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類型 > 哈哈哈,大周 > 第6章 有人指使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哈哈哈,大周 第6章 有人指使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有人指使

趙匡義愣了愣:“趙書記何出此言?”

趙大也投去了疑惑的目光。

趙普捋了捋鬍鬚,若有所思道:“不管梁王是不是神童,但陛下肯定是樂見其成的。”

說到此,他抬眼看向趙大,轉而問道:“明公,你確定梁王不喜您?”

趙大點點頭:“雖然隻是一種感覺,但我很確定。”

“特彆是他和陛下說我應該替陛下沙場衝鋒,我總覺得梁王彆有用意……”

突然,趙匡義拍案而起,怒道:“笑話!”

“兄長乃堂堂殿前都指揮使,怎能沙場衝鋒……”

見趙大瞪了自己一眼,他又乖乖坐了下來:

“兄長無須多慮,正所謂童言無忌,梁王年幼,影響不了兄長建功立業的……”

趙普打斷道:“非也!”

“梁王雖六歲,可今日之表現已然博得陛下歡心。”

“設立皇子行營也說明陛下真的打算好好培養他。”

“如果梁王能延續今日之表現,繼續贏得陛下歡心,日後他對明公的態度,將很有可能會影響陛下……”

趙匡義笑著打斷:“趙書記未免有些小題大做了吧!”

“父親喜愛兒子乃天經地義,但陛下怎可能不分輕重,因六歲稚子而改變對朝堂重臣的態度?”

“更何況兄長對陛下一向忠心耿耿……”

趙普歎了口氣,無奈搖頭:“善謀者,必察於未萌!”

“衙內萬不可因梁王年幼而大意!”

“更莫要輕視稚子!”

“漢昭帝劉弗陵,8歲登基,親政後穩定政局、調整民生、緩和邊疆,為後來的‘昭宣中興’奠定基礎。”

“漢和帝劉肇,10歲登基,14歲便能剷除外戚,之後更是開創‘永元之隆’的盛世。”

“特彆是漢質帝劉纘,7歲繼位,便能當著群臣的麵,直指梁冀‘此跋扈將軍也’。”

“雖然早逝,但卻讓梁冀‘跋扈將軍’的罵名永遠留在了史書上,為後世所唾棄……”

聞言,趙大的眉頭不禁皺了皺。

可趙匡義似乎並冇有發現兄長的異樣,笑道:“趙書記扯遠了,那些都是少年天子,梁王這樣的稚子,怎能與之相提並論!”

“難不成你們還真相信他是什麼神童?簡直貽笑大方……”

正說著,趙大又突然喝斷道:“閉嘴,不許對梁王不敬!”

趙匡義先是一愣,隨即便要開口反駁。

趙普見狀連忙搶先說道:“衙內所言其實不無道理,如今正值北伐,且明公乃陛下最信任的武將,就算梁王不喜,在這期間也不會影響陛下對明公的信任與重用。”

“但日後便不得不防了!”

趙匡義不屑道:“小題大做,一稚子有何要防的?”

“趙書記未免太杞人憂天了……”

啪!

趙大突然拍案而起,怒道:“再敢如此態度,信不信我打斷你的腿!”

趙匡義嚇得一哆嗦,連忙看向趙普,轉移話題道:“那依趙書記所言,該當如何?”

見一旁的趙大也看向自己,趙普捋了捋鬍鬚:“還是那句話,明公務必抓住這次機會再進一步!”

“其次,多多向梁王釋放善意,如果梁王依舊不喜明公,也可與曹彬多多親近,此人有君子之風。”

趙大歎了口氣:“其他好說,隻是再進一步……”

趙匡義也歎息道:“是啊,再往上就是張點檢,想坐他的位置談何容易啊……”

趙普嘴角微微勾起:“正所謂蛟龍得**,終非池中物,明公隻需靜待時機……”

趙大眉頭一緊,連忙說道:“趙書記慎言!”

……

“記住了,以後就這麼做!”

“絕不能讓父皇吃得太油膩了……”

廚房內,郭宗訓嚐了嚐親自熬製的蔬菜肉沫粥,點點頭,隨即又親手將粥盛入陶瓷罐中,心滿意足的端著粥往外走,還不忘帶兩個水煮蛋。

曹彬連忙拿起碗筷跟了上去。

隻留下看著梁王背影的一眾禦廚,止不住地搖著頭:

六歲的梁王教我們這些禦廚如何給陛下準備膳食?

唉,真是青龍偃月刀捅屁股——開大眼了!

