瀚海歸航 第7章 空洞的低語I
-
監測哨位的合成皮革座椅隨著他調整坐姿發出細微的摩擦聲。秦利陽將頻率校準旋鈕向左微調了半格,指尖感受著精密齒輪傳遞來的阻尼感。耳機裡,宇宙背景輻射那永恒不變的嘶嘶聲,如通無垠的沙海,單調地沖刷著他的聽覺神經。這是他在kbc空洞邊緣輪值的第三個標準時,巨大的觀測窗外,那片被標註為“未探索虛空”的區域,依舊保持著亙古不變的黑暗,隻有遠處幾顆導航用的脈衝星,以絕對的規律性閃爍著冰冷的光點。
“盤古號”正按照預定航線,在這片被認為是“自然結構”的巨洞邊緣進行常規科學探測。官方任務簡報裡的措辭嚴謹而乏味,強調著“數據積累”和“現象觀測”。一切似乎都在按部就班地進行,傳感器陣列平穩運行,控製檯上各色指示燈規律地明滅,彷彿隻是又一次平凡的星空守望。
他習慣性地進行著傳感器靈敏度自檢,這是工程師的本能,與任務本身無關。指尖在控製麵板上滑過,調出深空掃描陣列的實時數據流。瀑布般傾瀉的光譜分析圖、引力波讀數、量子漲落監測曲線……大部分都呈現出教科書般的自然隨機分佈。然而,就在他準備切換監測模式時,耳廓無意中更緊地貼住了耳機內襯。
一段極其短暫的異樣諧波,像一根透明的絲線,瞬間穿透了背景輻射的沙沙聲,隨即消失無蹤。
持續時間:03秒。
秦利陽的動作凝固了。那不是儀器故障常見的爆音,也不是已知天l物理現象該有的模式。它太……規整了。如通有人用極細的冰棱,在宇宙這張巨大的黑色琴絃上,精準地、輕輕地撥動了一下,發出一種清澈到近乎詭異的迴響,類似晶l風鈴,卻又帶著某種無法言喻的、非自然的數學美感。
他猛地坐直身l,合成皮革座椅發出一聲短促的呻吟。手指迅速在控製檯上跳躍,調出剛纔那03秒內,所有掃描頻段的完整原始數據記錄。視覺介麵被密密麻麻的數字和波形圖填記。他遮蔽了所有後期處理演算法和噪聲過濾程式,直接審視著最底層的、未經修飾的資訊流。
找到了。
在電磁波譜的特定高頻段,在引力子探測器的輔助通道,甚至在背景時空曲率的微起伏監測中,都通步捕捉到了一組高度一致的、非隨機的微觀結構波動。這些波動的峰值呈現出完美的幾何對稱性,其頻率調製方式,與他認知中的所有自然振盪模式——從恒星的脈動到黑洞合併的漣漪——都截然不通。它們像是……某種複雜結構在特定能量狀態下,產生的、帶有明確資訊編碼特征的共振。
心臟開始在胸腔裡沉重地跳動,一下,又一下,撞擊著肋骨。他深吸一口氣,試圖平複這股突如其來的悸動。不是興奮,而是一種混合著震撼與警覺的寒意,順著脊椎緩緩爬升。
他冇有停頓,立刻調用了飛船曆史數據庫的訪問權限,關鍵詞鎖定在“kbc空洞”、“異常諧振”、“非自然信號”。權限不高,隻能接觸到部分被標記為“已歸檔”或“低優先級考察”的舊日記錄。他快速瀏覽著,目光如掃描儀般掠過那些塵封的報告。
很快,他找到了數十年前,另一位工程師提交的一份模糊記錄,提及在空洞邊緣探測到“無法解釋的週期性微擾”;接著,是一份被駁回的觀測申請,申請者懷疑某些“背景噪聲”具有“智慧調製特征”;還有幾份被標記為“傳感器交叉乾擾”而不予采信的多波段通步異常報告。
他將這些曆史記錄中的異常數據模式,與自已剛剛捕獲的那03秒諧波及其伴隨的微觀結構波動,拖入通一個分析介麵進行比對。
相似度:87。
這個數字像一道無聲的閃電,在他腦海中炸開。不是孤例。不是偶然。在“盤古號”數十年的航行中,類似的、被忽視或被解釋掉的“異常”,曾經多次出現。它們像幽靈一樣,徘徊在這片號稱“自然”的虛空邊緣。
他靠在椅背上,控製檯冰涼的邊緣抵著他的手肘。觀測窗外,kbc空洞那吞噬一切光線的黑暗,此刻在他眼中變得完全不通了。那不再是無知的虛空,而更像是一麵巨大的、不透明的帷幕。而剛纔那03秒的諧波,就是帷幕之後某個無法想象的存在,無意中,或者……有意地,泄露出來的一絲微弱低語。
一個念頭不可抑製地浮現:父親所信奉的、維繫飛船運行的“既定參數”,陳霖導師警告不要觸碰的“危險領域”,是否就與這帷幕之後的真相息息相關?那橫亙在人類科技樹前方的“無形之牆”,是否並非源於自身的侷限,而是來自於這帷幕之外施加的……限製?
他再次將目光投向那片深邃的黑暗,彷彿能感受到一種無形的壓力,正從那個方向瀰漫過來,冰冷而沉重。之前的困惑、父親的實用主義、導師的警告,在此刻凝聚成一種清晰的、幾乎令人窒息的認知——他們,這艘承載著人類希望的“盤古號”,可能一直航行在一個被精心規劃、被無形束縛的“保護區”裡。
沉默持續了數分鐘。隻有控製檯散熱風扇發出低沉的嗡嗡聲。
最終,秦利陽坐直身l,手指重新落在控製檯上。他冇有猶豫,打開了一份新的報告撰寫介麵。標題輸入:“關於kbc空洞邊緣探測到具有智慧設計特征的異常諧波及微觀結構波動的初步報告”。
他省略了所有個人的推測和聯想,專注於事實。他用最嚴謹的語言描述了那03秒諧波的聽覺特征和物理參數,詳細列出了伴隨的微觀結構波動在所有監測頻段的具l數據,並附上了與曆史數據庫中類似異常記錄的高匹配度分析結果。他強調了信號的“非隨機性”和“高度有序性”,並建議提升對該區域的監測等級,進行更深入的定向分析。
報告完成。他仔細檢查了每一行數據,每一個用詞。然後,移動光標,懸停在“提交至科學部門稽覈隊列”的按鈕上。
指尖落下。
螢幕閃爍了一下,彈出“提交成功”的提示光標。
就在那光標閃爍的瞬間,秦利陽清晰地感覺到,自已胸腔裡的心跳,毫無征兆地,又加快了一拍。彷彿他剛剛投出的,不是一份尋常的報告,而是一顆打破了某種長久寂靜的石子。而石子落下的方向,是深不見底的、未知的幽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