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汾陽:我幫舅舅牽紅線 第221章 龍字科招生
-
2020年12月初的德雲社後台,張雲雷對著鏡子正了正大褂領口,手機突然響起,螢幕上“師父”二字跳得顯眼。
接起電話,郭德綱的聲音帶著笑意傳來:“辮兒,龍字科招生辦主任,報不報名,你們公平競爭,靠自己拉票。”
他愣了愣,指尖摩挲著袖口暗紋,隨即輕聲應道:“師父,我會努力的。
”掛了電話,助理在旁打趣:“以後得叫您張主任了。”
張雲雷笑著擺手,心裡卻暗下決心——要好好努力這不僅是個頭銜,更是師父交給他的傳承擔子。
從2020年12月到2021年8月,六場招生直播成了曲藝愛好者的每週盼頭。
直播室裡,張雲雷總穿著素雅長衫,麵前擺著醒木和摺扇,身後的架子上整齊碼著《太平歌詞選》《京韻大鼓流派考》等書籍。
第一場直播考覈,有個學員剛開口唱《探清水河》,他就挑眉笑道:“這可是關公麵前耍大刀啊,我可得好好聽聽。”
學員瞬間漲紅了臉,他卻話鋒一轉:“彆急,咬字挺清楚,就是尾音收得太急,跟著我再來一遍。”
說著便示範起來,唱腔婉轉悠揚,彈幕裡滿是“dNA動了”“張主任太專業”的讚歎。
楊鶴通和欒雲平常來助陣考覈,三人搭配總能碰撞出趣味火花。
一次考貫口,學員卡殼忘詞,欒雲平剛要開口解圍,張雲雷已經拿起醒木輕敲桌麵:“冇事,先喝口水,咱們從‘蒸羊羔’那段重來。
記住,貫口不是比誰快,是比誰穩。”
楊鶴通在旁補刀:“聽見冇?張主任當年背《報菜名》,可是對著鏡子練了三個月。”
張雲雷無奈一笑,順手拿起摺扇翻開:“彆揭我老底,來,咱們講講京韻大鼓的流派。”
他清了清嗓子,先唱了段劉派的《趙雲截江》,唱腔剛健有力;又轉唱駱派《醜末寅初》,瞬間變得婉轉柔情,
“看見冇?劉派重筋骨,駱派重韻味,可不能唱混了。”
直播間隙的曲藝普及環節更是圈粉無數。
他彈著三絃唱太平歌詞《層層見喜》,手指在琴絃上翻飛,眼神隨著唱詞流轉;興起時還會唱段評劇《花為媒》選段,身段手勢都透著專業範兒。
有次講到《乾坤帶》,他即興改編唱詞,把典故巧妙融入,彈幕裡立刻有人問:“張主任,這典故出自哪兒?想補補課。”
他當即推薦了相關典籍,還叮囑:“傳統裡藏著好多學問,慢慢品纔有意思。”
抖音賬號成了他推廣曲藝的另一個陣地。
那段20秒的《探清水河》甩腔視頻,他一張口便驚豔全場,尾音拖得綿長清亮,粉絲評論“聽得不敢喘氣,這纔是真功夫”,視頻很快登上抖音熱榜。
粉絲們自發創作了“公子式謝禮”“招生辦主任誌在必得”等表情包,把他直播時的經典神態定格成梗圖,在社交平台廣泛傳播。
隨著直播場次增加,#德雲社龍字科招生#的話題閱讀量突破10億。
不少原本對曲藝陌生的年輕人,跟著他的直播學太平歌詞、辨大鼓流派。
有個00後粉絲留言:“以前覺得傳統藝術老氣,跟著張主任聽了半年,現在能完整唱《照花台》了。”
天津非遺保護機構的工作人員特意留言點讚:“這纔是最好的文化普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