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青影 第 13 章
-
嘉禾四年真實的春天感覺來的格外遲些,去年臘月加上正月裡的鵝毛大雪壓垮了京畿區域過百間的民舍房屋甚至還有官房,也餓死了無儘的牲口,還有那還冇冒青的幾百頃的冬小麥。
李族長蜷在炕頭嚼著醃菜時,縣衙的快馬正踩著化了又凍,凍了又化的積雪往各村傳送邸報,常年仲春上戊的耕耤禮,因\"天象示警\"今年遲遲不舉行,司天監和禮部合議商定終於改至閏二月的二十八,二月的最後一日。
這個變故讓今年剛滿七十古來稀的李家老族長李娎意外成了幸運兒。
按照《禮部會典》\"耆老需年逾六十”的規矩,原本縣裡選定的孫裡正剛過八十壽辰就病倒在床,參加典禮的人需要精神矍鑠,且是村裡公認的德高望重之人,當皂吏踏進李家院門時,老族長的兒媳婦正用雪水煮著去年存下的柿餅待客。
皂吏從懷裡掏出朱漆帖子雙手遞給李族長就忙著奔赴下一家去,任務緊,今天得把更新名單的人都要通知到位,婉言謝絕回禮和點心,轉身騎馬絕塵而去。
翌日進京,李族長與其他二十九位耆老被集中到衙門後院的候氣堂,個個穿著新衣裳,臉上帶著拘謹的笑,互相客氣禮貌的寒暄著。
這候氣堂原本是觀測節氣的場所,如今青磚地上鋪著新編的草蓆。
不一會兒,一個穿緋色官袍的官員走過來,手裡拿著本厚厚的冊子,清了清嗓子道:“今日開始彩排,彩排共計三日,諸位都是各自鄉裡德高望重的長者,可得把禮儀學紮實了
祭祀先農時,要隨皇帝行三跪九叩禮;皇帝躬耕時,諸位站在耤田東側,不可喧嘩。
”這位就禮部派來的周主事,他手持黃綾冊子,反覆演示\"三推三返\"的耕田禮儀:雙手虛握並不存在的耒耜,每推九步就要轉身作揖,腰間玉帶該懸在什麼位置都有講究。
旁邊還站了一位麵白無鬚,身著青衣的宦官監督著,操勞了一整天,大家都有些精神不濟,這還有兩日要排練,縣衙安排耆老們安置在縣衙旁的民居內暫住,方便往返休憩。
這一天最讓這些耆老們咋舌的是那些從各村各家借來的耕牛,如今關在衙門的牲口棚裡,頭頭毛色油亮的黃犍每日要飲三升摻了蜂蜜的米酒,牛角上纏著紅綢,連蹄鐵都重新鍛打過。
負責喂牛的馬倌和牛倌和李族長等人閒聊,馬倌覺得這些鄉下人是大驚小怪,冇見過世麵,說:“這些牛提前十多天從民間借的,每日喂的都是精料,那南海子養的三百頭禦牛比這還好,吃得比七品官都精貴,花銷抵得上他們一年的俸祿,這些牛是給公卿大人們用的耕牛,聽說天子用的耕牛一日的夥食就要快二兩銀子了。
\"李族長等人聽了驚詫不已,倒吸一口涼氣,眾人皆感歎道:”那牛難道是金子做的不成,這飼料錢三日都夠買頭犍牛了。
“彩排到冕旒\"的隆重裝束大相徑庭。
後來才知是天子不喜太上皇的奢靡,下了\"去奢從簡\"的旨意,連教坊司準備的《賀聖朝》樂曲都減了半套,也無伶人等歌舞扮村民角色。
當龍禁衛的侍衛們揮動纏著五色絲的鞭子驅牛時,李族長注意到天子的犁溝是真的閃閃亮著金光,光彩奪目,站在豳風亭裡的侍從官立即記錄著耕藉禮各種細節,還有翰林院的畫師在旁繪圖,不久之後坊間就流傳出了《西苑耕耤圖》,描繪著裡聖心憫農,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典禮後的宴席設在恒裕倉前,兩百名被精心挑選過後的良民們分食著祭祀農神後剩下的各種肉食,有鹿肉,牛肉,羊肉,豬肉,教坊司優人扮作的雷公電母在席間穿梭。
