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離後,王爺的小夫人蹭蹭爆馬甲 第五十八章寫給沈貴妃的密信
兩人進屋,皇帝坐在龍椅上看著奏章,看到他們進來,把筆放下:“這麼早來,是有急事?”
“回皇上,臣有狀書要呈給皇上。”君震梟走上前幾步,示意雲之微把狀書拿出來。
雲之微趕緊把狀書雙手捧著遞了過去:“皇上,這是昨晚上太子派殺手夜襲軒王府的時候,我們從殺手身上搜出來的,是太子寫給沈貴妃的密信。”
皇帝拿過狀書,一看,臉色頓時沉了下來。越看臉色越難看,手中的狀書也被他捏得皺了起來。
“好!好一個太子!”皇帝拍了一下龍椅,怒意滿腔,“本以為太子是個懂事的孩子,誰知道他竟然跟沈家勾結,還想殺君震梟和衛姑娘!反了!”
雲之微和君震梟趕緊跪下:“皇上息怒。”
“息怒?朕怎麼息怒!”皇帝站了起來,在禦書房內來回走,“沈家勾結北狄,太子也參與其中,他們眼裡還有朕嗎?還有大齊嗎?”
好半天,皇帝才停住腳步,眼睛裡全是決斷:“朕決定了,壽宴那天,一起處置掉太子和沈家!讓文武百官都看看,勾結外敵、加害忠良的下場!”
皇帝這話,說了一路,終於下定了決心。
君震梟嚇一跳。他一直以為皇帝會顧及父子情分,對太子手下留情。原來,他錯了。他低著頭想著:皇帝早就想削藩,藩國一直是個威脅。太子和沈家實力太大,一直是皇帝的心腹大患。這次正好借這個機會,一箭雙雕,除掉兩個心腹大患,鞏固自己的大權。
“皇上英明。”君震梟和雲之微齊聲道。
皇帝點點頭,轉頭看雲之微:“衛姑娘,辛苦你了。等處決了太子和沈家,朕為雲家平反,還你們一個公道。”
“謝皇上。”雲之微心裡一暖,有點激動,眼眶發酸。盼了這麼久,終於等到這一天到來。
從禦書房出來,陽光正好。君震梟看著雲之微,笑了,“這就對了,所有的事,明天就可了了。”
“嗯。”雲之微點點頭,有點小緊張,“明天會不會有什麼意外啊?沈貴妃和太子,會不會有什麼後手?”
“不會的,已經安排好了。暗衛會在壽宴現場,隻要他們敢動,立刻拿下。不會有意外的。”君震梟握住她的手,眼神堅定。
雲之微心裡踏實了不少。知道有他在,一切都會很順利。
壽宴前一日的下午,雲之微去了東宮。
三皇子正在院子裡畫畫,一看見她,連忙放下筆,飛奔過來:“衛姐姐!你怎麼來了?”
“來看你。”雲之微笑著蹲下去,摸了摸他的頭,“身體好點了嗎?還有沒有哪裡不舒服?”
“沒有了!”三皇子搖搖頭,拉著她的手,小聲地說,“衛姐姐,我有話跟你說。”
他拉著雲之微,往旁邊的石凳走去。到了那裡,確定沒有人,才湊到她的耳邊:“衛姐姐,我知道你是誰。”
“你知道我是誰?”雲之微心裡一驚,“是誰告訴你的?”
“嗯!”三皇子點頭,眼睛閃著光,“我聽奶孃說,你是我媽媽的妹妹,是我的小姨!對不對?”
雲之微眼淚“吧嗒吧嗒”地掉了下來。她沒想過,三皇子竟然會知道。
“是。”她嚥了咽口水,“我是你媽媽的妹妹,是你的小姨。”
“太好了!我終於有小姨了!”三皇子抱著她的脖子,笑得很開心,“以前我看到彆的小朋友有小姨,我都很羨慕,現在我也有了!”
雲之微抱著他,眼淚掉得更快了。她想起了姐姐雲皇後,想起了姐姐當年抱著三皇子,笑得那麼溫柔。要是姐姐還在,看到三皇子這麼可愛,肯定會很高興。
“小姨,你怎麼哭了?”三皇子擦了擦她的眼睛,“是不是我做錯什麼了?”
“沒有,小姨是高興,”雲之微笑著,“小姨是高興,因為我有你這麼個可愛的外甥。”
“那小姨,你什麼時候幫我媽平反啊?”三皇子拉著她的手,很認真地問,“奶孃說,我媽媽是被人冤枉的,隻要平反了,媽媽就能進太廟了,我就能天天去看她了。”
“明天,”雲之微撫摸著他的頭,“明天,壽宴上,小姨就幫你媽平反。平反了,小姨就帶你去看你媽喜歡的海棠花——你媽最喜歡海棠花了,以前她在宮裡,總在海棠花下給我和你媽媽講故事聽。”
“真的嗎?”三皇子眼睛一亮,“那我們說好了,明天平反了,小姨就帶我去看海棠花!”
“嗯,說好了。”雲之微點頭,心裡滿是溫馨。
這時,賢妃走了過來。看見她們,笑了:“你們娘倆說什麼呢,這麼開心?”
“賢妃娘娘。”雲之微站起來,行了一禮。
“免禮,”賢妃笑著說,“我也聽說了,明天壽宴上,就可以為雲皇後平反了。雲皇後要是知道,也會高興的。”
“是啊,”雲之微點頭,“都是多虧娘娘幫忙。”
“我也沒幫什麼,”賢妃道,“都是你和九王爺努力的結果。明天過後,三皇子就可以光明正大地認你這個小姨了,也可以堂堂正正地去看他媽媽了。”
三皇子拉著賢妃的手:“賢妃娘娘,明天平反了,小姨會帶我去看海棠花,你也一起去好不好?”
“好啊。”賢妃笑道,“到時候我們一起去,給你母親獻一束海棠花。”
夕陽西下,金色的陽光落滿院子裡,三個人的身上。雲之微看著三皇子開心的笑臉,心裡滿是期許——明天,一定會是個好日子。
回到軒王府,天已經黑了。
書房裡的燈點著了,君震梟正坐在桌前,整理明天壽宴要用的證據。他看到雲之微進來,擡起了頭:“回來了?三皇子怎麼樣?”
“很好,他知道我是他小姨了,還跟我約好,明天平反了去看海棠花。”雲之微笑道,走到桌前坐下。
桌上擺著一疊疊證據:沈家的賬本、張猛的證詞、活口的供詞、太子的書信,還有北狄商隊首領的證詞。每一份都用信封裝好,上麵寫著標簽,一目瞭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