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門的仕途傳奇 第23章 圖書館裡的風波
週三下午沒課,秦宇軒揣著通識課“中國城市文化”的文獻檢索作業,約了室友馬誌強去校圖書館找《明代西安城誌》。推開厚重的木門,舊書特有的油墨香混著陽光的暖意撲麵而來,三層高的書架像沉默的巨人立在大廳裡,彩色玻璃窗透進來的光斑落在書脊上,連翻書聲都顯得格外輕緩。
“圖書館按學科分割槽,‘地方史’應該在東館三樓,我先去那邊排查,你去西館的‘曆史文獻’區碰碰運氣?”馬誌強晃了晃手裡的筆記本——他總習慣把待查書目列成清單,秦宇軒點點頭,順著樓梯往上走,指尖輕輕劃過書架上的標簽,目光在“明”“西安”等關鍵詞上仔細掃過。
東館三樓很靜,隻有管理員陳老師推著書車整理書架的聲響。秦宇軒在最裡麵一排書架前停住,最上層那本藍布封皮的書脊上,隱約印著“西安城誌”四個字。他踮起腳伸手去夠,胳膊肘不小心蹭到旁邊的書脊,“嘩啦”一聲,三本書順著書架滑落在地,其中一本燙金封麵的《中國古建築圖譜》重重磕在台階上,封麵邊角立刻皺起一道白痕。
“你怎麼這麼毛躁?”一道帶著不耐煩的聲音響起,計算機係的周明光快步走過來,彎腰撿起那本《中國古建築圖譜》,指腹反複摩挲著受損的邊角,“這是館裡的孤本複刻版,我上週預約了半個月才借到!”
秦宇軒趕緊蹲下身撿其他掉落的書,指尖捏著書脊的力道不自覺加重:“對不起,我不是故意的,我去跟陳老師說,看看能不能修補……”
“修補?這封麵一破,再怎麼補也有痕跡!”周明光把書抱在懷裡,聲調抬高了些,引來了斜對麵書架旁兩個同學的目光,“你們數學係的學生,難道連拿本書都沒輕沒重?知道這書有多難借嗎?”
這話像根細針戳在秦宇軒心上——他知道孤本的珍貴,也明白自己確實疏忽了,可“數學係”的標簽讓他莫名覺得委屈。就在這時,馬誌強抱著兩本厚厚的《陝西通誌》跑過來,看到地上的狼藉,趕緊蹲下身幫忙:“不好意思不好意思,我們不是故意的,陳老師在哪兒?該我們承擔的責任,我們肯定認。”
周明光冷笑一聲,剛要開口,身後傳來陳老師的聲音:“怎麼了?這麼吵影響彆人看書。”
陳老師走過來,目光先落在周明光懷裡的書,又掃過秦宇軒泛紅的耳根,輕輕皺了皺眉。秦宇軒攥著手裡的書,把事情經過原原本本說了一遍,末了抬頭道:“陳老師,是我不小心碰掉的,您說怎麼處理,我都聽您的。”
陳老師接過那本《中國古建築圖譜》,翻了翻內頁確認沒有破損,又摸了摸皺掉的封麵,忽然笑了:“多大點事,館裡有專門的壓書機和修複膠帶,我下午就能處理好,不用賠償。”她轉頭看向周明光,語氣溫和卻帶著認真,“同學,書是用來讀的,不是當擺設的,一點小損傷不影響內容,彆這麼激動。”
周明光愣了愣,抱著書的手鬆了些,沒再說話,轉身往閱覽區走去。陳老師又看向秦宇軒,指了指他剛才夠不到的那本藍布封皮的書:“你要找的《明代西安城誌》就是這本吧?太高了,我幫你拿。”說著她搬來折疊梯,小心翼翼地把書取下來,遞過去時特意叮囑,“書裡夾著民國時期的西安老照片,翻的時候慢點心,彆把照片弄掉了。”
秦宇軒接過書,指尖碰到溫熱的藍布封麵,心裡忽然一暖。他低頭看著書脊上的燙金小字,又看了看身邊幫他撿書的馬誌強,剛才的慌亂和委屈,像被陽光曬化的雪,悄悄散了。
兩人找了個靠窗的位置坐下,陽光落在書頁上,秦宇軒輕輕翻開《明代西安城誌》,果然在扉頁後夾著一張黑白老照片——照片裡的西安鐘樓還帶著舊時的磚牆,街角的馬車旁站著穿長衫的人,邊角微微泛黃,卻透著歲月的厚重。他一邊摘抄文獻裡關於鐘樓建造的記載,一邊和馬誌強小聲討論,偶爾遇到不懂的曆史術語,馬誌強就查資料,兩人頭挨著頭,連陽光都彷彿變得更暖了。
夕陽西下時,兩人收拾好東西準備離開。路過管理員台,陳老師笑著遞給秦宇軒一張書簽:“這個給你,上麵印的是鐘樓的鬥拱紋樣,下次來借書,記得找個凳子墊腳,彆再踮著腳夠了。”秦宇軒接過書簽,指尖觸到細膩的紋路,鄭重地說了聲“謝謝”。
走出圖書館,晚風帶著梧桐樹的清香吹過來,馬誌強拍了拍他的肩膀:“彆往心裡去,陳老師都說沒事了。”秦宇軒點點頭,攥著手裡的書簽和書,忽然覺得,大學的日子裡,這些意外的小插曲並不可怕——因為總會有像陳老師這樣的善意,像馬誌強這樣的朋友,在不經意間遞來微光,把那些慌亂的時刻,都釀成了溫暖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