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洪荒:爹太多也是一種煩惱 > 第105章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洪荒:爹太多也是一種煩惱 第105章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穿過一片清幽的竹林,繞過一彎潺潺流淌、散發著淡淡藥香的靈溪,

老子那幾間簡樸的茅屋草廬便出現在眼前。

屋前那方小池中的靈魚悠然擺尾,池邊的古樸丹爐餘溫尚存,爐蓋縫隙間隱隱有霞光流轉。

走到丹爐旁那塊光滑的青石前,袖袍輕輕一拂,爐蓋無聲開啟一小隙。

一股難以言喻的馥鬱異香瀰漫開來,

蘇渺的小鼻子用力吸了吸,大眼睛瞬間變得更亮了。

好香!

比島上最甜的果子還香!

隻見老子探手虛引,

三顆丹丸便從爐中飛出,懸浮在他掌心之上。

丹丸散發出的靈氣溫和到了極致,冇有絲毫霸道之意,反而像是最純淨的甘露。

“此丹乃取崑崙晨露、月華精粹,

輔以九葉寧神草、千年茯苓心等溫和靈植煉製,

藥性平緩,可滋養神魂,溫潤肉身,於你略有裨益。”

老子聲音平和,將其中一顆丹丸遞到蘇渺麵前,

“嚐嚐看。”

他說得輕描淡寫,彷彿隻是遞過一顆尋常果子。

但一旁的通天卻微微挑了挑眉,

他認得這丹,雖非大哥煉製的頂級靈丹,

但所用材料無一不是溫養神魂的佳品,

煉製手法更是妙到毫巔,將藥力化得極為柔和,

最適合根基不穩或魂體有損者緩慢吸收。

大哥倒是捨得,也夠用心。

蘇渺可不懂這些門道,她隻被那誘人的香氣和漂亮的賣相所吸引。

她小心翼翼地伸出兩隻小胖手,像接珍寶一樣接過那顆琉璃丹丸。

丹丸觸手微溫,光滑瑩潤。

她先是用小鼻子湊近聞了聞,臉上露出陶醉的表情,然後才試探著伸出小舌頭舔了一下。

咦?不苦!

反而有一股清甜冰涼的感覺在舌尖化開,

順著喉嚨滑下,瞬間化作一股溫和的暖流湧向四肢百骸,連帶著有些疲憊的精神都為之一振。

好吃!

她不再猶豫,啊嗚一口將整顆丹丸塞進了嘴裡。

那丹丸入口即化,根本無需咀嚼,

直接化作一股暖流,如同春日陽光般滲透進她身體的每一個角落,帶來一種難以言喻的舒適和熨帖。

她能感覺到,自己那因為化形不全而有些滯澀的靈力運轉,都似乎順暢了那麼一絲絲。

“好好吃呀!謝謝大師父!”

蘇渺對著老子露出一個燦爛無比、帶著滿足和感激的笑容。

那笑容純粹而熱烈,比崑崙山頂的朝陽還要溫暖幾分。

老子平靜地看著她,眼眸深處一絲笑意漣漪,一閃而逝。

他並未多言,隻是將掌心另外兩顆丹丸也遞給她。

“每日一顆,不可貪多。”

蘇渺寶貝似的接過,緊緊攥在小手裡,用力點頭,心裡已經美得冒泡。

“嗯!我知道啦!一天隻吃一顆!”

大師父真好!

從此以後,

蘇渺每次見到老子,總會不自覺地用那雙大眼睛眼巴巴地瞅著他,

雖然不敢主動討要,但那意思再明顯不過。

老子對此,通常隻是淡淡一瞥,並無多餘表示,

但若細看,便會發現他周身那股沖淡平和的氣息,在麵對小徒弟時,總會柔和些許。

在她完成某項看似微不足道的功課,比如安靜地看他打理藥草半個時辰而不吵鬨時。

會隨手賞下一顆丹丸,引得小娃娃歡呼雀躍。

通天在一旁看著,嘖嘖稱奇。

他算是明白了,對付這小徒弟,

二哥那套行不通,自己那套能吸引一時,

但真正能讓她乖乖聽話、甚至主動靠近的,還得是大哥。

果然薑還是老的辣!

就這般,蘇渺在崑崙山的生活,以一種遠超她最初想象的方式,正式拉開了帷幕。

她在元始師父肅穆規整的洞府裡,學習辨認道紋圖形,聽他講述天地規則。

元始雖嚴肅,卻也極有耐心,

見她實在聽不懂,便會暫時擱置深奧理論,

轉而教她一些實用的,比如如何更精細地控製體內法力,如何藉助崑崙靈氣溫養自身。

過程枯燥,但蘇渺能感覺到,二師父是真心想教好她,隻是方法有待商榷。

在通天師父開闊隨性的洞府裡,玩著各種遊戲,練習劍法,認識洪荒的各種稀奇古怪的礦石和靈物。

通天教學全憑興致,天馬行空。

但勝在有趣,總能讓她於不經意間學會力量的操控。

但要說蘇渺最期待的,還是大師父太清老子那裡。

老子師父話很少,但會給她好吃的丹藥,

會讓她安靜地看著他煉丹、打理藥圃,偶爾會問她一些簡單的問題,

比如,“這株草喜陰還是喜陽?”

“火候為何此時需轉為文火?”

蘇渺答不上來,老子也不惱,

會用最平淡的語氣點出關鍵,慢慢教導。

就這樣,在這巍巍崑崙。

蘇渺的日子便這般定了下來。

她有自己的地盤,雖然大部分時間還輪不到她獨自居住。

三位師長,三種截然不同的性情,三種迥異的教導方式。

元始的嚴謹,通天的跳脫,老子的淡然,

如同三股不同的水流,沖刷、浸潤著蘇渺這塊尚未成型的美玉。

三清也在這段特殊的育崽經曆中,各自體味著前所未有的滋味。

元始開始反思因材施教的真意,

通天樂此不疲地,開發新的寓教於樂的修煉方法,

而老子,則在那雙充滿渴望的大眼睛注視下,煉丹時總會特意煉製一些適合幼崽口味的丹藥。

三清第一次當師父,皆在用自己的方式引導小徒弟,

一邊又在摸索中前行,

努力尋找著最適合小徒弟的教學路徑。

未曾想這一舉動,

卻讓三清許久未動的境界竟有了鬆動,

對各自的大道有了新的感悟與理解。

教學相長,並非虛言。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