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類型 > 和親公主她帶兵殺回來了! > 朝辯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和親公主她帶兵殺回來了! 朝辯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翌日清晨,薄薄一層雲霧繚繞浮空,一束暖陽射在殿外明媚動人。

沈蓽喝下的藥泛在嘴裡濃鬱苦澀久久不能消散,不過的確有效,這幾日她覺得身子爽朗了許多。

隨後她開始更衣,一身明黃色袖衫,下搭一襲黛青色裙裾搖曳拽地。

沈蓽信步邁向金鑾殿,目的很是明確,今日帶領文武百官上朝所為三件事:一為確立國本,明立新君;二來徹查寧策吾謀反及貪墨之案;三則開啟邊市貿易,踐約守諾。

此刻她卻端坐高台,以手支住額間,無奈又昏然地聽著這些大臣們犀利唇戰。

一切皆在半柱香前沈蓽所言:“今父皇馭駕歸天,百端待舉之際,國不可一日無君,小皇子沈昭德謹禮信,當繼承正統主君之位。

”百官一開始聽這話還挺正常的,爆發原由不過是沈蓽接下來這句,“急令新君踐祚,匡扶社稷,念其富於春秋、根基不穩,本宮身為齊悅長公主應當行輔攝之責。

”隻一聽到這句話,大夥像是捕捉到似“洪水猛獸”般的文字,嗡嗡一片,文武百官交頭接耳,皆認為沈蓽這是想操縱傀儡君王,奪齊悅政權。

一位兩鬢須白的五旬老者上前道:“齊悅百年基業,怎可任由衩裙誤國。

”這人正是戶部尚書左衡,一向以剛直諫言的威名製霸朝堂,沈筠在位便時常冒死犯顏,兩袖清風為人卻又有些迂腐頑固。

“左尚書此言差矣,我齊悅開國先王便是女子,若無聖則陛下哪來當今的齊悅。

”一位鬆勁清骨之人反駁,那便是承平候,代芷王後的父親——代龐。

他口中的“聖則陛下”即齊悅開國之君——沈燕飛,曾以威武軍定國掃亂,結束九州大地的分裂割據,這才建立了齊悅。

“嚴侍郎,你說呢?”他的目光深望去,被他點名之人猶豫到吞嚥口水:“承平候所言不虛,不過臣想左尚書應是有所前鑒”嚴本卿本想不聲不吭保持中立,不料被代龐這問拉入漩渦,艱難地解釋,“聖則陛下晚年架空新王,遲不退位,由此引發“五子奪權””“是啊,是啊!”“嚴大人說得中肯。

”“一山不容二虎,權力分散勢必會導致朝廷混亂分裂,不乏有結黨營私之患。

”“”眾人竊竊私語,緋語不斷,全然不顧及穩坐高台的沈蓽以及站在階下的沈昭。

“聖則先皇生前功德赫赫,怎可因晚年無心之舉就偏頗女子不得涉足朝堂。

”前方的輿論漩渦中忽然插進一聲從後奪來的反駁。

寧弈澈亮的嗓音傳遍金殿,引來側目長視,隻見他遠遠地站在大殿末端,似乎一隻困獸暗暗地盯著在場之人的一舉一動。

待時而動,一觸即發。

一眾驚呼,怎麼是他!“你你你大膽罪臣之子!本念在你從龍有功的份上饒你一命,怎由你在此放肆!”左衡氣哄哄地嘲他,“況且,區區兵將長使有何資格入朝議政。

”“來人!快把他轟出去!”左衡高喊殿外待命的士兵。

“慢著!”沈蓽看清了局勢,吵嚷得腦子都疼,這場鬨劇也該收場了。

當即開口,“左大人莫激動,王將軍在外捉拿逆賊,是本宮讓寧長使代王將軍進殿議政的。

”左衡怒甩衣袖不管不顧,語氣強硬不容質疑,“若是長公主執意掌政,老臣就是豁出這條老命血濺金殿也要捍衛皇室威嚴。

”沈蓽不惱,她正欲開口說什麼卻被一聲高呼打斷——“左衡老兒你個死倔驢!自己執迷不悟想尋死覓活也就罷了,還敢威脅長公主。

”來人一聲有力響亮的嗓音穿透大殿,身穿銀白甲冑還來不及卸下。

不是王遠之還能是誰。

她斜睨了一眼方纔那位要死要活的左尚書輕嗤,“你這樣如何不算觸怒皇家威嚴,隻怕死你一個可是不夠的,還得拉著你一家老小陪葬!”左衡慌住,他門庭衰微,年弱喪考有一寡母,下有妻子僅攜一幼女,一直以來孝親愛女,王遠之這話捏住了他的命脈,但他依舊哽言,“你放肆!”“鄙人行伍出身,不及諸位能言善辯,若還有誰對長公主攝政一事有異議,可與我駐城外十五萬北府軍相議!”王遠之這是**裸地用武力威脅,誰人不知北府軍三十萬猛虎軍,十五萬戍守邊關,上都暴亂平反時另外十五萬駐紮城外,眼下還有哪個敢跳出來就是不要命了。

紛爭平息過後是一陣死寂,殿內鴉雀無聲,個個蔫巴了腦袋無人敢應聲。

沈蓽望向王遠之,本以為製服這些老臣頗要費一番功夫,也做好了磨上許久嘴皮子的打算,冇想到她竟趕來替自己撐腰。

她遂投去感激的雙眸,王遠之點頭迴應,眼裡充滿了鼓勵。

沈蓽問道:“誅全族我看也不必了,此事就這樣議定了,禮部著手準備登基大典罷。

”今日禮部尚書告病,由侍郎嚴本卿應答。

沈蓽接著問:“前朝宰相陶璟之一案可有完整案卷在冊?”大理寺卿邱澤忙躬身道:“回長公主,此等大案,悉數有錄。

”沈蓽點點頭:“此案乃寧策吾謀反之由,尚有疑雲未除,需翻案重查,邱大人可有推薦人選?”當初得知寧策吾逼宮事變乃為父平冤時,在場同僚皆背軀一震、毛骨聳立,冇想到寧策吾與陶璟之竟是生身父子!不明就裡又一頭霧水的眾人都等著看這場鬨劇如何收場,是殺是剮還冇下決斷竟然讓寧策吾跑了。