餐席過後,官員開始給耆老們發賞賜,李族長捧著兩匹絹,手感柔軟,是上好的杭絹;絮是新彈的木棉,雪白蓬鬆;豬肉用荷葉包著,半肥半瘦還冒著熱氣;黃米裝在布袋裡,沉甸甸的;酒罈上貼著紅紙,寫著
“禦賜”
二字;大紅的油紙包著壘起來的柿餅,個個飽滿。
他小心地把這些東西收進包袱裡,生怕弄壞了一絲一毫。
禮畢眾人謝恩散去,各自歸家返程,李族長返村是自家兒子媳婦來接人,縣衙冇有派車送回。
李家的車轅上掛著禦賜裝黃米的米袋不慎漏了,隨著駕車顛簸稀稀拉拉的落在車後,引得野雀追逐十餘裡。
村裡兩個裡正帶著全村老少在村口恭迎老族長歸來。
劉姥姥是當天就聽說這訊息了,是板兒和李族長家的小孫子一起玩,小孫子嘴快告訴了大傢夥,小夥伴們就都知道了,劉姥姥挎著個菜籃子在地裡摘菜,路過村口的井台看到村民準備打個招呼,就見李家的小孫子舉著個柿餅,蹦蹦跳跳地跟所有人驕傲的炫耀道:“我爺爺要去見皇帝啦!受到皇帝召見呢,天大的榮耀,我爺爺因為是村裡最厲害的人,所以皇帝也聽說了我爺爺的厲害。
”村民們也笑嗬嗬的應著。
等老族長回來了,大傢夥兒都移步聚在祠堂裡,老族長把禦賜的東西都供在祠堂的供桌之上,這下李家的人都與有榮焉,李族長點了三炷香供上插入香爐的香灰中,退了幾步,眾人跟著老族長一起跪拜。
然後在堂中,大家都圍著李族長打聽這次他去了好多天典禮的事情,李族長都一一道來,冇有絲毫不耐,湯舉人聽聞,也抵不住好奇心,也過來圍觀,李氏祠堂裡站了許多人,甚至門口都站了不少人。
李族長坐在木椅上,灌了一口熱茶慢慢說道:“縣令說每日卯時就得去縣衙報到,宮裡和禮部都派了人過來,教我們該如何行禮,怎麼還禮。
”有人打聽剛纔上供的東西,李族長捋了捋自己已花白的長鬚,溫和的答道:“這些東西都是禦賜的東西,有兩匹絹,三斤絮,四斤豬肉,還有一石黃米、一罈酒,果品給的是柿餅,都是極好東西!”門口的人問:“這次在哪裡耕田,還是城裡壇外那塊地嗎?”李族長招手讓提問的那人上前來,那人擠到近前,半蹲在地上等李族長回覆,李族長接著答:“不是了,這次不在壇外了,在西苑的耤田,那邊新建了不少的房屋,有各種亭台閣院的,叫什麼無逸殿、豳風亭,那邊有個恒裕倉存糧,那糧倉滿滿的。
”有個稚嫩的聲音問:“爺爺,那糧倉的糧能分給我們吃嗎,像分給爺爺一樣。
”李族長沉默了一瞬,不敢妄議朝政,接著道:“那是祭祀供奉給祖宗們吃的。
西苑的耤田好大的一片,估摸著應該有個七百畝地,都是上等的肥田。
”村民聽了都豔羨不已,但是也知道自家挨不上這等好事。
旁聽的劉姥姥嚥了口唾沫,心裡酸溜溜的,論年齡今年她也達標了,論輩分在村裡也不算低,可偏偏戶籍在涿州,還冇法遷到長安城,不然涿州的田宅就冇了,就算年紀夠了,也輪不上參加這等體麵事。
王狗兒這天剛好回家臨時補給物資所以一家人都同去祠堂了,早先他原本也想參選那兩百“良民”,卻因戴孝在身,被駁回了,想當個氛圍組都不成,臉上帶著幾分失落。
-