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荒紀:盤古殘脈 第34章 角探地脈圖
清靈洞的先天泉還泛著淡藍微光,泉麵浮著一層極薄的靈霧,霧粒折射著洞頂鐘乳石滴下的泉滴,在泉邊的白玉石台上暈開細碎的藍金色光斑。辰將半截麒麟角輕輕置於石台上——角身剛觸到台麵殘留的靈氣漣漪,便從角根處泛起一道淡金色的弧光,像融化的金水般緩緩向角尖漫延,每一寸光的流動都伴隨著細微的“嗡鳴”,與洞壁凝魂草的露珠滴落聲交織,形成類似地脈搏動的韻律。
辰席地而坐,淡青色的衣袍下擺垂落在泉邊的青石板上,沾著的凝魂草露珠順著衣紋滑落,滴在石板上化作一縷縷極細的靈氣。他望著麒麟角,指尖凝聚一縷斧痕清氣——這縷清氣比療傷時更凝實,泛著淡淡的金芒,是魂體經先天泉滋養後的變化。他輕輕點向角身,清氣觸到共鳴紋的瞬間,角身的淡金光驟然變亮,原本隱在角內的地脈共鳴紋如同被喚醒的脈絡,從角根向角尖緩緩舒展。
這些紋路細如發絲,卻藏著驚人的精密:螺旋狀紋路對應地脈的盤繞軌跡,紋路中嵌著極淡的土黃色光點,光點亮度隨地脈能量強度變化;直線紋路是地脈主乾,線條邊緣泛著流動的金光,彷彿能看到地脈氣在其中奔湧;分叉紋路是靈脈分支,末端的淡綠色光點大小不一,光點越亮,靈脈富集度越高。辰能清晰地感覺到,每一道紋路都在與洞外的地脈產生共振,連洞壁上的凝魂草都隨之輕輕搖曳,彷彿整個黑風穀的地脈網路,都被濃縮排了這半截角中。
“這便是…地脈共鳴紋的真正力量?”辰低聲自語,聲音比更流暢,已能連貫說出短句,不再有明顯停頓。他將更多清氣注入麒麟角,角身的光再次增強,淡金色的紋路竟脫離角身,在空中凝聚成一幅半透明的地脈圖——這幅圖以清靈洞為中心,向西延伸至西昆侖麒麟崖,崖下封脈陣殘留的黑色魔紋印記清晰可見,像黑色藤蔓纏繞著地脈線;向東覆蓋至黑風穀外的青靈坡,坡上泛著濃鬱的淡綠色光團;向南觸及南荒火鳳嶺邊緣,線條邊緣泛著淡淡的赤紅,是火屬性靈脈的特征;向北則模糊指向北海冰原,僅能看到斷斷續續的淡藍色光點,顯然是未探明的靈脈區域,正是大綱中提及的“洪荒區域性地脈圖”。
地脈圖上的光色有著明確含義:淡黃色線條是地脈主乾,淡綠色是靈脈富集點,淡黑色是魔氣汙染區。辰一眼便看到,西昆侖麒麟崖附近的地脈線已被淡黑色浸染大半,與他感知到的魔氣擴散範圍完全一致;而黑風穀東側的青靈坡區域,淡綠色光團比其他靈脈點亮了近三倍,光團邊緣還泛著淡淡的藍芒,顯然是一處未被汙染的優質靈脈地,且藏有靈泉類的核心靈源。
“青靈坡…果然是靈脈富集地。”辰的心中湧起喜悅。土脈老昨日贈予的獸皮地圖,僅用炭筆標注了青靈坡的大致方位,而此刻地脈圖不僅清晰顯示出具體路線,還標注了沿途的三處小型靈脈節點——黑風穀東十裡的“枯木林”、二十裡的“碧水溪”、三十裡的“青石崗”,每處節點都泛著淡綠色的光,光點旁還隱現著極小的符文,分彆對應“木”“水”“土”三種靈氣屬性,顯然可供中途補充對應屬性的靈氣。