不想長公主居然派人重查。

邱澤沉思道:“臣倒有一人選,此人持正不阿、不屈於欲,且熟料案卷、死守法度,實乃最佳人選。

”“是誰?”“嚴大人嫡子,大理寺少卿——嚴子琛。

”名號剛一落地,嚴本卿驀然抬起頭來,神色慌張,怎麼又把他兒子扯進來了!餘下文物百官紛紛點頭,目下皆是一片讚許之意。

“這位嚴少卿可來朝會?”沈蓽問。

隻見那位謹身畢恭之人聽到自己的名字後,姿態從容地站出來,“微臣在!”少年清雋挺拔,風骨錚錚,寵辱不驚之態頗具一格。

“勞煩嚴少卿著心”還未等她說完,一道哀求聲響起:“長公主不可!”嚴本卿見沈蓽眉頭微蹙,不解他的阻攔,“犬子恐難當大任”“為何?”沈蓽不知嚴本卿藏有什麼隱情。

嚴本卿麵上露出難言之隱,畢恭畢敬道:“犬子早年蒙恩寧丞相擢拔,臣擔心此事交由他徹查恐惹人猜疑多雲。

”他所言屬實,當年嚴子琛入官後深受寧策吾賞識,還被其收為門生,此後更是步步平升青雲。

“嚴大人不必擔憂,嚴少卿自入大理寺以來廉潔奉公,百姓都將其奉為“赤膽包青天”,令郎不是那種徇私枉法之徒。

且有微臣監察,無甚大礙。

”大理寺卿邱澤聽罷上言。

沈蓽思考一陣道:“交由他去辦吧。

”嚴子琛一直跪地,並未替自己辯解也無任何推脫,聽沈蓽下令後鏗鏘有力道:“臣定儘心竭力。

”嚴本卿額角微汗,側身看著自己那個麵色雷打不動的兒子,內心卻是直打顫。

沈蓽將目光指向偃旗息鼓的左衡:“左尚書,今年的財務報表戶部可開始覈計?”左權這會已經冷靜下來,雖然一開始和沈蓽不對付,但也公事公辦自信開口:“齊悅去年上繳三千五百四十二萬兩白銀稅收,開年之時預計兩千八百萬兩支出,因圖蘭地震,百姓傷亡慘重,朝廷撥款五百萬兩白銀用於賑災,加上西北戰亂,軍費支出更是龐大,花了六百萬兩白銀,又逢帝後國喪,雖重禮製而輕厚葬,仍計費五十萬兩白銀,共計支出三千九百五十萬兩白銀,收支兩抵,倒欠下四百零八萬兩白銀,且這才秋末,要想度到年關還有更多虧空要補。

”左衡將賬目一一算了下來,既冇有誇大數據也冇有忽視細末。

殿內聞聲頓住,不敢隨意聲張。

“這賑災銀和軍費開支可是確切發放?”沈蓽沉寂片刻直指戶部,語氣頗為嚴肅。

“長公主這是何意?當時國君病重,大小事務皆上報丞相後再做決斷,錢糧也皆是經老臣之手批出去的!”左衡氣籲籲道。

“你放屁!我北府軍在邊關浴血奮戰遲遲不見糧草蹤跡,若不是利用僅有的糧食和兵器提早突圍,不知還能不能活著回來!”王遠之聽他此言同樣氣憤。

“冤枉啊!”“殿下明察,臣冤枉!”兵部和工部尚書一一跳出來喊冤。

沈蓽沉言:“隻怕下發過程中有人從中作梗,寧策吾便是頭首,戶部、兵部、工部皆難辭瀆職之咎。

不過念在時局動盪不安,不乏作奸犯科之人,便由三部協作刑部去查,必須查個水落石出!”刑部尚書容道光言:“臣遵旨。

”在朝之人紛紛惶惶不安,見沈蓽如此大動乾戈,唯恐頭上的烏紗帽不保。

這一圈下來,不知要牽扯出多少人來!見沈蓽不露聲色,更是將頭顱懸在褲腰,不知道災禍哪天就降臨到自己身上了。

隻聽她繼續言:“方纔左大人言,國帑虧空,諸位可有什麼補足虧空的法子?”“殿下!臣以為,國庫來源,取之於民,節製於用,“取”當以加征賦稅、按資征收為本,“節”則以開減宮廷及官員支出、裁剪冗軍為主。

”代龐直言。

“承平候所言確乃曆代補足國庫之法,隻是齊悅當今災禍橫行,邊關動盪,賦稅從何而來?加征從何而去?裁軍何以防患?”寧弈冒出頭反言。

代龐無言以對,他一向秉持不敢為天下先的做派,這才提出如此傳統保守的想法。

“賦自百姓來,加征又往百姓裡去,百姓受兩層盤剝還可能賤賣土地,土地一旦被兼併那是在逼民為寇,如此剜肉補瘡的做法並非長久之計。

”“不知寧長史有何計?”代龐自言慚愧地看向這位後起之秀,他雖老但不昏。

寧弈將視線移向高台之上的沈蓽。

似乎在等她開口。

“國庫來源不夠,那便再開一源!”沈蓽目光遠遠地透過去,好似要穿過齊悅的每一寸大地。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