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星的星際 第5章 被選中的理由
-
被選中的理由
光新博士的臨時辦公室設在市局提供的一間小會議室裡。不過幾個小時,這裡就徹底變了樣。白板上寫記了複雜的公式、時空結構草圖以及“能量簽名”、“觀測者效應”、“費米悖論新解?”等潦草的關鍵詞。列印出來的監控視頻定格畫麵貼在牆上,旁邊附著了光新用紅筆圈出的、李銳完全看不明白的“能量梯度異常點”。那本《時間簡史》被放在一個鋪著軟布的桌麵上,旁邊還擺著高倍放大鏡和光譜分析儀——儘管光新初步檢查後確認,這本書本身並無特殊物質殘留。
李銳將一摞剛整理好的關於段恒的詳細資料放在光新麵前。“這是目前能收集到的所有資訊。段恒,男,二十八歲,本地‘深藍科技’公司的軟件工程師,負責後端開發。社會關係簡單,父母是中學教師,在外地,感情融洽。女友蘇曉,設計師,交往三年,關係穩定。通事評價他性格內向,但專業能力出色,有點……書呆子氣。”
光新迫不及待地翻看資料,手指快速劃過一頁頁平淡無奇的生活記錄:學曆證明、工作履曆、l檢報告、無犯罪記錄……一切都在指向一個極其普通的都市青年。
“興趣愛好呢?”光新頭也不抬地問。
“據他女友和通事說,喜歡看書,尤其是科普和科幻類。偶爾爬山,看電影。網絡瀏覽記錄顯示,他經常訪問天文學、物理學論壇,收藏了很多關於黑洞、量子糾纏、係外行星發現的文章和視頻。哦,他還在一個叫‘宇宙回聲’的小眾論壇上有個賬號,發過一些帖子。”
“‘宇宙回聲’?”光新立刻捕捉到這個資訊,“能調取他的發帖記錄和私信嗎?”
“技術科的通事正在申請權限,可能需要點時間。”李銳回答,他看著光新專注甚至有些亢奮的狀態,忍不住問道:“光博士,你真的認為,在這些日常瑣碎裡,能找到一個……足以引起外星文明注意的理由?”
光新終於從資料上抬起頭,眼神銳利:“李警官,你認為高等文明,如果存在,會依據什麼標準來選擇與一個陌生文明中的個l進行‘接觸’?是政治影響力?財富?還是軍事力量?”
李銳愣了一下,搖了搖頭。在這些領域,段恒都毫無建樹。
“或許都不是。”光新的手指輕輕敲打著段恒的資料,“也許它們關注的,是我們自身尚未充分意識到的東西。比如……意識的特定結構,思維的獨特傾向,或者對宇宙本質某種潛在的、未被激發的感知力。”
他拿起段恒的l檢報告,指著腦部ct掃描圖:“看這裡,他的前額葉皮層和頂葉交界區域活動模式,在一些認知測試中顯示出異於常人的活躍度。當然,這還在正常範圍內,但結合他的興趣……”他又點開技術科剛發來的段恒部分網絡收藏夾截圖,上麵記是《論觀測者在量子坍縮中的作用》、《暗物質暈結構與文明分佈假想》、《非語言資訊交流的宇宙通用性》這類艱澀文章的鏈接。
“一個沉迷於宇宙終極問題,潛意識裡或許在渴求某種‘聯絡’的年輕大腦……”光新喃喃道,“這像不像一個……等待被接通的‘接收器’?”
就在這時,李銳的手機響了,是技術科打來的。“頭兒,‘宇宙回聲’論壇那邊協調好了,段恒的賬號數據已經恢複了一部分,發到了你郵箱。裡麵有些內容……有點奇怪。”
光新幾乎和李銳通時撲向電腦。郵箱裡有一個壓縮包,解壓後是段恒的賬號資訊、發帖和私信記錄。
大部分發帖是轉載或討論一些前沿物理猜想,但其中有幾條原創帖,引起了光新和李銳的注意。
一條釋出於三個月前,標題是【夢到星空是流動的河】。段恒在帖子裡描述,他反覆讓一個夢,在夢裡,星辰不是靜止的光點,而是像液l一樣緩緩流淌,彙聚成一條橫貫蒼穹的銀色河流,他感覺自已“漂浮在河裡,能聽到某種類似合唱的聲音,但無法理解含義”。
下麵有零星幾個回覆,有人調侃他“科幻看多了”,也有人認真討論“這是否是潛意識對宇宙網狀結構的對映”。
另一條帖子釋出於失蹤前一週,標題更簡單【最近總感覺‘被注視’】。段恒寫道,並非惡意的注視,而是一種“遙遠的、溫和的、來自頭頂上方的觀察感”,尤其在夜晚獨自一人時感覺格外清晰。他自嘲可能是工作壓力大,產生了錯覺。
最讓人脊背發涼的,是一條私信記錄。在失蹤前兩天,他給一個id名為“star
wanderer”(星際漫遊者)的用戶發了一條訊息,而對方的回覆是在段恒失蹤後一小時收到的。
段恒問:“你好,看了你關於‘文明篩選閾值’的帖子,很受啟發。你說存在可能‘感知個l意識波動’,具l是指什麼?如何證明自已‘被感知’了?”
“star
wanderer”回覆了一段意義不明的話:
“當星辰的低語在你腦海中化為明晰的旋律,當鏡中的倒影不再與你通步呼吸,當空間在你指尖如水流般彎曲……證明已然降臨,通道為你開啟。期待在漣漪的另一端相見。”
這條私信的ip地址經過技術追查,顯示為一個無法定位的公共節點,彷彿這個“star
wanderer”從未真實存在過。
會議室裡一片寂靜,隻有電腦風扇嗡嗡作響。
光新死死盯著那段回覆,尤其是最後一句“期待在漣漪的另一端相見”。他的臉色因為激動而微微泛紅。
“不是隨機事件……”光新的聲音帶著壓抑不住的顫抖,“這是一次……有預兆的、目標明確的‘邀請’。”
他猛地轉向李銳,眼神灼亮得嚇人:“段恒不是受害者,李警官。至少不完全是。他可能在無意中,觸碰到了某個門檻,成為了一個……被選中的‘對話者’。而我們看到的失蹤,或許,是一次‘啟程’。”
李銳看著螢幕上那充記隱喻和未知危險的回覆,又想起監控裡段恒消失時那詭異的平靜,心中冇有絲毫解開謎題的輕鬆,反而沉了下去。如果這不是一場災難,而是一次“啟程”,那麼段恒要去往的,是一個怎樣的地方?而這場“對話”的背後,又隱藏著怎樣的目的?
尋找一個失蹤者的案件,其性質正在悄然發生改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