辰伸出手指,輕輕觸碰地脈圖上的青靈坡光團。指尖剛觸到光團,便傳來一陣帶著草木清香的靈氣反饋,彷彿能直接“聞”到坡上青靈草的氣息——這是純粹的木靈氣,與清靈洞先天泉偏“淨”的淨脈氣不同,更偏向“生”之屬性,正好能滋養魂體,徹底根除殘留的魔氣。他還“看到”光團中心有一處淡藍色的光點,地脈圖上用極細的紋路標注著“靈源洞”,與土脈老提及的“靈泉”完全呼應,顯然是青靈坡的靈脈核心。
“必須儘快出發…殘留的魔氣雖被壓製,卻仍需木靈氣徹底根除。”辰做出決定。他緩緩收回清氣,地脈圖的淡金光如同退潮般漸漸減弱,重新縮回麒麟角中,角身的共鳴紋也恢複到之前的隱現狀態,隻在角尖留著一點微弱的金光,像是在標記地脈方向。他將麒麟角小心地收入懷中,緊貼胸口的斧痕碎片——兩者接觸的瞬間,碎片逸出一縷清氣,與麒麟角的戊土氣交織成一道薄如蟬翼的光罩,既能保護角身不被外界濁氣汙染,又能實時感知地脈波動。
辰起身整理行裝:他將土脈老贈予的獸皮地圖展開,地圖是用巫族特有的“獸筋紙”製成,防水且耐磨,紙上的炭筆標記已有些模糊,他用斧痕清氣在地圖上補充標注出沿途三處靈脈節點,清氣在紙上凝結成淡綠色的符文,分彆對應枯木林的“槐”、碧水溪的“溪”、青石崗的“石”,以便沿途快速確認路線;將裝著地靈草汁的陶罐係在腰間,陶罐是巫族的“土紋罐”,罐身刻著簡化的固脈咒,草汁在罐內泛著淡褐色的光,晃動時能看到細小的靈草碎末懸浮其中,散發出溫潤的土靈氣,可在緊急時刻補充魂體;將記錄療魔方法的地脈石放入衣袍內側的暗袋,地脈石表麵不僅有之前記錄的“清氣
戊土氣
淨脈氣”療魔法,他還在邊緣補刻了符文洞領悟的“清氣引魔訣”,以防途中魔氣突發時快速應對;最後檢查左臂的封魔符,淡青色的符紋仍穩定閃爍,符紋邊緣的魔氣已淡得幾乎看不見,暫無異常。
“先生,您要走了嗎?”
洞外傳來阿石的聲音,帶著幾分不捨,還夾雜著輕微的腳步聲——阿石顯然是一路小跑過來的,呼吸有些急促。辰走出洞外,隻見阿石捧著一個用“靈蠶紗”織成的布包,站在凝魂草旁,獸骨燈還提在手中,燈內的地靈草仍在燃燒,泛著淡綠色的光,將他的古銅色臉龐映得有些發亮。“土脈老讓我給您送些青靈草的種子,說您到了青靈坡,可種在住處附近,能輔助吸收靈氣。”阿石將布包遞過來,布包的靈蠶紗含著微弱的木靈氣,開啟時,青靈草種子泛著的淡綠光與紗線的靈氣交織,形成一層薄薄的光膜,能長時間保持種子的活性。
辰接過布包,指尖觸到種子的瞬間,能感知到其中不僅含青靈草的本源,還夾雜著一絲巫族特有的氣血氣——顯然土脈老在種子中渡入了自身氣血,為的是讓種子更快適應辰的魂體氣息,種下後能更好地與他共鳴。“多…謝…土…脈…老…和…你…”辰的語言雖仍有極輕微的停頓,卻帶著真誠的感激,魂體的波動也變得柔和,像在表達謝意。
阿石撓了撓頭,笑著說道:“先生之前幫我們破聚魔陣、加固圖騰柱,還預警魔氣,這點小事不算什麼。土脈老還說,若是您在青靈坡遇到麻煩,可引清氣向黑風穀方向,我們的圖騰柱能感知到清氣波動,會儘快馳援。”他從懷中取出一塊巴掌大的“通訊石”,石麵不是普通的石頭,而是從青靈坡附近的“共鳴礦”中采出的,石麵的巫族圖騰紋是天然形成的,不是人工雕刻,圖騰紋中心有一個細小的凹點,正好能容納一縷清氣。“這塊石頭能傳遞簡易氣息,您捏碎它,我們就能感知到您的方位,還能通過清氣波動判斷您是否安全。”