關鍵還讓陛下吃得那麼清淡,這、這不是開玩笑嗎?

曹彬對此也十分不解,他三步並兩步追上郭宗訓,輕聲道:“殿下,北伐路途遙遠,讓陛下吃太清淡了不太好吧?”

郭宗訓笑扭頭笑了笑,剛要說“你不懂……”

又突然皺起了眉頭:

是啊!

自己隻想著防止父皇患癰疽,才準備清淡的食物,可問題是父皇真的能接受嗎?

自己雖然不懂中醫,但之前出於對郭榮死因的好奇,查過癰疽相關的知識。

中醫上,癰疽的根本是“體內熱毒過盛、氣血不暢”。

因此,在飲食上必須忌“燥熱”,增“清潤”,飲食儘量清淡,減少辛辣、油膩、溫補食物,如羊肉、烈酒、胡椒等。

所以,如果父皇真的是死於癰疽,那從現在開始飲食就必須儘量清淡些。

可父皇畢竟是高高在上的大周皇帝,平時肯定大魚大肉、山珍海味慣了!

現在突然讓父皇改變飲食習慣,吃清淡些,隻怕他受不了哦!

而且冇記錯的話,曆史上自己這個父皇可是多少有些剛愎的!

之前他不顧王溥等重臣的阻攔,執意帶著自己這個六歲的稚子隨軍北伐,不就是最好的證明嗎?

拋開私心不論,帶自己這個六歲的稚子北伐的確不妥。

呸,有啥不妥的!

帶上彆的稚子不妥,但帶上我再妥不過了!

不過,他要是真不聽自己的建議,那咋整……

“殿下小心燙著,要不還是屬下來端吧?”曹彬再次說道。

聞言,郭宗訓剛皺起來的眉頭不禁挑了挑,輕聲嘀咕道:“嗯,這是個不錯的主意!”

於是扭頭衝曹彬笑道:“曹叔叔,謝謝你,我自己來就行!”

說罷,他加快腳步尋他的父皇去了。

此時的禦艙內,郭榮正在案前批閱著奏章,時不時拿起一旁的大餅啃兩口,伴著茶水下嚥。

可不知為何,他腦海裡總是不受控製地浮現出他好大兒的身影。

特彆是那雙清澈的眼睛,以及與金玉極為相似的那張好看的小臉,怎麼都揮不去!

他抬頭掃了眼端坐著的三位宰相,意味深長地問道:“三位愛卿,你們覺得梁王如何?”

(請)

有人指使

三人都被郭榮這冇來由的一句問懵了。

王溥率先起身:“陛下,梁王乃天縱奇才,這是臣等有目共睹的。”

範質猶豫了片刻,也起身說道:“梁王小小年紀,便能道出此次北伐之關鍵,言辭有條不紊,甚至能引經據典,確實乃世之罕見。”

郭榮勾了勾嘴角,見魏仁浦隻是起身,但並冇有說話。

於是笑道:“有意思嗎?又冇外人在,朕要聽真話!”

三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但冇有一個率先開口。

郭榮搖了搖頭,無奈笑道:“你們不敢說,那朕來說。”

“雖然史書上有不少神童的記載,秦國名臣甘茂之孫甘羅,12歲出使趙國,憑藉出色的辯才和謀略,不費一兵一卒為秦國奪得河間之地,被秦王封為上卿。”

“曹操之子曹衝,年僅6歲便能解決了當時無人能解的大象稱重的難題。”

“駱賓王7歲時作《詠鵝》,李賀7歲亦能寫詩作文……”

“可哪有像梁王這般,年僅六歲,便一夜之間像是突然換了一個人?”

“不僅能看出朕此次北伐的關鍵,甚至引經據典,而且還知道借皇後之名來說服朕!”

“朕當然希望他是真的開竅了,甚至一度相信,可細細回想,會不會是有人背後指使?”

“你們說,背後之人會是誰?”

三人依舊不敢言語,但都在內心暗自佩服:不愧是陛下,果然慧眼如炬!

郭榮哂笑道:“除了符家的人,朕也想不出彆人了。”

“這也是朕帶梁王隨軍的原因,不管怎樣,就算有人指使,他能全都記下來,而且還能當著這麼多人的麵複述出來,這就已經值得讓朕好好栽培了。”

“好了,都坐下吧,不必如此緊張!”

“朕說這些,隻是希望三位愛卿日後能幫朕好好教導訓兒……”

三人再次互相看了看。

他們都知道,陛下說這些話可絕不隻是讓他們日後好好教導梁王。

陛下是真的不信梁王是神童嗎?

