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門的仕途傳奇 第5章 查漏補缺:最後二十天的衝刺
拿到準考證的那天晚上,秦宇軒把書包裡的書全倒在炕上,按“已掌握”“半懂”“完全不會”分成三堆。政治的時事題、數學的排列組合、語文的古詩鑒賞,幾本書被他歸到了“半懂”那堆;物理的力學綜合題,孤零零地躺在“完全不會”裡。他盯著這兩堆書,把四十天前的計劃翻出來,在末尾添了行字:“最後二十天,啃下硬骨頭。”
第二天一早,他抱著“完全不會”的物理課本,堵在了高二物理老師的辦公室門口。老師剛進門,就見他舉著本畫滿紅圈的書:“老師,這幾道力學題,我總搞不清受力分析,您能再講一遍嗎?”老師看著他眼底的紅血絲,沒多說,拉過把椅子讓他坐,拿起粉筆在黑板上畫示意圖:“你看,先確定研究物件,再畫重力、支援力,摩擦力彆漏了……”秦宇軒聽得格外認真,連老師說的“畫受力圖要標方向”都記在小本子上,直到上課鈴響,才抱著書往教室跑。
學校的晚自習到晚上十點,教室的燈一滅,想接著學的同學就往會議室去——南郊中學的會議室在高台街上,紅磚牆、木窗欞,比教室闊氣不少,平時是老師開會用的,高考前特意徹夜亮著燈,供學生複習。秦宇軒家離學校走路近半小時,往常十點一到就往回跑,可這二十天,他也常留在會議室。
有天晚上,他卡在一道數學排列組合題上,草稿紙寫滿了兩張,還是沒算對。教室燈滅後,他抱著題本往會議室跑,剛進門就看見周磊坐在角落刷題。“這道題你會嗎?”秦宇軒走過去,把題本遞過去。周磊抬頭看了看他,沒多說,拿起筆在草稿紙上畫起了分類圖:“得按元素是否重複來分,你之前漏了‘不重複排列’的情況。”兩人湊在燈下琢磨半天,等把思路捋順,牆上的掛鐘已經指向十一點半。
“你家遠,再不回就晚了。”周磊收拾題本時提醒他。秦宇軒點點頭,裹緊棉襖往校外走——夜裡的風颳得臉發疼,他卻覺得心裡敞亮,連腳步都輕快了些。到家時,院裡的燈還亮著,張卉玲坐在炕邊縫棉襖,見他回來趕緊起身:“咋這麼晚?俺給你留了熱粥,快喝了暖暖身子。”秦宇軒喝著粥,把周磊幫他講題的事說了,張卉玲笑著點頭:“都是好孩子,互相幫襯著好。”
往後的日子,秦宇軒常和同學在會議室湊一起查漏補缺。遇到語文文言文翻譯的難點,趙紅會把她整理的“虛詞用法表”借給他看;政治的時事題記混了,高二的班長就幫他劃重點;連之前起鬨的李建軍,偶爾也會湊過來問他數學題——會議室的燈徹夜亮著,映著一群年輕人埋頭苦讀的身影,也衝淡了之前的隔閡。
有次秦宇軒為了搞懂物理的力學綜合題,在會議室待到了十二點。回家時,路上沒了行人,隻有月光照著土路,他攥緊書包帶,心裡有點發慌,就哼起了平時背政治的調子,一步步往家挪。剛到村口,就看見遠處有個熟悉的身影——是秦老實,手裡拿著個手電筒,見他回來趕緊迎上去:“咋纔回?俺在這兒等你半個鐘頭了。”秦宇軒鼻子一酸,原來父親怕他走夜路害怕,每天都在村口等他。
離高考隻剩十天時,秦宇軒又做了次模擬考。這次,“完全不會”的題全做對了,“半懂”的題也隻錯了兩道。王老師改完他的卷子,在評語裡寫:“基礎紮實,心態穩住,沒問題。”他把評語貼在錯題本首頁,每次翻本子都能看見——這不僅是老師的鼓勵,更是他在會議室挑燈夜讀、和同學互相請教的成果。
最後五天,秦宇軒不再刷難題,而是把錯題本翻了一遍又一遍,把記不住的公式、易錯的知識點抄在小卡片上,揣在兜裡隨時看。早上背政治時,他會把時事題和父親在村口等他的模樣放在一起記;晚上在會議室整理筆記時,會把同學幫他講題的思路記在旁邊——這些不是負擔,是他走進考場的底氣。
高考前一天晚上,秦宇軒把準考證、同等學力證明、鉛筆橡皮都放進新筆袋裡,擺在枕頭邊。張卉玲幫他把棉襖疊好,秦老實坐在炕邊,沒多說什麼,隻說了句:“彆緊張,正常發揮就行。”秦宇軒點點頭,心裡卻格外踏實——二十天的查漏補缺,他把該補的漏洞都補上了,該準備的都準備好了。
窗外的老槐樹靜悄悄的,月光透過窗戶灑在桌上,照亮了攤開的錯題本。秦宇軒躺在床上,想著會議室徹夜亮著的燈,想著家人的陪伴,想著同學的幫助,嘴角忍不住上揚——他知道,這場考試,他準備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