辰接過通訊石,指尖觸到石麵的圖騰紋時,斧痕碎片與石紋產生了微弱共鳴——石紋中蘊含的巫族氣血氣,與他魂體中的清氣竟有幾分契合,顯然是土脈老特意挑選的、能與盤古殘脈共鳴的礦石。“謝…謝…”辰將通訊石與地脈石放在一起,小心收好,通訊石的冰涼觸感與地脈石的溫潤形成對比,讓他能清晰區分兩者。
阿石送辰至黑風穀口,沿途的巫族弟子見到辰,紛紛停下手中的活計,躬身行禮,眼中滿是敬意——他們雖大多未曾見過辰的真身,卻都從族老和同伴口中聽聞過這位“神秘先生”多次助巫族化解危機的事跡,有的弟子還悄悄將手中的“靈草葉”塞到辰手中,希望能幫他補充靈氣。穀口的圖騰柱仍泛著紅金光,防魔陣的光罩比更凝實,將穀內的氣血氣與穀外的濁氣徹底隔絕,辰能看到光罩西側的圖騰印記,紅金光比之前更濃鬱了幾分,印記邊緣還泛著淡淡的青芒,顯然是他之前注入的清氣與圖騰柱氣血氣融合後的變化。
“先生保重!”阿石在穀口停下腳步,對著辰的方向深深躬身行禮,獸骨燈的光映著他的身影,顯得格外鄭重。
辰轉身向阿石微微頷首,隨後調動體內的清氣,雙腳輕輕離地,化作一道淡青色的流光,向青靈坡的方向飛去。飛行速度比快了近一倍——魂體經先天泉的淨脈氣滋養,已更趨穩定,加上斧痕碎片與麒麟角的雙重加持,禦氣飛行的控製力大幅提升,掠過枯木林時,衣袍帶起的氣流僅吹動了幾片落葉,甚至未驚動林中棲息的“靈雀”(一種以靈氣為食的小型飛鳥)。
飛行約莫半個時辰,辰抵達了第一處靈脈節點“枯木林”。按地脈圖的標注,此處的靈脈節點位於林中央的“老槐樹下”。辰緩緩降落,隻見老槐樹的樹乾粗壯,需兩人合抱,樹乾上布滿了深褐色的裂紋,裂紋中滲出淡綠色的靈液,像樹的“血液”般緩緩流動;樹乾周圍的地麵上長著一圈“伴靈草”,草葉清一色朝著槐樹的方向生長,形成一個直徑丈餘的圓形靈氣場,氣場內的靈氣比林外濃鬱三倍。辰將手掌輕輕貼在槐樹乾上,斧痕碎片與靈脈產生共鳴,淡綠色的靈液順著掌心流入魂體,與斧痕清氣融合,在體內形成一道清涼的氣流,不僅驅散了禦氣飛行帶來的疲憊,還讓左臂的封魔符泛起更亮的光,符紋下殘留的魔氣似乎又減弱了幾分。
“這處節點的靈氣…比預想的更精純。”辰的心中暗喜。他沒有久留,僅吸收了少量靈氣便繼續趕路——地脈圖顯示,越靠近青靈坡,靈脈氣越濃鬱,需保留體力應對可能的意外,比如途中可能遇到的“木精”(青靈坡附近常見的低階靈物,不主動傷人,卻會消耗途經者的靈氣)。
