺著一個大大的木魚。

蒲團上麵坐了不少人,得有十幾個,年紀都不大。

無相大會正開,但不是所有梵心宗弟子都要參與,對這些年輕弟子來說,明顯一天兩課比較重要。

飯要一口一口吃,修行要一步一個腳印,哪裡都一樣。

易年匆匆掃了眼,瞧見天色漸晚,便準備轉身回去。

剛走了幾步,一陣咚咚聲傳進了耳朵。

木魚的聲音。

隨後,眾人誦經的聲音也傳了過來。

這經文易年知道,因為讀過。

《法華經》,全稱《妙法蓮華經》。

乃是佛門妙經之一。

易年停下腳步,眼中閃過一絲驚訝。

不是在意經文內容,而是那傳來的聲音中,似乎帶著縷縷梵音。

縷縷梵音入耳,易年忽然覺著體內有處地方鬆動了些。

神識入體,卻不知哪裡鬆了。

深吸口氣,回頭看去,眉心微微皺起。

幾步走到門口,想要進去聽聽。

可剛踏進門口,被一隻手攔了下來。

“施主,聽禪院乃是宗內弟子作業之處,不便外人參觀,施主若是想聽,明日可前去接引台,若是不想,小乘山風景秀麗之處也不少…”

易年轉頭看去,隻見一個戒律和尚攔住了自己。

停下腳步,抱拳行禮道:

“實在抱歉,方纔走了神兒,多有打擾,這便離去…”

說著,慢慢往後退了幾步。

剛要轉身離去之時,一個溫和聲音從聽禪院裡傳了出來。

“施主既然有興趣,進來聽聽也無妨,戒癡,請這位施主進來吧…”

易年聽著,停下了腳步。

這是在說自己?

正想著的時候,方纔攔住自己的那個和尚雙手合十行禮,開口道:

“施主,請。”

這下確定了,確實在說自己。

與戒癡點頭行禮,進了聽禪院。

朝著大殿望去,隻見一個年約五十的講經大師正看向自己。

蒲團上的小和尚們齊刷刷的回過頭,全朝自己看了過來,方纔的縷縷梵音瞬間消失。

那講經大師瞧見,笑了笑,開口道:

“施主請自便…”

說著,輕輕敲了下木魚,小和尚們聽見,立馬回過了頭。

下一刻,木魚聲與梵音再起。

同心小心起身,來到易年身前,低聲道:

“易施主,你怎麼來了?”

“在山中走走,也不知怎地就到了這兒,聽見聲音便想著進來瞧瞧…”

易年低聲回道。

同心微微一笑,繼續道:

“看來師祖說的沒錯,易施主確是與佛有緣之人,這幾日都是瞭然師伯講經,若論佛理感悟,宗內沒人強的過,這是師祖親口說的,施主請…”

說著,引著易年進了大殿。

指著最後一排最角落的蒲團,開口道:

“易施主,隻有這一個空位了,煩請將就將就…”

本就是外來人,易年哪裡會在意這個。

與同心抱拳行禮,開口道:

“多謝同心師傅,就不打擾你了,請…”

同心聽著,雙手合十行個佛禮,輕手輕腳回了自己位置。

易年看著閉目誦經的瞭然,慢慢坐了下去。

小和尚們都是跪坐,不過易年沒這個習慣。

聽著木魚與縷縷梵音,閉上了眼睛。

莊重而悠揚的誦經聲在空氣中回蕩著,彷彿穿越了時空的界限,將人帶入一個神聖而神秘的境地。

這聲音時而低沉婉轉,如悠悠古鐘,時而高亢激昂,如驚濤拍岸。

像一陣清風,吹散心中的雜念。

似一盞明燈,照亮前行的道路。

在這誦經聲中,彷彿能忘卻了塵世的紛擾和煩惱。

先有佛光洗禮,又有經文靜心,此時的易年心思全無。

好像回到了小時候師父給自己讀經書的日子。

神識再次入體,卻忘了尋找方纔的那絲鬆動的事情。

就在易年閉上眼睛之後,一縷微不可見的青光出現,環繞在那有些瘦弱的身影周圍。

然後,慢慢沉入。

不久時,青光悄然破體而出,看著暗淡了幾分。

不過在青燈的光芒之下,顯得十分微不足道。

不知過了多久,木魚聲與梵音消失。

心思沉靜的易年睜開眼睛,瞧見瞭然大師放下了手中木錘,小和尚們也睜開了眼睛。

方纔喊佛光的那個小和尚帶著稚氣的聲音出現:

“師祖,今天講什麼故事啊?”

瞭然大師聽見,笑了笑,開口道:

“是不是都等著故事呢?”

“是…”

“不是…”

“是也不能說是…”

“可師父說不打誑語…”

聽見這問題,小和尚們瞬間亂成一團。

瞭然輕輕擺了擺手,“安靜點兒…”

小和尚們聽見,立馬消停下來。

瞭然正了正身子,開口道:

“想聽,那便說個故事給你們聽…”

“好!”

“安靜…”

小和尚們再次安靜下來。

然後,溫和聲音在大殿中響起,瞭然開始講故事。

故事很短,但很有趣。

一日,天正下著雨,一僧一道二人走在一條泥濘的小路上,二人在路上遇到一位漂亮的女子,女子因為身著綢布衣裳和絲質衣帶而無法跨過泥路。

僧說:“來吧,姑娘,我抱你過去。”

於是便把那女子抱過了泥路,放下後又繼續趕路。

一路上,道友一直悶聲不響,最後忍不住問:“我們出家人不近女色,你為什麼要抱那女子?”

僧說:“什麼女子?剛剛那個?我早就放下了,你還抱著嗎?”

……

故事講完,瞭然看向最先開口的小和尚,開口道:

“同樂,你說說,從這故事中聽到了什麼?”

叫同樂的小和尚起身,撓頭想了想,開口道:

“修佛之人不近女色,所以那女子應該讓道友抱過泥濘。”

“不對,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自己破戒難道道友就不破戒嗎?”

旁邊另一個小和尚開口回道。

“破不破戒不是故事重點,重點是所修佛心,即使手中抱著,但心中放下便是放下,那道友看似沒抱,卻已經把人抱進了心中。”

“也不對,戒就是戒,是戒,便不能破。”

“你說的不對,活佛曾經說過,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隻要心中有佛,戒便不是戒。”

“那你知道活佛說的話後兩句是什麼嗎,是世人若學我,如同入魔道,不是一人行便人人行。”

“我覺著戒也不是重點,能拿起,便放下,通透自然,方纔為真佛性…”

“…”

一個故事,一個問題,頓時惹的大殿熱鬨了起來。

不知論了多久,總沒有人能說服全部人。

瞭然一直在聽,卻始終未曾開口。

可能小和尚們說的累了,慢慢停了下來。

瞭然瞧見,目光穿過人群,落在了後麵的角落。

“你覺著呢?”

在後麵看了半天熱鬨的易年聽見,有些疑惑看向瞭然,不確定的指了指自己,開口道:

“大師是在問我?”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