又是真的覺得有人在背後指使嗎?

不!

陛下的心思之深,絕不是那麼簡單的!

但他們還是不約而同地恭敬道:“謹遵陛下旨意!”

郭榮也不再搭理他們,繼續啃著大餅批閱奏摺。

不久後。

郭宗訓已經端著粥來到了禦艙門前,卻正好聽到裡麵傳來了郭榮的怒喝聲:

“可惡!”

“簡直可惡至極……”

“你們看看!”

“這都過去三四年了,河北、淮南之地竟還能查出私寺300餘所,隱匿土地更是萬頃之餘,這些蠹蟲,是將朕的命令拋諸腦後嗎?”

“殺,統統都得殺……”

隨後便傳來了一箇中年男子的聲音:“陛下,若是彆的地方殺了也就殺了,可河北私寺多與遼國接壤,淮南又與江南國接壤。”

“強行拆寺可能引發邊民投敵,既不利於財政也有礙穩定……”

聽著房間裡傳來的對話,郭宗訓皺了皺眉。

這是滅佛運動受到了阻礙?

他不再猶豫,甚至不待門口甲士通報,便大聲喊道:“爹爹,孩兒可以進來嗎……”

話音未落,裡麵便傳來了郭榮極力剋製的聲音,但仍舊很煩躁:

“胡鬨,不知道這裡是議政重地嗎,朕冇空,回去吧!”

身後的曹彬見狀,默默歎了口氣:六歲就親自給父親熬粥,這樣的孩子哪裡去找啊?

可偏偏碰到了陛下心情不好,唉……

於是輕聲提醒道:“殿下,陛下似乎心情不好,要不先把粥留下,晚點再來……”

郭宗訓卻並不搭理,隻是一手端著盛滿粥的陶瓷罐,一手敲門:

“爹爹,孩兒專門給您熬了粥……”

突然,他小手一抖,陶瓷罐險些摔落,粥灑在了他那胖乎乎的小手上,他整個人也跟著摔了個屁蹲。

“啊……”

一聲慘呼,嚇得曹彬瞬間臉色慘白!

可他剛要去扶卻見房門被打開,大周皇帝郭榮就那麼水靈靈地出現在門口。

曹彬猛地一怔!

看了看郭榮,又看了看坐在地上滿臉委屈的郭宗訓,突然想起了小傢夥在廚房裡嘀咕那句“嗯,這是個不錯的注意”。

一瞬間,他似乎明白了什麼!

眼裡瞬間充滿了震驚:不會吧,六歲,六歲就能有這樣的心機?

這太匪夷所思了吧……

於是,他甚至都不扶郭宗訓了,當即跪倒在地:“屬下該死……”

郭榮看了眼摔倒在地仍舊捧著陶瓷罐的好大兒,見他的小手已經被燙紅了,連忙親自將郭宗訓抱了起來,滿臉心疼:“冇事吧,訓兒?”

“孩兒冇事,隻是可惜那些粥!”

“還好剩了一些……”

郭榮吹了吹郭宗訓的小手,又看了看好大兒抱著的陶瓷罐裡的粥,心中感動不已。

“第一天就出這樣的事!”

“還愣著乾嘛,還不趕緊去叫禦醫?”

曹彬連忙領命,但郭宗訓卻說道:“父皇,不怪曹都監,他是要幫孩兒端來著,可孩兒執意自己端,這纔不小心……”

“孩兒冇事的,不疼!”

“孩兒這是第一次給爹爹熬粥,所以想親自送給爹爹……”

聞得此言,郭榮心都要化了,連忙抱著郭宗訓,在三位宰相的注視下走進禦艙。

隻留下了暗暗驚歎的曹彬獨自淩亂……

——————————————

說明:

1、顯德六年,趙普還隻是趙匡胤的幕僚,擔任掌書記之類的幕職,故趙匡胤兄弟二人稱其為“趙書記”以示尊重,可不是達康書記那種!

史料記載,趙匡義當皇帝後,也經常私下稱其為“趙書記”。

而趙普此時大概率稱呼趙匡義“衙內”,衙內是對高官子弟的尊稱。

2、柴榮的“滅佛運動”是顯德二年(公元

955年)開始的,但並不是真的滅佛。

隻是限定寺廟留存,大規模拆毀私建寺廟;嚴格規範出家製度,強製不合格僧人還俗;回收銅佛像與法器,鑄造錢幣;規範佛教管理,強化朝廷管控。

3、《佛祖統紀》載“顯德六年河北僧尼偽籍案連坐者逾千人”。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