又飛行約莫半個時辰,辰抵達第二處節點“碧水溪”。溪水清澈見底,溪底的鵝卵石泛著淡綠色的光,每塊石頭都與地脈線相連,靈脈氣順著溪水緩緩流動,在水麵形成一道道細小的靈氣漣漪,漣漪碰撞時會發出“叮咚”的輕響,像天然的樂曲。辰蹲在溪邊,用手輕輕掬起一捧溪水,溪水比普通的泉水更溫潤,含有的靈脈氣比枯木林更柔和,入口後化作一股暖流,順著喉間流入魂體,不僅滋養了之前因禦氣飛行消耗的靈氣,還讓他的魂體泛起一層淡淡的綠光。他還發現,溪水中遊動著幾條細小的“靈魚”,靈魚隻有指尖大小,通體透明,體內能看到淡綠色的靈脈線,遊動時會在水中留下細小的靈氣軌跡;辰掬起溪水時,幾條靈魚順著水流落入他手中,不僅不掙紮,反而主動貼近他的掌心,將體內的木靈氣渡入魂體,隨後才順著指縫遊回溪中,像是在“送彆”。
辰沿著碧水溪繼續飛行,約莫一刻鐘後,便抵達了第三處節點“青石崗”。青石崗是一片坡度平緩的石坡,崗上布滿了淡青色的“靈脈石”,石麵泛著淡青色的光澤,陽光照在石上,會折射出含靈氣的光斑;岩石縫隙中生長著零星的青靈草,草葉比黑風穀的更修長,草葉邊緣有細小的鋸齒,鋸齒上凝結著淡綠色的露珠,露珠落地時會化作一縷木靈氣融入土壤。辰摘下幾株青靈草,放入之前阿石送的靈蠶紗布包中——這些新鮮的青靈草比種子更方便吸收,遇到靈氣不足時,隻需捏碎草葉,便能快速補充木靈氣。他還發現,青石崗的靈脈石中含著微弱的戊土氣,與麒麟角的氣息產生共鳴,像是在確認彼此的地脈聯結,顯然此處的地脈與西昆侖的地脈有著間接的關聯,可能是遠古時期地脈主乾分叉形成的。
離開青石崗後,辰能明顯感覺到空氣中的木靈氣越來越濃鬱,呼吸間都能聞到草木的清香。飛行約莫十裡後,前方出現一片連綿的山坡,坡上長滿了齊腰高的青靈草,淡綠色的靈氣如同雲霧般籠罩著整個山坡,靈氣雲在陽光下泛著淡淡的金光,像是一片綠色的“靈海”——正是青靈坡。辰的心中湧起激動,再次加快速度,向坡上飛去,淡青色的衣袍在靈氣中劃過一道優美的軌跡,如同融入了這片靈海,與周圍的青靈草氣息融為一體。
青靈坡的景象比地脈圖上更壯觀:青靈草的草葉邊緣有細小的鋸齒,鋸齒上凝結的淡綠色露珠,落地時會在地麵形成一個小小的靈氣圈;草葉間點綴著白色的“靈草花”,花瓣是半透明的白色,花蕊呈淡綠色,花朵盛開時會釋放出濃鬱的木靈氣,形成一片片直徑尺餘的靈氣雲,漂浮在草葉之間,輕輕觸碰便能吸收其中的靈氣;坡的中央有一處凹陷,凹陷處泛著淡藍色的光,光中隱約能看到一座石洞的輪廓,正是地脈圖示注的“靈源洞”;洞外的岩石上刻著天然的木係符文,符文泛著淡綠色的光,與青靈草的氣息交織,形成一道天然的聚靈陣,將靈氣牢牢鎖在坡上,陣眼處的一塊“聚靈石”(淡藍色的圓形岩石),正散發著最濃鬱的靈氣。
辰緩緩降落在靈源洞前,深吸一口氣,空氣中的木靈氣順著口鼻湧入魂體,與體內的清氣、麒麟角的戊土氣交織,形成一道青、金、綠三色交織的光流,在體內緩緩流動,滋養著每一寸魂體。他能清晰地感覺到,左臂殘留的魔氣在木靈氣的包裹下,正一點點被淨化,封魔符的淡青光從清晰的線條,漸漸變得透明,最後完全隱去,隻留下一絲極淡的靈氣印記,證明魔氣曾存在過——顯然木靈氣對弑神槍殘留的魔氣,有著天然的克製作用。
辰邁步走進靈源洞,洞內比想象的更寬敞,約莫三丈見方,洞壁上布滿了與洞外相似的木係符文,符文亮起時會在洞內形成柔和的光,無需獸骨燈也能視物;洞中央有一處丈寬的靈泉,泉水呈淡藍色,比清靈洞的先天泉更溫潤,泉麵浮著一層極薄的靈霧,霧中能看到細小的靈氣粒子在遊動;泉底的地脈線不是細小的線條,而是如同樹枝般分叉的光帶,光帶中流淌著淡藍色的靈液,與洞壁的木係符文相互映照,符文亮起時,泉水中會泛起一圈圈的光紋,將靈氣均勻地擴散到洞內的每個角落,形成一個完美的修煉環境。
辰走到泉邊,將懷中的麒麟角再次取出,小心翼翼地置於泉邊的靈脈石上。角身剛接觸岩石,便與靈泉的地脈氣產生強烈共鳴,淡金色的地脈圖再次浮現在空中,這一次的地圖比在清靈洞時更詳細:不僅標注了青靈坡的靈脈分佈(包括坡上的青靈草生長區、靈草花富集區),還顯示出靈源洞的泉眼與東海靈脈有著微弱的聯結——一道淡藍色的細線從泉眼延伸,穿過碧水溪、東海淺灘洲,最終與東海深處的靈脈主乾相連。
“原來青靈坡的靈脈…竟與東海靈脈相連。”辰的心中閃過這個念頭。他能清晰地感知到,靈泉的靈氣中,夾雜著一絲微弱的水汽,這水汽與他在東海淺灘洲感知到的靈脈氣完全相似,顯然兩處靈脈有著同源的地脈本源,可能是盤古開天時形成的地脈主乾分支。
辰將手掌輕輕浸入靈泉中,泉水的溫潤與木靈氣的滋養,讓他的魂體感到前所未有的舒適,彷彿每個魂脈都在“呼吸”。他閉上眼睛,開始運轉初步掌握的“混沌呼吸法”——吸氣時,靈泉的木靈氣與地脈氣順著口鼻湧入,在體內分成兩道氣流:木靈氣順著魂脈流向左臂,溫柔地包裹住殘留的最後一絲魔氣;地脈氣則流向胸口,與斧痕清氣、麒麟角的戊土氣融合,形成一道更精純的能量;呼氣時,被木靈氣包裹的魔氣化作一縷縷極淡的黑色霧氣,從魂體中逸出,融入靈泉中,被泉水的淨脈氣淨化成淡綠色的靈氣,再次被吸入體內,形成一個良性迴圈。
隨著呼吸的節奏,辰的魂體漸漸發生變化:原本淡青色的魂體變得越來越濃鬱,像上好的翡翠般泛著光澤;左臂的虛化部位完全凝實,麵板下能清晰看到淡綠色的魂脈流動;甚至連他的麵部輪廓,都開始隱約顯現——雖然仍無五官,卻能看出額頭、鼻梁、下巴的大致形狀,這是魂體向“實體化”邁進的重要一步。
“青靈坡…果然是療傷修煉的絕佳之地。”辰的心中充滿了堅定。他知道,接下來的日子,需在此處專心修煉:徹底根除殘留的魔氣,讓魂體完全凝實;研究麒麟角地脈圖,探索青靈坡與東海靈脈的聯結;嘗試種植阿石送的青靈草種子,建立屬於自己的“靈氣場”。而靈源洞的靈泉、坡上的青靈草、沿途的靈脈節點,都將成為他提升實力的助力。
洞外的青靈草在風中輕輕搖曳,靈草花的香氣順著洞口飄入,與靈泉的氣息交織成宜人的氛圍;洞頂的岩石縫隙中,偶爾會有一滴靈液滴落,落在泉水中泛起一圈圈的光紋。辰睜開眼,望著泉底流動的地脈線,眼中滿是期待——他的洪荒之旅,在探索地脈奧秘的道路上,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而更多的靈脈寶藏、更廣闊的洪荒天地,還在等待著他去發現、去守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